分享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小陈茶事 2020-03-21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冬以来,榕城最冷的一天,所谓的最冷,最低温不过9℃,裹一件双面呢大衣,也能够坦然出街了。

街上的妹子,都比村姑陈勇敢,九分裤搭10公分高跟鞋,外加一件风衣,长发飘飘,成功赢得了李麻花的回头率,她小声嘀咕:“她难道不知道今天降温吗?”,末了,还提了提披在身上的大衣。

午饭过后,回到茶室喝茶,这小妮子马上来了一个葛优瘫,掏出手机就开心地刷起来,村姑陈此刻也没停歇,饭后半小时,是一定要喝一杯当年的新白茶。

喝一杯当年的新白茶,丰富的氨基酸为茶汤提供了鲜爽感,经过得当的工艺制作,白牡丹茶还会具备花香,无疑是饭后解腻的最好选择。或者喝一杯陈化得当的2017白露茶,亦是快事一件。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正品着茶,李麻花忽然乐呵地笑了,“太好笑了,有个茶友在微信晒了一组图片,茶掌柜在朋友圈留言说‘这白毫银针不错,就是看着红了点,等级次了点’。你猜茶友怎么说的?‘掌柜的,这就是你家的白茶呀’,你说说看,是不是超级搞笑?”

的确,这是闹了一个大乌龙。

说到这个话题,忽然脑子里也想到了不少茶友曾和村姑陈大吐苦水,说着自己的买茶经验,也是十分“坑”,还有一些所谓的“茶知识”,也忽悠了自己好多年,只怪自己太年轻啊!

快来看看,这些茶友的好多年都没闹清楚的“茶知识”,你是否也躺枪了呢?

《2》

1、不苦不涩不是茶

茶友A在某宝上购买了一些所谓的“高山茶”,价格很实惠,一斤下来也就二百多元,收到茶之后,开始冲泡起来。

冲泡的流程和工具也很严格,用120ml白瓷盖碗冲泡,投茶5g,出水时间也按照村姑陈分享的方法,但这茶汤冲泡出来,却很难喝。

有多难喝呢?就是喝起来又苦又涩,甚至还觉得有点麻口。

于是找客服理论,(旁白:这茶友绝对是典型的买家秀,赤裸裸的要上当的节奏)。

一番理论下来,客服妹妹一句:常言道,不苦不涩不是茶,这茶会苦涩,也很正常嘛。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真是大写的汗!

虽说茶叶有苦涩感,是茶叶的共同特性,但茶汤不仅苦涩还会麻口,那绝对就是茶叶品质的问题了。

比如真宗的高山白茶,在摊晾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制作好后是不会有苦涩感的,即便有苦涩感,也不明显,且很快就可转化为回甘和生津感。

只有那些假冒的高山茶,或者是海拔不达标的白茶,也是会有苦涩味的,且化不开,这样的茶一定是品质问题。

所以呀,遇到有苦涩感的白茶,一定要谨慎咯,千万不要被“不苦不涩不是茶”给糊弄过去啦。

《3》

2、茶没好坏,适口为珍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挺直击心灵的,属于“心灵鸡汤”式的总结。

但仔细想来,这个论断要成立,首先要满足茶叶品质过关的大前提,若是白茶的品质不好,还谈何适口为珍呢?

所谓的适口为珍,茶叶也要满足能喝得下去,喝的心情愉悦。若是一款茶,品质贼差,苦涩味化不开,还带有一种异味,但它的价值很便宜,这样的茶,你是买还是不买?

或者换个说法。做旧老白茶,它的价格的确很便宜吧,一饼350g重的寿眉饼只要十来块,但这个茶是做旧的,其品质已经严重遭到破坏,这样的茶,你是买还是不买?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若是搁在村姑陈这儿,是一定不会买的。

且不考虑价格因素,光是这口感就很难让人接受。它的香气,很怪异,丝毫没有老白茶的陈香、粽叶香、药香、枣香等香气,反而会有焦味、霉味等。

反观正常陈化的老白茶,年份不要太老,3年即可。一饼茶也就二三百元,再价格上可能有几十倍的差距,但这个口感却不是几十倍的茶具,正宗老白茶要狂甩做旧老白茶几条街呢。

所以呢,茶没有好坏,是错误的,茶友好坏之分,价格也有差异。

买茶,应该是先满足口腔的需求,再来考虑价格问题。若是价格符合自己的心理价位,那就果断入手吧,毕竟喝到肚子里的东西,质量还是要有保证的。

这一点,在喝岩茶上也有明显差距,比如外山茶和正岩茶的价格差别很大,而品质方面,差异也很大,毕竟价值决定价格,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值得高价格。

《4》

3、我这茶香不好,但韵好

喝茶说韵味,当属武夷岩茶。

这样的措辞也让人无限崩溃啊,什么叫做茶香不好,韵好?

一款岩茶没有香气,还能有韵味?要知道岩茶的香气,也属于韵味的一种,若是一款岩茶没了香,你还会信韵好的鬼话吗?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所以呢,在喝岩茶的时候,香气是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毕竟岩韵这个东西,属于抽象概念,它具体是什么,没有一个定义。但是香气却不会说谎。

岩茶的香气是否高昂、清晰、清纯,香气是否舒服,是否正常等,都是会体现出来的。

同理,不论是岩茶还是白茶、绿茶、红茶、黑茶,它们都是要有香气的,且香气要纯净、清澈,无杂味和异味。

所以呢,当茶掌柜很坦然地说:我这茶香气不好,但韵好。请给他一个大白眼,这是不存在的。掩饰也要找一个完美的理由哦。

《5》

4、我认识××茶叶大师,**非遗大师是我朋友

纵观现在的茶圈,大师、各色名号的传承人真不少,一个广告牌砸下来,10个茶农里面至少有一个是大师,是传承人。

真正知名的大师和传承人,可谓屈指可数,因为传承人有分官方认证和民间推举。

如果可以,那村姑陈也会胡诌一个***大师的名号,这有意义吗?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没有。

大师再有名,那也只是一个名号,茶做得好才是硬道理。

若是连茶都做不好,估计要被啪啪打脸啦。

所以呢,别盲目相信认识所谓的大师,毕竟大师做的茶都是有限的,说到底,你的茶好,自然会得到我们消费者的认可,即便你只是一个平凡的茶农,那在茶友的心中,你就是大师一般的存在。

这些“茶知识”到底忽悠了你多久?看完不得不沉默!

《6》

这4点,可是在买茶时会出现的高频话题,可谓“网红”级别的存在。

不少茶友在买茶的时候,多少会遇到一些喜欢把话说的夸张一些的掌柜,其目的还是让你信服这茶有多好。

但喝茶这件事,好喝不好喝,与是不是大师做的没有关系;

同样,茶好不好喝,口腔是会做出判断的,让你喝着觉得舒服的茶,那它就是值得购买的, 即便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比如价格太贵了,但喝着舒心爽口,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茶知识”,其实是喝茶时会遇到的误区,茶友们可要规避咯。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