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村医自述:我干中医这些年!

  平凡的人 2020-03-22


20世纪40年代初,我出生在孟津县柿林村一个农家小院里。这里南依邙山,北临黄河,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

我的心灵深处已埋下中医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匮乏,村里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我的爷爷精通医术,对患者热情周到,村民生了病,都找他把脉、开药方以及针灸治疗等;开药方后,让患者按方买药。当时,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所以一些患重病的村民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失去生命。当时,疟疾、伤寒、霍乱、麻疹等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看病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可是,基层缺医少药的状况依然存在。

爷爷和他获得的奖章

在我6岁时的那年夏天,爷爷带领全家人在地里收割麦子,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救人啊!有人晕倒在麦地!”爷爷立即放下镰刀,循着声音快速跑过去。我出于好奇,便悄悄地跟在爷爷的后边,看见爷爷来到患者身旁,弯下腰,号了患者的脉,就迅速拿出身上的针灸包,抽出银针,熟练地扎患者的人中穴(人中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连续提扎数下,患者就发出了呻吟声,眼睛慢慢地睁开。

随后,患者就坐了起来,并能缓慢说话了。爷爷拔出银针,小心地放进针灸包,就带着我开始收割麦子了。看到这种情景,我就问爷爷:“患者得了什么病?你怎么治疗的?”爷爷的回答,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心灵深处已埋下中医的“种子”。

爷爷看到我想学习医学知识,就开始让我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那时,我虽然不知道治病的大道理,也不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但是能很快将《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内容记下来。在上小学四年级时,我能够熟练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我对中医药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当一名医生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待参加高考时,我报考了医学专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有幸被郑州铁道医学院(现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医疗系录取,圆了我学医的梦想。

现在想来,爷爷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医德。平时,只要有人请他治病,不管多么繁忙,他都会立即停下来,迅速为患者切脉、开方、取药。即使在凌晨,只要有村民突然发病,爷爷就会跟着村民来到患者家里治病,做到有求必应,急患者之所急,所以爷爷获得了“模范医生”等荣誉。至今,我谨慎地保存着他的奖章、奖品和笔记本。爷爷对待患者热情周到,尽力为患者治疗疾病的一言一行,时刻激励着我好好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

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状况

我在大学读书不到两年,恰遇国家困难时期,学校被迫停止教学活动。于是,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在农村一干就是20年。

其间,我去黄河边放过羊,到中条山上割过草,当过生产队的记工员,最后,我回到村卫生室干起了卫生保健工作。20世纪60年代,爷爷还健在,他严格要求我读好中医四大经典,研读每一篇文章的深刻含义,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讲解理法方药。

随后,我能够独立为患者治疗疾病了。1962年春天,我的家乡麻疹流行,爷爷让我运用透疹汤为村民治疗疾病。治疗麻疹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解表透疹,出疹越快越好,达到手心、脚心都出疹时,就基本完成治疗麻疹的过程。由于治病疗效好,待患者热情周到,加上我年轻,反应快,得到了老乡们的认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老乡们都说老孟先儿(医生)有接班人了。随后,找我治疗疾病的患者逐渐多起来。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在王良公社赤脚医生队伍中诊病技能较好。我持续阅读中医典籍,发现每读一篇文章,就有新的感悟和收获,所以我的治病水平得到了提高。

1968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一次病,只需交挂号费,其余免费。当时,国家大力提倡“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少花钱治大病”。

当年普查中草药的情景

随后,当地管理部门在农村开展合作医疗试点,首先选了柿林村。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运用针灸免费为患者治疗疾病,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由于我们柿林村的合作医疗办得有特色,效果好,成为孟津县的一个先进典型。

当时,要办好合作医疗面临着诸多困难,运用中医疗法为村民防病、治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授中医疗法是民间中医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因为可以解决农村缺药少药的问题。同时,用中草药和针灸治疗疾病是我的特长。我立足于本地中草药资源丰富,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成了以我为核心的中草药普查组织,用两个月的时间普查了全县10个公社的中草药品种,上山、下河边辨认中草药。最后,我们确定全县中草药品种达到234种;收集经方、验方、单方60个,并自制了48个剂型等同时,我们带着这些成果还参加了省、市、县的中草药展览会。、

