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经》学习笔记1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3-22
【原文】四难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两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 脉有阴阳之法,什么法?法则、法总、法律、法规,这叫法,这是原则。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摇头晃脑的一念,真好。
   人有呼有吸吧,不能只呼不吸,快死的人(老师表演,喘气,只有出没有进)只呼不吸,吸少呼多。
   正常人应呼吸相等,所以说呼吸之间,一升一降,两精相搏,两精相搏谓之神。
   这神是什么呀? 就是精气,神气,营卫之气。
   那这个气干什么用呢? 用来脾受五味也。具有了运化的动力,才能把水谷变成五味,输布四方,记住了,人的阴和阳,阴阳来回互根交换干什么用,运化中焦用。
   有个李东垣弄一个脾胃论,只强调脾胃哪行啊?人有五方,只强调中央,那中央代替五方行不行啊,何必呢?非得标新立异干什么呀?还四大家,还脾胃论,谁定的。所谓奇才,善治什么病,善治那种病,就是偏。

“脾受谷气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中”是什么呢?寸、关、尺,浮、中、沉,的中。
   有了中,那么浮者为阳,沉者为阴,故曰阴阳也。阴阳互根,以脾受五味位枢纽,五味没有,阴阳也没法互根,那就阴阳分离,不曰阴阳了。或者曰阴盛,或者曰阳盛,不是阴阳。人有两死,没有两生 ,这里阴阳和合是生。
  生是什么呢? 记住,咱们治病,治任何病都是调阴阳。
  调阴阳干嘛呢? 使它阴阳互根以后,能够使中焦运化,脾受五谷。
  五谷是干嘛呢? 就是血就是精,没有东西能比得上,刚才说供养佛的那个东西,供养自己的佛。
   所以呢,人有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其所凑,其气必虚”。只要是病,一定虚,记住,只要是病,一定虚,虚的少,虚的多,而且现在疑难杂症都是虚的多,而且一般都是误治,他们治病,一般都是激素,或者是消损阳气,调阳气的药,越调阳气越虚,所以越治越出疑难杂症。
   那么病人到我这里来,不管什么病,按六经来治,六经干什么呀?调阴阳,看它平与不平,平了阴阳互根,就是元气少,互根他也能喝粥吧,慢慢足了再吃肉吧,再足了再吃龙虾吧,是吧,是这样。
   所以那些疑难杂症,都是元气大伤的病,所以我治任何病,只按六经辨证来治,不是说我按照六经辨证,就应该按照六经辩证来治。

   六经辩证是干什么呢?
   知道元气在哪儿,多少,用六经来调它平与不平,平了以后,哎,在厥阴这平了,他能吃一点饭吧,吃点粥,吃吃吃,变到少阴经不利了,少阴病有了,你再用少阴的药来治,治着治着,哎到了太阴经,这精一点一点恢复,太阴有了,他元气上来了,才容易(后面听不清)
   目的是什么呢?
   让他能吃饭能消化吸收,治所有病都不离这个原理,你只要元气足了,什么病都好。你别老在那,这个病用哪个药,那个病用哪个药,来回的捣鼓,你这是害人玩呢,自己也伤脑筋。
  就记住,六经辩证是调经脉平衡,只要平了,一点一点起来,剩下吃饭是他的事情。
“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这是《《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篇, 关于肾经那段里面说的,就用这个方法让他恢复消化吸收功能。(参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52)
   你别到时候,治着治着,我不想吃饭,治着治着吃饭特多,越来越瘦,那不行。怎么来知道对错?按六经,按脉,望闻问切,去证明。

   这些望闻问切是什么?
   表象,概念都在这,然后阴阳五行,五脏,纲纪,去推断根子在哪儿,应该从哪儿治,知终始,才能把病治好。
   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我治那些病人,我从来没见过,我上来治,基本第一个起码有效,但没有痊愈的,为什么呀?他谁都有病啊。
   你知道痊愈什么样吗?不孕症,让她生孩子,她有时候还有别的病,感冒发烧。能生孩子,能生活自理,能让她恢复就行了,其它的是她自己的事。

   你记住这句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而且这个原理懂了,你把脉的原理在这,但是你现在不懂啊。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这是什么意思呢?
“呼出心与肺”,心为南方,肺为西方,(阳中有阴)所以心是九分(浮),肺为一分(沉)
(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
  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
   心 - 火、夏、南、暑、长、赤、苦、徵。
   肺-  金、秋、西、燥、收、白、辛、商。 笔记者附)

“吸入肾与肝”,(肾是北方,肝是东方,收藏与升发也,阴中有阳)肾是什么呀?九寸(沉),肝是一寸(浮)。怎么样,能对应上吗?

