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不苛求孩子作業零失誤, 猶太人這樣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教育新语 2020-03-21

一、在哈佛、耶魯等名校大學,每5個中就有1個猶太人 

提到猶太人,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他們都很聰明,那裡盛產“天才”。福布斯雜誌曾報導,世界上前四百萬名的億萬富翁當中,猶太人佔了60%,但今天猶太人總人口數還不到全世界的9.3%。 
更有數據表明,在哈佛、耶魯等頂尖名牌大學中,每3-5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是猶太人。
實際上,他們不是天生聰明,而是自有一套培養孩子的做法。包括:對任何事都心存懷疑,具備針對凡事發問的能力;多方閱讀,拓展知識;由衷讚美,培育自信;學習多種語言。
猶太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提問與討論。世界上有30%的諾貝爾獎得主、常春藤聯盟學生,都是用一種叫“哈柏露塔”(Havruta)的教育方法教出來的。
這套方法貫穿日常生活,教出了愛因斯坦、斯皮爾伯格、扎克伯格等各行各業的翹楚,也是猶太民族教育孩子的最高原則。 
“哈柏露塔”的原意接近英文的fellowship,有夥伴關係、友誼的意思,是兩人一組,透過提問、回答及反駁來進行討論與辯論。
但重點不在於辯論輸贏,而是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傾聽與思考。它注重培養孩子“由內而外地學習”,可以不需要老師,引導學習自主高效學習。
這種方法,不強調師生關係,而是所有成員以平等的同學關係互相學習與教導。一個人扮演老師,另一個人扮演學生進行討論,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身份的區別,而是在同等地位中,進行大量的互相討論學習。
討論的目的並非為了找出唯一的正確答案,重點在於討論的過程,也就是問題的設定、邏輯的整合性等。

二、相比預習,猶太學習法更注重複習

哈柏露塔學習方法,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度過許多思考與討論的時間,所以彼此在心靈上可以有許多交流。
這也是猶太媽媽驕傲的地方:你的孩子能找你聊天超過兩個小時嗎?
哈柏露塔學習法下的孩子,可以。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用問答討論、而非指導糾正,培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比如扎克伯格的父母,總是鼓勵他解釋自己的想法,“真有意思,那麼,解釋給我聽聽看吧!”
扎克伯格的父母,在其成長的路上鼓勵他提出疑問,而且以有邏輯的方式與他討論,無論他提出多麼匪夷所思的問題或答案,都不會感到不耐煩。
提出問題更是哈柏露塔的精髓。想要與他人辯論,就得努力提出震撼對方邏輯的問題,看似再理所當然的事,也還是要提出疑問。久而久之鍛煉成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也具備了創意與創造力的第一步。
這也是這種教育方式的核心,猶太人從小習慣彼此提問、對話、討論,敢與眾不同。在這種“思、辯”的學習觀念影響下,他們更看重孩子的複習,而非預習。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課前要預習”,但仔細對比一下“預習”和“複習”,到底哪個更有效率?到底哪個能花更少時間收穫更多效果呢? 
猶太人認為複習更重要。相同的內容,第一次學習和第二次學習時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會有極大的差異。
預習就是一種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孩子每個階段原本都有需要學習的內容,但不少父母就是享受讓孩子早一兩年學將來的知識,看到孩子比別人“快”就滿滿自豪。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這些孩子,花大量課外時間學習將來的知識,但在學校上課時卻提不起勁,因為課程都學過了,想要認真上課也無法專心。

三、“就算大門在眼前關上了,也要從窗戶闖進去”

猶太人口中最常出現的兩個問題是:你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想呢?如果孩子從來不問為什麼,猶太父母會感到很不安。
200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雅隆‧戚凱,現任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當他的學生要畢業時,他都會告訴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將來可能有一半以上會過時,或被證實是錯誤的。正因如此,他才會教導他們如何去質疑、去提問、去探索並體驗。
卓越的教育成就和突破性的發展,不是正規教育體係可以一手創造的,學習也不僅限於正式的教室,或是面對面的教學。
卓越和突破是提問這種文化的產物,也就是以色列常用的“Chutzpa”一詞,表示充滿膽量、不接受“不”這種答案,就算大門在眼前關上了,也要從窗戶闖進去。
通過提問來和孩子溝通交流,更是一門藝術。猶太父母認為,當孩子答錯或犯錯時,是和孩子進行哈柏露塔的最佳時機。

四、教育不是讓孩子找正確答案,而是要學會思考

基本上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這十二年歲月裡,會進行好幾百次考試,尋找標準答案的能力簡直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即使完全不懂,也擁有卓越能力可以圈選出正確的答案。
然而,教育的目標不在於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標準答案,而是要培養學生可以秉持好奇和疑問的態度,自己解決問題。
這也是哈柏露塔最大的威力,在於培養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猶太人最常問的問題是“你有什麼想法”。他們的討論可以結合“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創造出“我們的想法”。
舉個例子——媽媽倒了一杯柳橙汁給孩子,並問他:孩子,這是什麼?“水。
這種時候,媽媽通常會有這樣兩種反應:“這怎麼會是水呢?這不是水,是柳橙汁啊。”當媽媽說出這種否定的話,孩子會感到挫敗、喪失信心,自我評價也會跟著降低。
哈柏露塔學習法下的媽媽,在聽到錯誤的答案後,把回應分成下面四個步驟:

1、繼續引導提問。

“是嗎?你為什麼這麼認為?”

孩子:是黃色的水啊。

2、讚美孩子,這也是猶太教育中的四大重點之一。

“哇!你怎麼會有這麼棒的想法呢?”

3、把真正的水倒進玻璃杯,再次示範並提問。

“水是什麼顏色呢?”

4、總結出正確的答案。

孩子:水沒有顏色。

“沒錯,水沒有顏色,柳橙汁有顏色。水沒有顏色,柳橙汁是黃色的水。”

這種討論是邏輯訓練的一個過程,能培養擁有健全思考習慣的人才。這樣的討論最後會成為一種重視他人性格的教育,使人變得尊重人性和人格。
哈柏露塔學習法,應該如何運用到我們輔導孩子作業和學習上?可以從生活周遭中尋找學習素材,比如:

1、 在孩子讀完一本書之後,讓他扮演老師的角色講解內容;

2、 過馬路時,跟孩子一起討論紅綠燈的排列順序,延伸思考「從危險到安全」的概念;

3、 學完一堂課後,互相討論,彼此教導,很適合現在網課後的討論;

4、 也可利用“讀後討論”的形式,讓孩子閱讀書籍後發表意見。

運用這些方式,能夠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意願,從中培養邏輯論述能力、創意與批判性思維。
這種教育理念,也跟“我不能輸給對方”的哈佛文化,如出一轍。
一位目前從政的80後哈佛留學生分析,哈佛的討論課裡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題目與結論,也不是教授的指引,而是大家都習慣去表達,會傾聽,在辯論中形成“我不輸給對方”的氛圍。
我們培養孩子,是讓孩子學會在辯論中不停的思考,在公平的已知條件中尋找論據,也是讓孩子從小習慣提問、對話、討論的氛圍。
敢於思辨,敢於與眾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