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诗人杨万里路过农村写下一首诗,最后14个字堪称神来之笔

 昵称32901809 2020-03-21

宋代诗人杨万里路过农村写下一首诗,最后14个字堪称神来之笔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暗花明,莺歌燕舞,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和诗意。

你印象中最美的春天是怎样的?

是韩愈那润如酥的天街小雨滋润下的浅浅青草?

是杜甫漫步成都锦江江畔看到的那一簇簇无主桃花?

还是贺知章说如同亭亭玉立的碧玉可人儿的柳条?

在十二看来,春天的美更多的还是在郊野,在农村。

在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一作:花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代诗人杨万里路过农村写下一首诗,最后14个字堪称神来之笔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世称“诚斋先生”。谥号“文节”。

陆游曾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实际上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不过大多遗失,现今存世诗作4200多首,是继陆游、刘克庄之后存世诗作第三的诗人。而且杨万里摆脱前人黄庭坚“江西诗派”的桎梏,创造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又一首选入小学课本的诗歌。诗人通过选取篱笆、菜花、儿童、黄蝶等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恬淡自然又充满趣味的农村春景图。具有典型的“诚斋体”风格。

宋代诗人杨万里路过农村写下一首诗,最后14个字堪称神来之笔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新市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住宿所看到的景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远处的篱笆稀稀疏疏,透过篱笆的缝隙看到外面一条小山路通向远方。路边的树梢枝头的新叶才刚长出,还不能形成树荫。表明季节时令应是暮春。同时前两句为静态描写,画面虽然宁静但亦显呆滞,篱笆和小径虽可看出是农村景象,但平平无奇,不足称道。

这首诗妙就妙在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突然一个也可能是一群孩子闯入诗人的视线,具体是一个还是一群诗人没有说,留给读者想象。总之孩子的闯入让诗人的心倏的活了起来,画面也顿时活泼起来: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沿着狭窄的小路,跌跌撞撞,多么美好、多么活泼欢快的童年生活。

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诗人要强调是黄蝶,这是因为最后一句:飞入菜花无处寻。若是白色或者其他颜色蝴蝶即便飞入菜花又怎的不能寻找呢?只有黄色的蝴蝶飞入一片黄色的菜花之中,孩童自然就无处可寻了。

可是寻找蝴蝶不得之后,孩童是怎样的,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但结合我们童年的经历,不难想象孩童可能会哭、会闹、可能会着急地东张西望继续寻找……所以读到此,我们总是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嘴角浮起一抹浅笑。另外诗人有没有过这样的童年也未可知。

宋代诗人杨万里路过农村写下一首诗,最后14个字堪称神来之笔

对于儿童而言,这些情景在农村每一天都在发生,但是对诗人则不一样,假如诗人没有去过农村、假如诗人不用心观察生活,诗人依旧发现不了平淡生活中这些真实而美好的瞬间。

就像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天天锁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间,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样的生活终究是少了点乐趣。你说呢?


疫情之下,好好读书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