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数据中心才是真正的 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模块化数据中心产生的背景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使得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应用的增加,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缓慢,运维困难的弊端逐渐显现,数据中心的运营者和生产厂商都在探索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为了应对数据中心快速建设、功率高密、运维简单的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引入了模块化的建设理念,以解决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中面临的问题。 受益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明显优势,模块化数据中心也逐渐成为国内数据中心建设的主流趋势,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与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各个厂商均宣称自己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是模块化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数据中心产品与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模块化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非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典型特性 典型特性1:散件拼凑,非模块化架构 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价值之一在于模块化设计,快速交付,但散件拼凑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带来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价值。后续带来的安装接口不统一,监控系统不匹配和设备巡检更换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将为数据中心埋下隐患。 典型特性2:非模块化部件 模块化数据中心并不只是模块化的安装,更重要的是将模块化的理念渗透到部件产品,以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简化运维方式。比如UPS,输出开关、空调风机、滤网等部件,做到模块化设计,五分钟更换。真正以模块化的理念贯彻到数据中心底层,做到极简运维。如果部件采用非模块化的设计,将极大的增加运维复杂度和故障处理时间,这也不符合模块化数据中心理念。 典型特性3:哑设备堆砌的硬件黑箱,数据中心无法可视化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是整个数据中心的灵魂,传统的机房多为各个厂家的设备拼凑,设备众多且多为难以监控的”哑’设备,而由“哑”设备堆砌的数据中心,存在监控盲点,运维管理多依赖于人工经验,运维效率低下,且出现故障时难以及时定位、排查,极大地降低数据中心运行的可靠性。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应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做到全部件可视可管,不留监控死角。 具体来说,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同时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性: 一、系统可扩展 首先是架构模块化:微模块集成了包含供配电,制冷,以及综合布线全套系统,保证系统能随需扩容,基础设施同步IT需求,减少一次性投资。模块化的基础设施可以根据当前的IT需求进行部署,并且后期可根据业务需求在线扩容。 其次是部件模块化:模块化的架构解决了数据中心建设的问题,但数据中心的核心在于使用和维护,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应从使用角度考虑,做到部件模块化。如UPS模块化、配电和制冷部件可热插拔,做到五分钟维护,最大限度的解决运维问题。 二、灵活配置支撑不同应用场景 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该灵活匹配不同行业客户对数据中心建设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规模和颗粒度大小,满足客户对不同场景、不同条件的数据中心需要。可以灵活支持采用列间空调 模块化UPS 电池入列/出列,房间级空调 密闭通道 UPS、电池出列集中供电等多种组合配置方式。在安装、升级、重新配置或移动模块化时,独立组件、标准接口,可极大地简化工作量,节约时间和资金。 此外,依据客户需求,可在供配电配备和制冷方案上提供N、N 1、2N等配置方案,满足不同可靠性等级的需求。 三、同一厂商提供产品化的标准产品,而不是散件化的硬件拼凑 如果模块化数据中心仅是多厂家设备现场拼凑而成,通过软硬件接口定制将多个厂家的硬件拼凑在一起,这样的散件化组合方案解决解决了冷热通道隔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制冷的效率,降低了PUE,但是带来的是多厂家设备接口不一,定制工作量大,交付质量不高,交付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该是统一设计,所有部件工厂预制,统一软硬件接口的产品化标准件。无需软、硬件的定制开发,可以满足高质量、快速部署,在客户层面简化交付和对接界面。 但是模块化数据中心远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它绝不只是常见的模块化UPS、行级空调、机柜及通道组件的简单硬件拼凑和叠加。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提及的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 四、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不仅仅是硬件的模块化,更需要一个统一调配管理的大脑 要称得上是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不仅仅是硬件的模块化,更需要一个统一调配管理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数据中心注入智能化的“灵魂”:管理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机房的“大脑”,应在硬件模块化基础上,可以实现管理的智能化,简化运维,提升运维效率。 在能耗方面,真正的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该是可以通过管理系统集中管理来调配供配电、制冷资源,控制能耗,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由此减少资源消耗。 在节能方面,真正的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有着快速部署、极致可靠,按需部署、弹性扩容、高效节能等优势。而未来随着AI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模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融合,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将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主流趋势。 同时人脸识别门禁、通道内可维护智能母线等功能特性,使得智能微模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速移动搬迁,灵活部署。为满足海量云算力的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容需求。 重构营维,AI使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帮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从被动运维走向“自动运维”,提升运维效率和DC可用性,从人工到智能,助力运维成本降低35%。同时通过自动资产追踪管理提升IT设备使用率,智能化匹配数据中心供电、制冷、空间、带宽等资源,实现资源最佳利用,利用率提升20%,降低数据中心OPEX的同时最大化数据中心的实际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