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昌硕故居(静安区山西北路吉庆里)——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辈的嘉勉,没有使我陶醉。今天,我在国画上有点成绩,是与昌老的教诲分不开的。 昌老的人品极高,很工诗,有《缶庐集》赠我。他说:『我在二十九岁结过婚不久,到杭州游学,在诂经精舍听俞曲园先生讲文章与训诂之学,为时两载,再到苏州认识了诗人杨见山,对他为人的耿直和廉悍的诗风都很敬佩,写了帖子要拜见山为师,杨先生说,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只认我为弟,从不以师自居,我对他终生执弟子礼,还刻了一颗印「寓庸斋内老门生。」中国文人画家一向尊师,不敬老师便为后代看不起!』这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摘自:刘海粟著《回忆吴昌硕》) 作品赏析——吴昌硕自刻十二方田黄印 酸寒尉印 四十六岁 吴昌硕篆刻力求『破古法』而『出己意』,即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达到一种变通与突破。此方印胎息于秦汉将军印,线条劲挺、气息高古。特别是运刀镌刻,十分犀利生辣而峭拔爽捷,充分展现了将军印特有的刀感笔意,凸显了古朴清刚而酣畅矫健之印质形态。综观全印,笔画虽细,但却内蕴鬱勃的力度气势,生动地演绎了『奔放处见法度,精微处见气魄』。 (王琪森 文) 一月安东令 『一月安东令』是昌硕先生最珍贵的十二方田黄自用印之一。这批印取资极广,凡瓦券、封泥、古钱、汉切玉印、汉碑篆额及吴熙载等都能融会贯通,自出新意。此印『一月』二字合文,取法残瓦券。印加十字栏,『东令』借边左立,右边文字上提,『月』字别致地半斜而出,铤险全局。允为点睛之妙笔也。『瓦甓之间有道在。』此印足可证之。 (童衍方 文) 缶老 六十九岁 『缶老』印是昌硕先生六十九岁时的力作。此时的书法、篆刻已『人书俱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印巧妙地把『小篆略参大篆的笔意』运用到印中,使印文雄健豪放,厚重灵动。此印边款曰:『擬古封泥遗意』。实际上缶老把封泥那有宽、有窄,有整、有残,有虚、有实的边线处理方法灵活应用并与印文有机地融和,使整方印神韵苍古、气势磅礴。 (童辰翊 文) 吴俊卿 玉印质硬,古人惯用碾玉法,效果则光洁瘦挺。切玉者,顾名思义该是切刀硬入,非功力强劲者不能为。以大师扛鼎指力在田黄石上施为,真是游刃有余了。『吴』字笔画少而独占一边,此大手笔,『俊卿』二字含汉碑额意趣,盘屈徊环,方中寓圆,笔笔生情,这是古玉印中很难见到的。曾听乐三师说过:『白文印也是有边的』。个中三昧细审此印或能参悟一二。 (张耕源 文) 古桃州 六十八岁 此印为缶翁诸印之别派,属空灵一类。有邓吴之遗韵,但又不同,其开合其跌宕则自出新意。缶翁放空胎息撝叔,但又不同,往往神工鬼斧不露痕迹。此印『古』字下方收缩,『桃』字左右放空,『州』字上下疏空,把重心密集于中部,使之疏而不空,因呼应而固其气,密集处不闷塞而因外空而得其神。实为缶翁审美标帜之自述。令人叹为观止,可望而不可及。 (张郁明 文) 俊卿 此缶老常用之印,安详庄重中有错落之美。侧款云:『汉碑篆额,古茂之气如此。』因知此印源自汉碑额。晚清印人尚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缶老兼善,故能玩得印外文字之形,又能得印外文字之气。而欲得印外文字之气者,又必如先生精通篆隶之笔法也。 (黄惇 文) 弃官先彭澤令五十日 六十六岁 是印与『一月安东令』异曲同工,昔贤以印喻志,喜用典故。彭泽令陶渊明弃官归田,缶老佩其志,效其行,仅三十日即弃官,因有『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三径松菊秋』句于侧款。印共九字,行分三列,然用刀较平时刻他印整伤,笔意亦似刻露,『令』字末笔尤显,大小错落左右平衡,则多见匠心之痕,盖因石为田黄落刀便已受制约,又如何不计工拙随心所欲焉?缶老恐亦未能免也。 (黄惇 文) 安吉 印文『安吉』二字,取法秦印格局,中锋运刀得自《石鼓文》神韵,注入战国布币钱文笔意,圆融流畅,灵气英发,显示吴氏自家神貌。无年款,似为中年代表作。 (杨鲁安 文) 倉翁 缶翁原名俊,初字香補,中年更字昌硕、别署仓硕、苍石等,也自署『倉翁』。此印为田黄佳石,非正方形,虽只刻『倉翁』二字,但用刀完全表达出其书法的厚重沉着、大气磅礴。作者以老到的印文残破、残边手法,使我们看到全印传达出的任意斑剥、古朴意趣。方寸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阳刚恢宏之美。边款刻『冶銕刊』三字,疑非缶翁款。 (吴颐人 文) 苦鐵 『苦鐵』朱文印边款云:『擬古泉字而筆蹟小變。』泉字即币文,古币文线条均劲健爽利,此印用力亦以劲爽为主。而缶翁朱文印胎息自汉封泥,因苍浑古厚,故此引『苦』字中『口』的下部与『鐵』字右半左下笔极力加粗并和下边粘连,而左边亦加粗与其他加粗处作呼应,苍浑与爽利在此印中相互辉映,增强了整体艺术效果。 (熊伯齐 文) 老至居人下 缶庐印多壮伟醇厚,而此作则是以细峻得醇厚,较前者尤难。要在镌刻时以刀为笔,且见笔见刀。使线条见功力、见内力、见张力。读此印足以玩味到唐人『屋漏痕』般积点成线的极致。此外,在章法上的『疏处走得马,密处不容针』的构思,更是获得了『知白守黑』的奇妙艺术效果。 (韩天衡 文) 长愁養病 此印长方形,朱文『长愁養病』四字,与『美意延年』、『樾蔭草廬』、『稼田眼福』诸印章法相同。融浙皖两派之长,刀中见笔、印内寓画,线条恣肆郁勃,呈长袖善舞之姿。乃晚年佳作。边款:『亭毒萬物,孕愁以生,逍遥六时,無病而呻,鎸吾家季重之言爲銘,聾。』 (杨鲁安 文) 吴昌硕十二方田黄印印拓 吴长邺题字: 吴昌硕先生拾弐方田黄自用印存 先大父缶翁篆刻存世原已不多,几战乱后愈见稀少,其田黄自用印共壹拾弐方实为国之瑰宝。今已捐献在杭州西泠印社,兹钤其印存移赠与浦东纪念馆以供同好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