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规模流感来袭,“受伤”的不止是儿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应这样做!

 Wdjljjfj 2018-01-13

一大波流感来袭,于是乎人群都往医院集中,首当其冲的是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医务人员纷纷表示——伤不起啊!伤不起!顶住!专家研判疫情仍将会继续流行一段时间啊!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预计会达到峰值,与医务人员一样超负荷运转的还有不会说话的环境,它们有时也很受伤哟!有报道在此时间节点连续19天关注此前被劣视的儿科消防问题,真是难以承受之重呀!看到这个消息,我想千千万万的感控人员都跟我一样开始操起那份如何防止流感院内交叉感染的心。

当下大规模流感特点

流行的优势病毒株为乙型流感病毒,还合并了甲型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比如甲型H3N2、甲型H1N1。近1周以来甲型H1N1亚型病毒出现上升趋势,呈现甲型H1N1型和乙型流感混合流行的态势。乙型流感患者数量相对多,但症状轻;甲型流感患者数量少,但是症状较重。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任何人,但儿童、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流感暴发流行。

     医疗机构防控院内交叉感染要点

01

医务人员这样做

1.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穿工作服、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2.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注意监测,及时报告。

3.进入诊室及诊疗结束后,正确穿脱隔离防护用品。认真执行手卫生,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4.严格遵守消毒、飞沫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戴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5.医务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诊断后应注意休息,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方可返工,避免将疾病传染他人。

6.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推荐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02

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发热门诊、急诊这样做

1.加强预检分诊,门急诊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加强儿科门诊的就诊引导和分诊工作,尽量减少诊疗空间内人员的密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疑似流感患者及陪护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礼仪。

2.配备足够的隔离防护用品。

3.一人一诊间,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可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

03

普通病区(房)这样做

1.病区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工作。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2.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减少探视。

3.单间隔离感染患者,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医用外科口罩,患者的活动尽量控制在房间内;如有陪护,也应做好呼吸道的防护,包括戴医用外科口罩和手卫生等。

4.对患者及陪护、探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做好手卫生工作。谢绝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员进行探视。

04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及污染物这样处理

1.患者转出后对空气及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加强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工作,每天至少2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3.诊疗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分类,密闭运送。

05

流感病例这样监测

切实做好流感的常规诊疗,患者发热(体温≥38℃),或体温≥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及时进行实验室标本采集和检测,落实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06

识别流感重症与危重病例

流感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应积极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考虑为流感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考虑为流感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要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作者:黄辉萍(厦门大学附属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