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的研究》

 和善书屋 2020-03-21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1.研究背景:

①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教育部开始推行新课改,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环节。

②、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取向。

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则,一切课堂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立论才真正有效,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步骤。否则妄谈在45分钟之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友善要领。

③“友善用脑”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生机。

近三十年来,脑科学研究突飞猛进,每隔十年都会出现重大的突破,有关脑的研究和成果,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机遇。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脑研究进入了把脑科学应用于教育的新时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都推出了有关脑科学的计划,都希望通过对人脑的研究推动和发展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友善用脑”应运而生,它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的实践,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路径。2003年“友善用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北京地区也实验了五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促进了实验地区与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④实现竹山中学“南京市名校”建设目标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软实力”的提升。

“十一五”,竹山中学提出以建设“区内领先、市内排前、省内有名”的“教育名校”为目标,,精细、精致,合力、合作,倾其财力、物力、精力发展教育,促使竹山中学教育迅猛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建设。但是,在衡量“教育名校”重要标志的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品位和校本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质量水平上,竹山中学的“软实力”与“教育名校”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构筑江宁初中教育高地的关键时机,如何突破制约我校教育向高位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找准问题,重新思考教育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激活与引领,推进我校课堂教学发展。两年来,竹山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一大步,无疑做了相当大胆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在原有自上而下的学习型校园管理文化熏陶下,得到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班组教师日渐广泛的认同,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思想空前活跃,崭新的教学技术与理念不断地得到碰撞与迁移,因而,校长室定位办有品性的教育(《竹山中学:办有品性的教育》,《南京教育》,2007.11),各部门也寻找定位自身的实践优势,争取赶上甚至超越现状,“视今天为落后”,本课题的研讨可谓研究背景雄厚。

2.研究价值。

① “小组互助学习”丰富我校课堂教学的内涵。

建设教育名校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更要有深厚的课堂教学内涵。内涵发展依靠的是现有潜力的充分挖掘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循序改进,甚至是锦上添花,使受教育者在投入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得公平、平等和素质全面提升,也就是以课堂为阵地、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全面进步。

“小组互助学习”将以科学、系统的“友善用脑”理论为支撑,围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把脑科学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启发互助策略,同时借签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我校沉淀一年后的实践反思,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小组互助学习”的研究必将加快我校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夯实竹山中学办有品性教育的软实力,为南京市名校建设注入活力。

②“小组互助学习” 研究催生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行为的深度反思和对过程的主动规范。

新课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虽然认同了新课改先进教育理念,却缺少具体而有效的操作方法。“友善用脑” 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为老师、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与教学思路与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友善用脑”必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所以,结合实际,本课题也是在本校现有发展环节中自然开展的一项实证研究,抓住这一轮的研究契机,催生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行为的深度反思和对过程的主动规范。

③“小组互助学习”研究更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学习效率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被动学习的局面。“友善用脑”通过脑科学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有机结合,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科学地提高学习效率。“小组互助学习”以科学、系统的“友善用脑”理论为支撑,必将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校结合学习杜郎口模式一年来的深度消化和对发展学校、发展教师,最终发展学生的根本认同,已经尝到了“友善用脑”教学策略在“提质减负”精神下创建和谐校园教学文化建设方面的甜头,更应该不遗余力地进行借力提高。

3.研究现状。

①“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以科学、系统的“友善用脑”理论为支撑。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下:

早在19世纪后叶,脑科学研究就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20世纪末,脑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这些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证。神经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探讨将脑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育中,重新思考教育问题。1993年11月新西兰教育家Christine Ward(克里斯蒂·沃德)与Jan Daley(简·达利德)合作出版了《学会学习》,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研究分析学生的思维类型,注重从生理上、心理上探讨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英国、美国等教育专家也分别撰文呼吁学校建立友善用脑的课堂。2003年友善用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中学、小学应用友善用脑开展教学,确立了相应标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改变了原有课堂教学状况。2002年8月北京市澳罗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李荐先生将克里斯蒂·沃德的三本书《教会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成功学习》及《学会学习》合编成《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明确使用了“友善用脑”的概念。

2004年4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习型社会中友善用脑的研究与实验》正式立项。2006年12月,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批准立项,并在全国推广实验。经过5年时间50多所实验校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②“小组互助学习” 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其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小组合作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理论层面的成果比较丰富而操作层面的较少;涉及具体学科教学的内容较多而涉及班级管理的探索较少。

③我国深具影响力的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近年来,分别出现了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桃园中学、后六中学,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初中教学改革成功模式,若干实践证明,隐藏着“友善用脑”思想的系列改革实践是有效或高效的,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光明大道,不容错过这一轮机遇。相关的课题研究很多,也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出现了更多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因而深具影响力。

二、课题界定

1.什么是“友善用脑”。

友善用脑理论构成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友善用脑”, 英文原文来自于三个词:Brain friendly友好的、亲切的、朋友般的; Brain compatible相容的、谐和的、一致的; Brain fitness适当、恰当、健康。在翻译过程确定为“友善用脑”是因为它是更富于人性化的表述。“友善用脑”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它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

