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本中国历史名著 |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街心舞苑 2020-03-22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商务印书馆历来有出版历史著作的传统,早在1930年,张元济先生纠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缺失,便开始主持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至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均有相当数量的历史类著作。

《百衲本二十四史》(1930—1937)张元济主持辑印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分享15种中国历史名著,共读好书。





1.《古史辨自序》
顾颉刚 著

三皇五帝的中国古史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我们要辨明古史,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

——顾颉刚

作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顾颉刚先生以开拓性的思维揭示了所谓三皇五帝的中国古史系统是由神话传说层累地造成的,以缜密的考证纠正了民族出于一元与地域向来一统的传统说法,并通过考订古书著作年代,为研究古史传说的演变打好了基础。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古代神话与民族》
丁山 著

如何理解史前时代帝王世系?
关注中国上古史中的重要问题:
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九州方位等

一个民族,追寻他的文化来源,由文字记载以前至于邃古之初,时代愈悠远,故事愈神秘,神秘至于不可再追寻的阶段,便断之以洪水。
——丁山

本书内容是丁山先生从东西文化交流来探索史前时代帝王世系的一些见解。主要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三代都邑迁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书中许多论点在当时乃发人所未发,即便今天来看,对上古史研究,尤其是古代神话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春秋史》
童书业 著

研读春秋史的应读书
春秋时期是如何发展、崩溃和消亡的?
将深奥繁复的考证化为通俗浅显的白话文
全面展现复杂多变的春秋史

言春秋者,考察之情,去取之慎,盖未有逾此书者。
——吕思勉

就专著而言,迄今为止还没有代替建国前出版的童书业《春秋史》这一部书。
——李学勤

《春秋史》是一部将正史体裁、纪年体、纪事体、政书及会要体、考杂体等体裁写作之长融会而创作的一种分章综述的断代史新体裁。作者将深奥复杂的考证化为通俗浅显的白话文,甚至将古文古诗也译作白话文。其学术价值一直受到学界的赞赏。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4.《秦汉史》
吕思勉 著

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
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探寻秦汉兴亡背后的政治历史和社会文化

从来治史学者,莫不以周、秦之间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会组织言,实当以新、汉之间为大界。
——吕思勉

《秦汉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断代史论著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再版。本书将两汉政治历史分为十一个段落,既做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又能抓住重点作比较详细的阐释。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分许多章节做了细致的论述。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5.《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著

何谓曹魏士家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全面探求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问题

寅恪于时贤论史之文,多不敢苟同,独诵尊作,辄为心折。
——陈寅恪

东汉的选举是以道德行为作为评量标准的,而这种道德行为乃是儒家理论的实践,即所谓“经明行修”。
——唐长孺

本书所收文章,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和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问题,同时又是这一时期的疑难问题,从中可考察这一时期的真实面貌与发展演变规律。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6.《隋唐史》
岑仲勉 著

曾为全国通用的“隋唐史”教材
语言通俗、见解深邃

本书主要由隋史和唐史两个方面组成,具体详尽地讨论了隋唐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代人物,例如:对黄巢大起义研究的贡献、关于陈子昂在唐文化改革中地位的卓见、关于四镇始末的通考、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有关系的证定等,其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数十年中读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论上亦常发前人之未发。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7.《西夏史稿》
吴天墀 著

西夏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给荒芜寂寥的西夏史园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徐中舒

本书系统介绍了西夏王国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社会形态,深刻剖析了西夏王国前后期的政治概况及其与两宋、辽、金之间的军事战争和对外关系。本书在判定史实时力求言必有据,征引了大量旧集;叙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至今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研究史重要著作。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8.《明清史讲义》
 孟森 著

近代清史学科奠基人孟森
明清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本书为孟森先生20世纪上半叶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史料,对明清史的重要史实和制度演变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历任统治者统治期间内部和内外部的各种利益争斗予以了特别关注,对朝代兴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