在此期间,我在《赤脚医生》杂志上发表了3篇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章。孟津县卫生学校的负责人邀请我为赤脚医生培训班学生讲解中草药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我欣然同意。我于1971年8月到北京市参加中草药展览会,1974年到河南省参加中草药座谈会。同年,我被评为洛阳市赤脚医生代表,参加了全省赤脚医生大会等。这使我坚定了运用中医疗法为村民治病的信念。

为中医药的发展而努力

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1980年,孟津县卫生管理部门决定建立县中医院。我是第六名申请参加筹建中医院的人。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当年12月,孟津县中医院顺利开诊了。

当年,孟津县中医院开诊时只有12名医务人员。大家克服医院诊疗面积小、设备落后、人员少等困难,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1986年,孟津县中医院已有医务人员50余人。

如今,孟津县中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门诊大楼16层、能容纳500张床位的住院部大楼,有500余名医务人员,集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医医院。我在中医院工作40年,见证了中医院发展的历程。其实,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受益者,我的诊疗技术得到了提高,我荣获了诸多荣誉:先后担任孟津县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委员,担任孟津县第九届人大常委和洛阳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并于1999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

我参加河南省中草药座谈会

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确立了法律依据,增强了中医药从业者的自信心。随后,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医药法》的配套政策《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

至今,我从医60年,临证体会颇多,特别对疑难杂症的诊疗具有独到之处。疑难杂症病因、病机复杂,虚实寒热交叉出现,表里难辨,所以立方困难,难于确诊治疗。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疑难杂症的病机、病因是多方面形成的结论。

对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感冒,我运用“乌梅丸”等化裁组方,往往会取得满意疗效。对慢性胃病,不能简单地诊断为实证、虚证、热证、寒证,实为虚实寒热混合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治病思路,亦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均可取得很好疗效。近年来,我对男科疾病进行了研究、分析,也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并对男科疾病病因、病机和治疗具有独到见解。

如今,我已到耄耋之年,仍坚持到医院坐诊,并坚持每月回家乡为乡亲们义诊一天。每当一家人聚会时,我都会告诉孩子们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孩子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目前,我的孙子在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学习中医针灸,我的孙女在浙江大学兼修中医保健专业,我的中医传承梦想初步得到实现。我选择中医,我愿倾尽一生,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思路,牢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是孟津县中医院医生)

2020年村卫生室必须配一名中医师,这个省给全国村医“提个醒” !

早在2018年,海南省卫生计生委、海南省发改委和海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海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和《海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基层就医环境和条件,着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其中在村卫生室方面,《海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做了很多新规定。这些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了先河,我们一起来看看:

1、今年起,新建村卫生室面积必须在80平方米左右

此次海南提出,原有的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必须达60平方米以上,今年1月以后新建的原则上达到80平方米左右,做到科室布局合理、工作流程顺畅,适应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需求,切实符合院感控制管理原则和卫生学要求。

主要科室最低建筑面积要求:诊室不低于10平方米,药房不低于10平方米,治疗室(含配药间)不低于8平方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室不低于8平方米。

2、村卫生室必须设置“7室”

村卫生室原则上必须设置:诊断室(中医服务区)、候诊厅(健康教育室)、治疗室(含分设的注射配药间和处置换药间两间)、药房、值班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和卫生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计划生育服务室、康复理疗室、输液室(观察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

3、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或乡村全科医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要求: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生或乡村全科执业医师。中医服务区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技术服务。

学习中医适宜技术

3、海南省给全国村医“提个醒”

今年是海南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之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亮相公众视野。在宏大图景面前,海南省今后将如何布局大健康产业,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医疗旅游发展等,备受瞩目。

一定程度上,海南医疗改革的方向,可能是未来其它省份医疗改革的方向。所以,此次海南发布三个文件,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从《海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上可以看到,此次《意见》对村卫生室的硬实力、软实力要求都很高,尤其在村卫生室的中医类人员配置上。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普遍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条件;7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此次海南省对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要求是100%,比国家层面提出的70%的覆盖率还要大。

对于村医来说,每次改革,都要跟上步伐,掌握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当下最应该“恶补”的一门功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