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

 origin6 2020-03-22


 〖组成〗

桂枝 12克;芍药 9克;甘草 6克;麻黄 12克;生姜 15克;白术 15克;知母 12克;防风 12克;附子 10克(炮)

 〖用法〗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功用〗

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原文

①《温病条辨》:“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五运六气解


黄元御用此方作为历节病的主方,白术、甘草培土以敌阴邪,附子暖水而驱寒湿,知母、白芍清肺而降浊气,桂枝、麻黄、防风通络而开痹塞。以恢复中土之真元之气为本,故首以培土以敌阴邪;次以肾水寒及肝血虚而不升为气的圆运动不周之关键,而温肾暖水、驱寒湿;再次以知母、白芍恢复肺之降行而清肺以降浊气,则圆运动的升降恢复。最后,通经络之气血循行,使之不滞。


  肾水寒的原因在于脾土湿。《四圣心源》中认为,少阴、厥阴水木之升为随太阴之土升,这是由于三阴脉皆从足上升而走胸腹,土湿不升则水木俱陷。土湿不升则脾之阳气不升,胃气上逆而不降;水木俱陷之左路,不升于一气周流中,则致火金心肺之气不能下达,为右路不降。《金匮要略》所谓“断泄”,则形容此真气断绝于内而疏泄于外,气血凝涩不行。厥阴不升则木郁不达而生下热,热在经络,加之脾虚而湿邪弥散全身,湿气壅滞于全身经络并化热;少阴不升,水寒凝滞在骨髓中,加之湿邪,则形成寒湿在骨髓。于此形成湿热在经络、寒湿在骨髓之象。


病案分析

患者,男,55岁,2016年9月13日初诊。2011年6月,患者饮白酒、吃海鲜后出现双足跖趾关节疼痛,关节不红不肿,痛剧,外院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消炎止痛药及秋水仙碱治疗后缓解。其后未注意生活调摄,几乎日日饮酒食肉及海鲜应酬,虽间断服用非布司他片及秋水仙碱片,痛风急性期反复出现,每年发作4~5次,每次皆因受凉引起。此次发作已4天。刻下:神情一般,面色黯淡,眼圈发黑,形体肥胖,情绪抑郁且烦躁,双足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势剧烈,双下肢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双足跖趾关节见大小约1.5cm×1.5cm痛风石,纳差,觉腹胀,便溏,小便热黄,舌黯红、边有瘀斑,苔中间黄腻、边白腻,脉大滑、沉取无力。腹部及腰部触之偏凉,双足跖趾关节及膝关节肤温略高。辨为脾肾阳虚,外感风寒,痰湿夹瘀证。

方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30g,白芍15g,炙甘草10g,白术10g,炮附片(先煎2h)20g,知母20g,防风20g,麻黄(除滓、去上沫)10g,生姜25g,丹参15g。每日1剂,加水1100mL煎至250mL,温服。服5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减轻,情志欢畅,腹胀减轻,纳食增加,舌质恢复淡红,苔薄白,脉滑、沉取有力,大便正常。守方改防风为10g、麻黄5g、生姜20g,继服2剂后,患者诸症消失。嘱其务必戒酒戒肉及后续降尿酸治疗,患者规律服别嘌醇、秋水仙碱且注意生活调摄,其后随访1年余尚无痛风发作。

分析

     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饮酒过度,进食生冷,致脾胃阳虚,日久致肾阳亦虚,水液代谢无度而生痰湿,表现为形体肥胖、便溏、舌苔发腻;寒盛格热,则出现情绪烦躁、双足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红肿热痛且痛势剧烈、小便热黄、舌黯红;又生活失律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痰湿不去,则气机不畅而气滞,出现情绪抑郁、腹胀,日久损耗阳气及精血,则中下焦寒盛而出现腹部及腰部触之偏凉,精虚血瘀而出现面色黯淡,眼圈发黑,舌边有瘀斑,脉大滑、沉取无力。对此,应以恢复在脾肾虚陷、郁热不降的一气周流并去除外感邪气为要,故治以温阳散寒、除湿化痰、解热祛瘀为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