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同胞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权威回应来了

 昵称815848 2020-03-22
3月20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精准防控,科学管理,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工作情况。

我国首次实现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零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3月19日,我国首次实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报告,已有18个省份和无本土现有确诊和疑似病例。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中,重症病例占37.5%,要继续发挥高水平专家作用,提高治愈率。米锋表示,要继续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巩固深化国内疫情防控成效。

出院病例复检核酸阳性比例很低

针对近日广东、四川、湖北等地均出现了出院病例复检核酸阳性,武汉甚至出现一例治愈出院后死亡病例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对于新冠肺炎,包括出院患者的转归目前还在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总体来看,复阳比例很低,到目前也没有发现复阳病例造成再传播的报告。

王贵强强调,对于这部分人群,观察隔离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复阳,且有症状、有临床表现,应到定点医院及时诊治。

综合诊疗,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王贵强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对症支持治疗。根据前期总结的一系列经验,尤其是湖北、武汉前线的救治经验,专家团队在诊疗方案中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

通过经验的积累,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除了氧疗以外,还可通过血浆置换、血液净化治疗,托珠单抗治疗,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办法,来提高重症、危重症治疗的效率。

王贵强强调,对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对插管上呼吸机的病人而言即是如此。在湖北地区,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插管,因为这个操作本身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所以有插管小分队,奔行于各个不同的医院中,发挥这方面的救治作用。

多数地区可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

“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当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此前,为实现健康信息基础数据的互认共享,国家卫健委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等平台上发布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数据库,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互认。“截至昨天,各地区共调用了12.89亿次。”

据介绍,为推动健康码的技术互通,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三种路径,目前各省已经完成了技术对接和应用改造。

海外同胞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健康知识

米锋介绍,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上专门在首页开通了一个专题页面,里面有相应的健康知识。也有相应的信箱来回答网友的健康知识提问。

米锋表示,为了方便海内外同胞查询,国家卫健委进行了汇总,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到官网上进行查询。如果海外同胞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言评论,工作人员将会尽快回复。此外,目前国内相应的医疗机构也都分别开展了一些互联网诊疗服务,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进行咨询。

紧急情况下可求助大使馆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介绍,面对疫情,在国外学习工作的同胞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一,做好个人防护。国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证明,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的最关键措施。总结为口诀是: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少出行,人多场所戴口罩、咳嗽礼仪讲卫生。

第二,建议减少非必要的出行。长时间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非十分必须,建议减少或者暂停出行安排,减少旅途导致的感染风险。从个人角度来说,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聚集聚会,即使是在疫情十分高发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三,要关注健康科普知识,做好体温监测。建议大家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来了解当地的疫情变化,来学习了解健康科普知识和预防知识,如果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这些可疑症状时,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互联网咨询,必要时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护,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帮助。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亚雄)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亚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