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吴静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王敏副教授 减肥的你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 而自己减了好久的肥, 迎风张嘴都能胖两斤呢?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易胖体质吗? 拥有“易胖体质”是种怎样的体验? 明明东西吃得比别人少,可是裤子就是比别人宽! 少吃不一定瘦,多吃一定就变胖了! 永远都不知道瘦哪儿了,可一眼就知道胖哪儿了! ![]() ![]() 易胖体质是怎么长成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易胖体质, 要从两大方面说起: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 ![]() ![]() 生命体的几乎所有特征,都可以和基因扯上关系,肥胖也是如此。已有研究发现了许多基因如FTO基因等与肥胖相关,为易胖体质找到了某种因素。 基因,这个与生俱来的物质,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的唯一,也意味着我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基因决定性别,影响肤色、身高,也与许许多多的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 ![]() 那我,是不是减肥无望了?! ![]() NO! 易胖体质的宝宝们可千万别泄气, 因为,易胖体质还与后天因素有很大关系。 后天因素 ![]() ![]() 我们的生长环境、饮食、能量消耗、睡眠、心理状态等很多后天因素都对肥胖有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肠道菌群,今天我们来重点介绍它。 肠道菌群 ![]() 肠道内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我们称之为肠道菌群。研究发现肥胖与瘦的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肠道菌群中,一些特定菌门、菌种或细菌的代谢活动会对肥胖症的发病有影响。 例如,在肥胖症患者的拟杆菌门较少,而嗜酸乳杆菌和艰难梭菌较多。在减重过程中,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拟杆菌门增加,嗜酸乳杆菌和艰难梭菌则减少。 ![]() 简而言之,我们肠道内存在一些“瘦菌群”和“胖菌群”。当“胖菌群”占优势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发胖并且减肥更困难;当“瘦菌群”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保持好身材了。 因此,在体重管理中,对肠道菌群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 怎样调节肠道菌群,拯救易胖体质? 如小哪吒所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肥胖虽然和先天因素有关, 但也架不住后天的努力, 我们可以采取主动,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肥胖。 No.1 改变饮食习惯 膳食是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调节物质。“胖菌群”似乎和你一样,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并且还把信息传递给大脑,让你有选择地吃,不停地吃,不停地胖。而“瘦菌群”则很注意体重管理,更喜欢粗茶淡饭。 ![]() 要改变菌群结构,抑制体内“胖菌群”,需要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蔬菜等。 No.2 益生元 益生元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源的非消化性低聚糖和膳食纤维。 ![]() 服用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内特定菌群的增殖与活力,也就是抑制“胖菌群”而帮助“瘦菌群”。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体脂含量、降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改善脂质代谢等。 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菌群组成的变化,也就是说,需要检测肠道菌群,个体化治疗,效果才会好。 No.3 粪菌移植 ![]() 粪菌移植是一种新兴的调控微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加激进,它可以改变整个菌群。顾名思义,粪菌移植就是转移“瘦子”的便便(当然是处理过后的)到另一个人的肠道中,从而使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性恢复正常。这是个很有前景的方案,也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研究。 减肥道路千万条,健康瘦身第一条 减肥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