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伪古文)》释意(一)[自序][目录]

 克谐达功 2020-03-22

八十年代参加高考,作为文史知识,“五经四书”及其书目必定要背诵熟稔。考入大学后,所谓大学生活,竟然没有事前想象的考试压力和学业氛围,随后便实践着冯友兰先生对于大学生的规劝:“基础博学,专业精攻。”

什么是基础博学呢?在《三松堂自序》或《三松堂学术文集》中,即便冯先生有过详解,而我那会儿却没有真正在意,反而放纵自我索求,不管遇到什么杂书,单凭直觉感受,必定执着翻阅一遍。虽说那时节,我读书的生活主旋律不过就是随缘,但自我内心中间,却始终挂念着中学时代便有的一个夙愿……这就是要把“四书五经”读习一遍,尤其是《尚书》。作为高中生,我为何曾对《尚书》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高中我的一段经历说起。

高二时我们班新换了语文老师,听在同一所高中的我姐姐讲。说起我们高中的这位语文老师,特别是他在课堂上风采,更尤其是那种结合课本内容而来的文史哲知识宣教,即便今天,凡我高中班同学聚会之际,依然还会有人津津乐道。那会儿在语文教学中有一项作业要求,即一般每周要布置一篇作文。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针对上年度高考作文“功亏一篑”开题,要求写一篇逆水行舟的课外作文。初高中阶段,语文课对我而言,最难堪的莫过于作文。无论课外家庭作业,还是任何性质的测试,虽说每一次都会绞尽脑汁,但结果总是欠差人意!特别是考场上,写不完作文,几乎就是我的常态。再说“逆水行舟”的标题作文,尽管不难理解诸如“不进则退、功亏一篑、半途而废”之类成语,其所包含的哲理、信念和意志力等;然而,面对作文簿,我却依然无从下笔。记得我曾经问过父亲,古代没有机动船为何还能逆水行舟呢?父亲回答说:“船行八面风,遇到逆流靠岸时,必须要人力、马车牵拉。”

那么,船为何能行八面风呢?对此,我父亲是否自己明白,抑或他是否曾给我讲明白了呢?总之,我那篇作文大致围绕着“逆水行舟”实情完成了吧。当再次发下作文簿时,我至今闭眼还能影影绰绰着语文老师红色笔墨的评语:“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晦涩难懂”确实是我至今没有改掉的作文毛病。但是,对于老师用过的“佶屈聱牙”评语,赶到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当于复读中,偶然知道了这个成语竟然是唐代韩愈评价《尚书》的原话时,从那以后尽管未曾有过受宠若惊的抓狂,但确实不再有黯然神伤的自卑了;另外,恰恰有过这样一段认知体验后,反而令我暗下决心,必须要看一下《尚书》究竟讲些什么玩意儿。

医学院基础部两年,除了正常上课和校队训练,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宿舍内或图书馆看闲书。当时曾想过借阅“五经四书”,却终究没好意思向图书馆员开口。于是,每次去书店,一旦遇到《尚书》图书,无论删节版本还是新旧注释,先后买了多种。说实话,一直到大学毕业前后,对于《尚书》的了解,除外磕磕绊绊读全了《禹贡》《洪范》,其他的始终读不进去!至于相关《尚书》知识性了解,多数来自报纸刊物的介绍罢了。即便如此,从中约略知道了《尚书》还存在今文与古文之别。

所谓今文《尚书》,则是汉初秦博士济南伏生靠背诵传承下来的较广泛文本;而古文《尚书》,则是汉景帝时,在曲阜孔家墙壁中发现的蝌蚪文典籍;另外,据说鲁壁《尚书》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在社会上流传,而后来传世的古文《尚书》,则是东晋豫章内史梅赜编篡的《古文尚书》。由于梅赜编篡的本子,比以往流行的《今文尚书》,多出了一些篇目和内容。于是,其后的学者文人一再质疑《古文尚书》的真实性,这便是“伪古文”《尚书》的来由。

大概1991年暑假的一天,由单位去住在中学校内的父母家吃午饭。刚进门,父亲对我说校图书馆处理旧书,你去看看吧。我即刻赶了过去,在一间空荡荡大教室里,地面上布满了已经盖上“注销”字样的图书。当时,还有二三位老师也在那里挑挑拣拣。陪我过去的父亲递给我一个麻袋。我一边翻看着胡乱堆放的书本,一边随意选择着,不一会儿便塞满了一口袋。事后在整理这些旧书时,其中一本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因为久闻大名,便带在身边一气读了大半年。至于《新学伪经考》的具体内容,在我残存的印象中,只是更加印证了像“《古文尚书》是伪书”这样一些原本就模糊不清的认识。

中学时代,仅为高考需求,无论课堂上老师传授,还是课堂下资料阅读,起码都提到过类似“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考据”一类的“知识点”问题。然而,单言清朝一代,若探究他们在考据学或校雠学方面的文化成就,凭借现今国内教育,尤其是初高中的学业水平,大概没有谁能像背诵唐诗宋词一样,说得出来一两个清朝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事实上,依据我个人经历,仅仅由于偶然读过了上面提到的那一麻袋出版或再版的几本清末民国的学者论著,从中才认识到:自汉初到清末,像中国士大夫时常挂在嘴边,并依此考取功名利禄,且今天还作为民族文化复兴招牌的“四书五经”里面,竟然千百来始终笼罩着亦真亦假的乌烟瘴气。所以说,立足当下,暂且撇开近些年《清华简》本身的真伪及其能否佐证《古文尚书》的真伪话题,单从东晋时代所框定的《古文尚书》内容细节上,无论作为学生还是学者,都有必要把各自心态放置在像对待一切古今中外经典文籍一样的基准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知之为知之”地学习和对待所谓的“伪古文”经典吧。

此刻,为何要写这个“情缘”话题呢?原本庚子年春节前,从自娱自乐学习目的,已然着手“释意”《尚书》,并且主要针对《古文尚书》中“伪”的部分。其后,由于疫情缘故,难得一下子有了居家独处的长久时空。于是,一鼓作气,搜罗有关资料,注解诠释不已。但是,鼓捣了几篇之后,反而愈发觉得,如果不和《今文尚书》连续一起比对学习,则不单举步维艰,且必将漏洞百出。因此,借助本文原该是充当“前言”或“自序”的地方,一边泛泛而谈,闲话爱好不务正业的缘由;一边娓娓道来,扯淡痴迷传统文化的根底。

最后,简述在“释意'伪古文’《尚书》”一文中,手边现有的清代参考书籍,主要有马骕《绎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阮元主编《经籍篡诂》、方玉润《诗经原始》等。

2020311日草于济南

《尚书》25"伪古文"目录

1、《大禹谟

2、《五子之歌

3、《胤正》

4、《仲虺

5、《汤诰

6、《伊训

7-9、《太甲(上、中、下三篇)

10、《咸有一德

11-13、《说命(上、中、下三篇)

14-16、《泰誓(上、中、下三篇)

17、《武成

18、《旅獒

19、《微子之命

20、《蔡仲之命

21、《周宫

22、《君陈

23、《毕命

24、《君牙

25、《冏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