(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
  肾 - 水、冬、北、寒、藏、黑、咸、羽。
  肝 - 木、夏、东、风、生、青、酸、角。 笔记者附)

   你先把它对应上,然后在琢磨这个寸和尺。
 @ (心与肺)南与西,是生长与收,这是什么呀,阳中有阴,九分浮而一分沉。
 @ 肝主升发,肾主藏,升发与藏的关系,阴中有阳,九寸沉而一寸浮。
   所以升发要慢,九寸沉而一寸浮,是告诉你有少阳之火升发必须慢,不能猛火来调元气。
   就是说,心与肺是一寸九分,按照一寸九分,这个分寸,你治病治到了这个分寸,脾在中焦就能受谷气,脉在其中。
   一个是在寸关尺的关,一个是浮中沉的中,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一寸九分达到了,这个脉就含在里边了,这都是常脉,正常脉,好脉。
   你们平常在外边给人家治病,把脉看谁都有病,怎么把怎么是病,人家没病的脉你再给治出病来了。什么是好脉不知道,那可不行。
   好脉。就是前天睡觉没睡好,回来眼睛红了,你就给人家开个青霉素,六味地黄,好脉也让你给治坏了。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浮而大、散者心也”,这是什么? 你可以看《阴阳应象大论》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慢慢去对应。
   浮应该是九分,为正常脉。
   如果说过了,就是病脉。大而散这是病脉,浮大就不是九分了,是十分了,而且散。
   心是什么呀?心焦苦,心属于南方,心主血脉, 血是阴收敛。脉是什么呢?约束。它主管这个事,它不可能散,这就是病态。
   浮大而散者,这是心有病。

“浮而短涩者”,这是肺有病。肺应该宣发,它短涩它不宣发呀,虽然应象(浮),但是不及。
   所以前面《三难》不是说吗“脉有太过,有不及”,这句话用在这儿。它这一难一难是有关连着的,你别一难是一难(分开看)
 @ 浮大而散,心不收敛。
 @ 浮而短涩,肺不宣发。

“短”是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概念。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而且主病诗说,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关脉没有短脉吗?
   平常你们一看,脉学书,白话解都说短脉只在尺脉、寸脉有,关脉没有短脉,有的人甚至说关脉有短脉就是死脉,哪有这种事。
   两头缩缩名为短,关在中间,两头是什么呀?一寸,一尺两头啊,两头缩缩是什么?是阴阳不交,造成中焦不能运化,这不就是关脉短吗,脾不能受谷味啊。
   不及本位名曰短,不及是什么呀?“减者,法曰不及”,(老师用手比划,本位应该30厘米宽,还剩15厘米),这叫不及。不及本位,不能说就只能在尺脉和寸脉上找。
   (短脉)寸主头痛。尺腹痛。那关脉呢?关脉主中气不足。

   刚才说,心肺俱浮。
   现在说,“肝肾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 “牢”是什么呀?《频湖脉学》曰:“弦长实大是牢形”。
 @ 这个弦脉,又弦又长,这是肝脉。肝的好脉,坏脉?肝的病脉。它超过本位,而且是弦长实大。
 @ 这个实大,是想升发又升发不出去,肝主疏泄条达,属木。升发不出去,所以牢脉弦长实大。
   这就是告诉你肝病的脉象是什么,给你举例。
   举例子呢,不是告诉你一定是什么脉,是告诉你它像什么,你把象弄懂了你自己去推断。因为古代定脉学的这个人,他也是取象,不是由经验归纳总结来的。

“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 
“按之濡”,按下去它没劲。
“举指来实”,按到底了它不足,轻轻一抬手指,怦怦怦,这什么呀?洪脉,芤脉。这是肾精不足,不能收涩而虚火过旺,这是肾的脉。
   他给你举这个例子,你呢慢慢明白,肾主收藏,而且它现在是来盛去衰,这就是藏不住。
   来盛去衰,是什么呢?呼的一股火特旺,但是精不足,后劲没有去衰。
   (正常)应该是按下去就有力,一抬手,怦怦怦,来实去能不实吗。你把这个象弄明白了,你才能推断。
   这个象是什么呢?我刚才给你讲,按下去没有,抬起来有劲,来盛去衰,这是收涩不足,通过这来时的这个表象,你能推断属于肾精不足。
   它这个书不是讲脉学的,但是告诉你脉的这个原理应什么象,《阴阳应象大论》应什么象,你就明白了。