“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把神经科学、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她提出的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导型”转变,为推进新课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友善用脑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发展学生所有制”,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教师)的教学方法,则就让我(教师)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这些思想表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情怀,友善用脑提出的一系列适应孩子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不但遵循了科学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极大地吸引了教师和学生,得到家长的称道。富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和绩效性。《江宁区“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课题在实证和应用“友善用脑”的基础上发展“友善用脑”。“友善用脑”不仅有理念,更重要的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因此我们的研究重要的是做,将友善用脑的理念和策略应用到我校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的内容,使友善用脑“本土化”。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友善用脑理论、策略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效率的结合点,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使“友善用脑”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

2、什么是“小组”

回顾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从班级中“组”的构成演变过程,来反思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让“组”的构成更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友善、合作、互助地教与学,因而可以界定这种演变可以呈现非常有意思的教育内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现代课堂教学技术,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进行教育性学习的模式。本课题中认定:必须以小组为单位,才能追求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学习” 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理论指导下,两年来,我校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在多学科和班组课堂教学的运用实践。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并且进行了近两年的管理实践。通过试验的具体操作,寻求小组合作理论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其有效性不能充分实现的原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不仅是需要课堂技术的改进,更需要班级建设的配合。

 “提质减负”精神:一直以来我校开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来源于社会、家长、师生的共同诉求与呼声,我们坚信能探索出有效、友善、轻松、和谐,颇具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方针策略与办法。“提质减负”是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是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突出有效教学,既要参与教学竞争,又要注重全面发展,还要减轻负担,关键之举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有强烈的教学效率意识,降低教学过程中的低效劳动,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自由舒展主动的发展。”从而抓住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接轨的机遇,这就是“提质减负”精神。本课题的研究也不例外。

三、怎样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学习”的研究?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度反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行为,主动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并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把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我校课堂教学可持续地高位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用探索友善用脑的科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方法、小组活动规律与流程,建构具有校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按照总课题组统一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和教改特色:

①、研究并提炼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教心实质;

②、学生层面对“自主”、“小组”,“课堂友善”的重新认识;

③、教师层面对“杜郎口模式”、“走班教学”、“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开发非智力因素”等我校教改科研思想的重新认识;

④、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比如:评价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互助是种高于课堂的精神”等;

⑤、友善的小组课堂学习方式;

⑥、我们的实践反思与建议。这部分研究争取在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前提下,对我区总课题研究有所贡献。

3.研究方法:

课题准备采用罗列归纳、提炼总结、升华提高的方法,在竹山中学应用友善用脑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总结归纳,探索出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脑科学原理的、适于全面推广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首先学习友善用脑的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实验学校的经验,梳理友善用脑的理论与方法,剖析友善用脑与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关系。领悟并认同友善用脑在具体操作上的可行性。

②行动研究法: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应用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在实验的基础上,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最终达到完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③测量统计法:调查统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针对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相关教育测量,包括评价量表、学科成绩、素质能力测试等,为课题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

④归纳总结法:归类并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提炼研究经验,归纳成果和过程蕴含的规律,既务点实也超点前,充实与丰富研究理论,普及推广研究成果。

4.实施步骤

根据友善用脑总课题的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初步分为两个周期。首轮用半年时间 (2008年10月——2009年4月),选取我校已有试点班级为代表展开实证研究;第二轮在后半年内完成,借鉴前期试点班级和学科的经验,全校大面积推广“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的实践研究。

5.成果形式

形成一支友善用脑教学骨干队伍,各学科带动一批用有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先进技术的市、区有影响的领衔人物;

显著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创出新的成绩;

颇具认同度的和谐的学校与家庭教育氛围

和谐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环境;

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主要模式(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课堂结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方法),出相关的校本规范

⑥“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 研究个案及教师教学案例、论文汇编;

学术论文(含研究报告,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

6.组织保障

1.我校领导班子的“科研先导、科研兴校”意识强烈,学习型管理文化氛围浓厚,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行政和机制上的保障。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实施,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课题领导小组:我校友善用脑课题研究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监督各阶段研究的正常开展,构建课题研究的框架,确保课题研究水平达到研究标准。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笪洪山(竹山中学校长)

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练才(竹山中学副校长)

                      鲍家银 史书华(竹山中学副校长 竹山中学教务主任)

                      葛明珍 鞠爱华(竹山中学副校长 竹山中学德育主任)

课题负责人:          魏宏虎 (教科室主任)

高运乾 张忠(初三年级组组长、副组长)

                      杨兵 潘森云 (初二年级组组长、副组长)

                      赵有明周俊(初一年级组组长、副组长)

课题研究人员:

孔祥胜  夏乾东  夏小梅  葛秋香 鲍玉芳  徐媛                殷德健  周光根  祁相明 李竞 夏玉静  刘洪芹  史俊

专家指导小组:聘请总课题组专家和本地区的教育科研专家,组建课题研究指导专家队伍,负责对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并负责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2.竹山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排在市、区前列,有厚实的研究基础,“十一五”以来,我校承担了一系列市区教育规划课题,构建了学校“三”级课题研究网络。有一支善于碰撞,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教科员队伍。

3.我校计划投入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从财力、物力、人员上满足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准时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