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看看宋人写“春天”,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可错过!

 江山携手 2020-03-22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就是巅峰之时,往往就忽略了在“唐五代”也被称作巅峰之时。宋人写春天不缺佳作,王安石大家都知道是宋词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吧!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的实用之处没有什么,小时候就是读读,但是多年之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起这首诗,会心一笑之后就对这个地方少了几分陌生感,这首诗便是如此。

多年之后,再细细地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在熟悉不过了,京口,瓜洲以及钟山都在现在的江苏,扬州,南京等地,当我们游玩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么亲切。

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王安石这首诗,表面上看来是写春夜怀人,香烬漏残,月移风寒都是在交代时间,暗示了诗人依然徘徊很久,怀想极深,所以诗人就觉得“春色恼人”而不得“眠”,及重的思念之情。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