   所以,以前二十七部脉我全背,背完了,去把脉,把完了,说的对,没法用药。
   为什么呀?
   没有阴阳五行的这个工具,不会推断,我只能说,肾虚、肝虚什么什么,说半天,怎么治疗不知道,瞎用药。
   但是这个东西,理也明白了,现在那个脉学不太会背了,但是你一说什么,我拿这象一推断,是属于那一行,里边的生长收藏,木火土金水,是哪一个。
   你象,心主血脉,血为阴主收敛,脉是约束,血是收藏,脉是收敛,秋,血是冬。
   心它为什么主血脉,因为它在那运化,运化不好,血和脉都不足吧。咱们讲那个《四气调神大论》春夏秋冬,说这个应该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怎么样。
(《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番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逆之则伤心,秋为痎虐,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勿扰阳乎,……;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讲的是,
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在一年四季中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如果逆之,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你把那个明白了,然后,不就会推断了吗,根源是什么?听明白了吗?
   你必须吧那个弄明白,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呀,你看外边买的那个书,春天要怎么睡吧,冬天要怎么睡吧,那不成懒骨头了吗,还上不上班了。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脾是中州,五方里边的中央,故其脉在中。浮沉之间,为常脉,其脉在中。
(笔记者附:
《四圣心源》“脾居阴阳之中,其气在呼吸之交,其脉在浮沉之半,其位曰关。”- 
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脾脉为沉浮之间,即不浮不沉,不徐不疾,和缓均匀。此为脾的正常脉象。其位曰关。
《四圣心源》“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肝肾之气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告诉你,脉虽然是这样,但是并不是这样,什么意思呢?

一阴一阳,这是好,
一阴二阳,阳多了,
一阴三阳,阳亢了。 这是一个变化规律。
   下边,
一阳一阴,也是正常的,
一阳二阴,寒邪重了,
一阳三阴,阴盛格阳了。这是一个变化规律。
   告诉你这个规律,是强、弱。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 哎,你要是这么说,这寸口六种脉一起动啊?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不是的,是告诉你,一阴一阳,它是一个总纲,这里边细分,有浮沉长短滑涩。

   你看,把脉诊病,
 @ 先是阴阳,(脉有阴阳之法)
 @ 然后再 浮沉迟数,(心肺俱浮,肾肝俱沉)
 @ 然后再区别五脏(何以别之?),是一步一步来吧。
   先是证候,中医是什么,三大理论,辩证施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
 @ 整体观念是什么?
    阴和阳,阴阳是否相配,这是整体的它不能分开,分开人就死了,整体观念。
 @ 辩证施治,阴阳整体有了,然后再辨别怎么回事。
 @ 最后,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呀?
    运化规律。人是什么呀?脾脉在中,不就为了让人好,动起来吗,人干嘛?不就吃饭吗。
  告诉你,虽然六种脉象都会出现于寸口,是告诉你阴阳脉分这些种,让你阴阳浮沉迟数这些,全排列好喽。

如何排列组合,下面简单说,
“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
  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 阴就是沉,阳就是浮。

“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  一阴二阳是滑而长,滑的更厉害了,更收涩不住了。滑就是收敛不住,长是更收敛不住了,程度更重了。

“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坏了,刚才沉滑,现在浮滑,由沉变浮,脉滑而沉够要命了吧,由沉变浮,阳多出来了,阴气衰弱已经收敛不住了。
(“时一沉也;”- 时而还出现间歇。
这过程是,阴气逐渐虚弱,阳火逐渐收敛不住,由沉滑变浮滑,且出现了间歇。病脉逐步加重。  笔记者附)
   你必须把这些都背下来,仔细琢磨,没事把脉的时候仔细玩味,不是这么着就完了,回头把脉还是浮沉迟数,应这个像,这个力度,是什么?
   绝不是二十七部脉,二十七部脉,跟你说的是个概念,你必须拿这些杂学把它联系起来,这个就是联系它的那个公式,方法。

   平常咱们,中医有句话,中医传药,不传量。不是老师保守,不告诉你量,是没法说,因为,它有沉而滑,沉而滑长,浮而滑长,同样一种病,但是虚的程度不一样,那你用收敛、运化药物的多少就不一样。

下课。===============上课,04

 @ 一阴一阳,阴就是沉,阳就是浮。
 @ 一阴二阳,沉滑而长。
 @ 一阴三阳,浮滑而长。
   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律。这就是病情是否加重的证据。
   别到时候,你看这情况说症状消除了,没事了,病好了。可不能说那个话啊,脉由沉变浮,这是加重的表现。

“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 由浮变沉,这也是加重了。阴邪加重,把痰给敛到里边去了。
    “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阳气逐渐虚弱,寒气逐渐强盛,脉道不通,而且还出现了早搏,病脉逐步加重。)

“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清 . 徐灵胎著《难经经释》言:“上文言脉之形体,而未尝断吉凶,此乃言其断法也。其经,手足三阴三阳也。逆顺,如心脉宜浮,肾脉宜沉则为顺,若心脉反沉,肾脉反浮则为逆,此又见脉无定体,因经而定顺逆。其法则两经备言之。”笔记者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