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吃饭,最该防的不是乙肝,而是这3种病!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3-21
家医说科普,健康才靠谱,家医君又跟大家见面啦!
 
前几天,有朋友问家医君:和有乙肝的人一起吃饭,会不会被传染呀?

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人,很多时候,我们总免不了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吃饭,万一碰到有乙肝的,心里免不了有点打颤。

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答案是不会!

虽说“病从口入”,但乙肝病毒还真不是从“口”入的!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

一、母婴传播

指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女性,在生育期间把病毒传给下一代;

二、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譬如输注了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者和有乙肝的人,公用针头。

三、性生活传播

和乙肝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不戴避孕套)的性行为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皮肤、黏膜破损后,接触乙肝患者的体液(包括唾液、分泌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就有可能会被感染。
 
这下你明白了吧,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是不会被传染的。

除了一起吃饭,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比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同住一宿舍、共用厕所、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也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而想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未感染乙肝病毒者、无乙肝病毒携带者、非乙肝患者(尤其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人)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话说回来,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乙肝,但一起吃饭有可能会传染其他病,所以还是要小心:
 
第一个可能通过吃饭传播的疾病是胃病

没想到吧?

那是因为一起吃饭,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而很多胃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常常和这个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传播,而且传染性很强。平时一起吃饭,共用没有消毒的碗筷,在家里共用水杯、牙具;还有些老人喜欢把食物嚼烂再喂孩子;以及和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接吻等等行为,都可能感染……
 
怎样预防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议家庭分餐、不要口对口喂食;
②在外吃饭使用公筷;
③定期消毒餐具,远红外线、臭氧、高温等方式均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④定期查幽门螺杆菌。
 
第二个可能通过吃饭传播的是疾病是甲肝

甲肝和乙肝一样,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但甲肝病毒大多时候是被“吃”进去的。

甲肝病毒大量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如果沾到手上,然后用手接触食物和水,健康的人误食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水和食物,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
 
预防同样要注意三点:

①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②不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
③定期消毒餐具。
 
第三种通过吃饭可能传染的是伤寒

伤寒杆菌会引起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和甲肝病毒传播方式类似,致病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污染了食物和水,健康人吃了这些食物和水就容易被感染。所以,预防方式和甲肝也类似,家医君就不多说了。
 
我是有节操、有态度的家医君。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