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新元书法作品鉴赏

 泊木沐 2020-03-21

尚新元,男,73岁,祖籍甘肃礼县,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甘肃省榜书研究会顾问,甘肃省书协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原陇南市书协名誉付主席,陇南市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付会长,武都区书协顾问。书法作品多次入展省级、国家级展览,2018年作品入展甘肃省第五届张芝奖,甘肃首届老年书法家展。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祖国同行――华珍阁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暨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中获得金奖。

胸 有 浩 气 笔 自 雄

王小静/文

书法是中华民族寄托情怀、传达思想的最直接的载体,是区别于任何艺术门类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演变中,书法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书写或单纯的审美,它和华夏子孙的精神血脉相依相生,成为了华夏子孙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基因。

尚新元先生生于陇南礼县,他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土地上孕育过古老的秦早期文化,诞生了赵壹、王仁裕等一代大家,上演过荡气回肠的三国之战。所以说,尚老从古远的文化腹地而来,那生生不息的历史根脉,丰富深厚的文化滋养,使他骨子里就秉承了古“西陲”之地,黄天厚土一样深厚的文化基因。尚老的书法作品,无一不在展示这种厚重,这种广博,这种古拙,这种大气。

尚新元先生是陇南最早入选甘肃省第一、二届中青展的书法家,也是甘肃省最早的书协会员。他自幼喜爱书法,幼学赵孟頫,继研二王,后钟情于张旭、怀素、孙过庭、米芾、王铎等历代大家,近年来,他虽然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从没放松过对书法的精研,我们明显感受到,一次次展览中,他对不同书法风格的尝试与挑战。他四体皆涉,犹对草书榜书更为擅长。榜书,古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是我国书法的一种风格,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大家颜真卿、米芾就是榜书巨手。榜书的书写因其对书写者技术、气力、精神以及对书写材料和场地要求俱高,所以专长榜书的书家历代较少。尚老曾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榜书作品就是在丈二长的宣纸上书写的博爱两个字,这幅作品气势恢宏,笔墨精彩,被上海中山故居博物馆收藏。近几年来,尚老先生的榜书成绩不菲,不断刷新着我省榜书在全国的成绩。尤其自2005年入选中国榜书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以来,连续又获得了三届第三名的好成绩。2011年又荣获国际榜书大赛第三名。尚老如此骄人的在“榜书”方面取得的成绩,陇南乃至甘肃书坛的书友给他送了一个很有江湖气质的名字“榜爷”。

榜爷一副西北汉子典型的体魄与容貌,他的性格也亦如他的形象,豁达开朗,不拘小节。每当看到他在巨幅宣纸上挥运跌宕的镜头,不由得人会联想到曾经的先秦大地上,上演过的秦人祖先纵横阖闾、鏖战六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观尚老的榜书作品,横笔扫荡日月风尘的气势便会扑面而来。他的书法,也常常会使我联想到吴昌硕的花鸟,李可染的山水,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还有莫言的长篇小说。莫言先生在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自序里写到对长篇小说的感慨:“它排斥投机取巧,它笨拙,大度,泥沙俱下,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如此精辟的描述正好可以借来形容尚老榜书那种浩荡雄浑的美。

“榜爷”的名字中有个“新”字,“新”对搞艺术的人来说就是生命力、就是创造力。“榜爷”的作品,你既读不到老年人书法中的暮气,也读不到精熟之后的浮滑之气,只是感受到笔墨中生生不息的“新”。他的草书线条,有丰富的篆隶及章草笔意,有着极强的书法韵律感;造型上已融入了众多的元素,碑、今草、章草融为一体,飘逸洒脱、浑朴自然、趣味横生;而章法布局上又吸纳了清代大家王铎的风格,有时布局上的涨墨效果,既强化了审美效果,又平添了时代审美个性。“技进乎道”,先生几十年来临池不辍,在“技”的储备上下狠了功夫,这使他的创作从来是那样的流畅而迅敏,甚至如狂风骤雨而任情恣肆,在快速的运动中丰富而准确地表达。但是,先生对自己的临池成效还很不满意,他说在创作时他喜爱自由地挥洒,释放性情,不愿受到太多“法”的约束,故而使得作品中少了一些经典里“法”的精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先生既渺视“法”的存在,又深深懂得“寄法度于情理之中,书妙理于法度之外”的书道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对先生寄予更大的期待,期待他愈老愈新,不断创造出新境界新意味,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艺术光彩。

作者:王小静,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理事、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省妇女书协副主席;陇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陇南师专特聘教授。

作 品 欣 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