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养胃汤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03-22

[健脾养胃汤]【组成】:党参9g,白术9g,黄芪9g,当归6g,白芍6g,陈皮6g.小茴香6g,山药9g,茯苓9g,泽泻9g。

【用法】河水煎服。

功效】调理脾胃。

主治】痿证或其他骨疾病后期。症见面色痿白,周身无力,语声低微,短气喘促,腰膝酸软,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加减变化胃气失和、恶心呕吐者,加半夏;中虚运化无力、气机失畅、胸膈痞满者,加枳壳;气虚及阳、脏腑失于温煦、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清气不升、见气短喘促、脉象微弱者,加升麻、柴胡、桔梗。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

方歌】健脾养胃参术芪,陈芍茴香当归身;茯苓山药与泽泻.痿证脾虚此方珍。

功效与用法: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本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且茯苓甘淡渗湿、补而不滞。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虽虚不宜蛮补,否则壅滞气机,故寓通于补,选用半夏、陈皮、厚朴燥湿和胃,理气除痞消胀;当归、丹参、川芎、莪术化淤通络,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组织营养。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萎缩腺体的恢复和细胞的再生,以及加快肠上皮化生等异型增生现象的消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杀灭Hp;乌梅为酸性药,古今皆用之以除恶肉、消瘤块,有利于逆转肠化增生。水煎2次,分别取200ml,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
主要成分:茯苓为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产于云南的质量最优,称为云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茯苓以断面白色细腻、嚼时粘牙者为佳。茯苓,药性平和,味甘、淡。功能为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用于脾虚湿盛的水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稀,以及心脾虚弱,气血不足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慢性胃炎出现食欲不振,胃胀腹胀,大便溏薄,体倦乏力时,可用茯苓15g、党参15g、白术9g、山药20g,水煎服,能健脾养胃。

脾虚有寒,出现胃脘冷痛,喜按压,按压后胃痛有所减轻,欲饮热开水者,可加木香9g、陈皮6g效果更为理想。

老年人食欲减退,或小孩食欲不振,经常腹泻,体质虚弱者,可以茯苓12g,研成细粉,加粳米50g,煮粥长期服用,可起到健脾止泻,增进食欲作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量少,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畏寒怕冷,多属脾虚湿盛,可用薏苡仁30g、桂枝9g、黄芪20g、茯苓15g、赤小豆30g水煎内服。

思虑或操劳过度,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出现心神不安,经常失眠,难以入睡,睡中梦多,或易惊醒时,可用茯苓12g、党参12g、酸枣仁6g、龙眼肉12g、莲子一12g,煎水服用,有镇惊安神作用。

作用: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宜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

注意事项:黄芪、党参皆为补气要药,均可补脾益肺。黄芪温升之力较强,锯升阳举陷,并兼有圃表止汗、托疮生舰、利水消肿、补气生血、补气摄血等作用,气弱兼时虚者用之最宜。人参能大补元气,并可益血生津、安神益智,主治一切内伤气虚,气虚兼阴亏者用之最宜。党参补气作用较为平和,亦可益血生津止渴,多用于一般的脾肺气虚及津液不足之证,它虽可代替人参使用于临床,但因药力薄弱缓慢,不宜用于重症、急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