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伊丽莎白的表面功夫做到了极致。 不仅仅是因为她弄虚作假,把别家血液分析报告包装成自家的检测成果; 还因为她想要进一步扩大Theranos,胆大到邀请美国副总统前去参观临时实验室。 结果副总统本人参观完后还很傻很天真地感慨:这才是未来实验室的样子啊! 之后,她又找到美国媒体大亨默多克并说服他一口气投资1.25亿美元。 (顺便说一句,揭穿她惊天骗局的人正是默多克公司旗下的员工) 至此,Theranos拥有了全球最强势的品牌背书 那么,风光至此的伊丽莎白到底是怎么被揭发的呢?有两个关键点—— · 第一个关键点是自家员工 Theranos刚成立时仅有20几人,到2015年已发展成近800人的大企业。 这800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奔着伊丽莎白去的。 当然,入职不久后就亲眼见证了偶像跌落神坛——享誉世界的创业女神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而且,员工中一旦有质疑的声音,伊丽莎白就会让他“消失”。 这其中包括来自剑桥大学的血检专家伊恩,因被孤立、被边缘化、被辞退,最终选择自杀。 自杀前只留下了一句话:分析仪不能用 还有很多人因受不了良心谴责主动辞职。 伊丽莎白为防止这些离职员工泄露机密,不仅让他们签下保密协议,还以450万美元天价聘请华尔街头号律师大卫·博伊斯为Theranos保驾护航。 一旦有想要泄露机密给公众者,大卫·博伊斯就会告到他们倾家荡产 在以大卫为首的律师团控制下,离职员工大都守口如瓶。 但这也并不代表没有“漏网之鱼”,Theranos实验室主管就为揭发骗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 第二个关键点在于对手公司 前面我们提到了Theranos购买了别家仪器,这个仪器就出自德国著名品牌西门子。 对手公司老板理查德从西门子销售员口中了解到两家公司有交易往来时,就留了个心眼。 他特地跑到沃尔格林为Theranos开设的检测点,点名当场检测“肌酸酐”,结果当然是没有检测到咯。 毕竟购买的仪器都见不得光,平时收集的样本数据也都是送回总公司检测。 这样一个基础项目都无法检测?理查德开始怀疑检测的真实性,深入调查后才发现—— 看起来一本正经的医学论文,不过是伊丽莎白花了500美金私自刊登的 不过,这些证据并不足以压倒Theranos。 直到他发现自己的社交平台被“Theranos实验室主管Alan”访问了。 顺藤摸瓜,理查德找到了Alan的联络方式 心怀正义的Alan也把有关Theranos的所有黑幕全盘托出。 但是俩人并不具备揭秘传播的能力,于是他们找到了《华尔街日报》王牌记者——约翰·卡瑞尤。 值得一提的是,默多克早已收购了《华尔街日报》。 所以卡瑞尤若要曝光,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老板是Theranos的股东 但显然,他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没有因为老板而有所顾忌。 在收集了一系列证据后:
...... 卡瑞尤开始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抨击伊丽莎白,言辞犀利,字字见血。 虽然他时不时地被以大卫为首的律师团“组团拜访” “猪队友”同事还被伊丽莎白亦买通,在《华尔街日报》上大肆鼓吹Theranos的疱疹测试项目。 甚至到最后,伊丽莎白直接找到他的老板默多克:你手下的人要发文黑我,你管管吧! 卡瑞尤都没有退缩 当然,能成功揭发的直接原因还是默多克没有干预卡瑞尤的调查,只是告诉伊丽莎白:他们会如实报导。 在这一点上,默多克保留了作为媒体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2015年10月15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挣扎》。 文章里详细揭露了Theranos的种种黑幕,矛头直指伊丽莎白 而伊丽莎白面对所有的质疑:
...... 都表示: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有的人就是会这样针对你。 原来,她把自己都给骗了...... 卡瑞尤并没有放过她。 接连发表的四篇文章把“伊丽莎白骗局”锤到毫无反手之力。
之后,美国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真相终于大白天下: Theranos所有的血液检测报告皆出自别家仪器; 伊丽莎白引以为傲的“爱迪生”仅能检测12项数据,毫无价值 自此,伊丽莎白美梦破灭,一代硅谷传奇历经15年终于落幕。 所有拥护她的员工、律师、合作者,纷纷离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她“大规模欺诈”;联邦检察局指控她“9 项电汇欺诈罪和 2 项串谋欺诈行为” 而这个比艺术创作更具戏剧性的真实故事被卡瑞尤编辑出版成书——《滴血成金》(亦译《坏血》) 美国传奇影业花重金买下书本版权,改编成了电影版《滴血成金》,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出演 今年4月,伊丽莎白出庭受审,看起来状态不错,颇有“大将风范”。 不禁让人想到,如果给予时间,或许她真的可以攻克这个医疗难点 可惜,初心虽好,却还是被利益熏了眼。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啊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