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备化汤

 origin6 2020-03-22
备化汤
组成

木瓜干1两,茯神(去木)1两,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脐)3分,熟地黄半两,覆盆子半两,甘草1分,生姜3分。

用法用量

上锉散,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功效主治

丑末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病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身重,萎弱,或温疠盛行,远近咸若,或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椎痛。

加减

自大寒至春分,根据正方;自春分至小满,去附子,加天麻、防风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加泽泻三分;自大暑直至大寒,并根据正方。

出处

本方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他在书中说:“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气化营运后天。初之气,厥阴风木加风木,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乃少阴君火加君火,民病温疠盛行,远近咸若。三之气,太阴土加少阳火,民病身重肿,胸腹满。四之气,少阳相火加太阴土,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胀,甚则浮肿。五之气,阳明燥金加阳明燥金,民病皮肤寒气及体。终之气,太阳寒水加寒水,民病关节禁固,腰痛。治法,用酸以平其上,甘温治其下,以苦燥之,温之,甚则发之,泄之,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火乃眚,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云:“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丑未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水之气肃杀萧条,湿土之气粘滞迟缓,二者相互协济,共同对气候、物候、病候产生影响,万物整体表现出一派孤寂静止之像。因全年气候以寒湿为主,故人们多感受寒湿之邪而发病。湿邪伤脾,不能运化水湿,湿邪聚于中焦则出现腹满,水湿泛溢体表肌肤则身体及四肢浮肿,阻塞脾胃则逆满,闭阻阳气,阳气不温则“寒厥拘急”。

关于其治疗,陆懋修《<内经>运气病释》记云:“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此言湿宜于燥,寒宜于温,味必用苦者。苦从火化,正用苦之阳也。而及其湿寒既化为热,又必有以发泄之。”方以备化汤。

清代缪问解此方说:“丑未之岁,阴专其令,阳气退避,民病腹胀胕肿,痞逆拘急,其为寒湿合邪可知。

夫寒则太阳之气不行,湿则太阴之气不运,君以附子大热之品,通行上下,逐湿祛寒。但阴极则阳为所抑,湿重之火亦能逼血上行,佐以生地凉沸腾之势,并以制辛烈之雄。茯苓、覆盆,一渗一敛。牛膝、木瓜,通利关节。加辛温之生姜,兼疏地黄之腻膈。甘温之甘草,并缓附子之妨阴,谓非有制之师耶?二之气热甚于湿,故加防风走表以散邪,天麻息风以御火。三之气湿甚于热,故加泽泻以利三焦决渎之道。余气并依正方。抑其太过,扶其不及,相时而动,按气以推,非深明于阴阳之递嬗、药饵之功用者,乌足以语于斯。”此乃丑未十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湿寒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故宜以此方治之。

王旭高认为“其治司天之湿淫,主以苦温,佐以酸辛。湿上甚而为热,则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也。其治在泉之寒淫,主以甘热,佐以苦辛。而此云,酸苦以平其上,甘温以治其下,正与经文相合处。”他的解释与《内经》所述的运气证治原则相匹配。

《内经运气病释九卷》提到“夫寒则太阳之气不行,湿则太阴之气不运。”可见,他是从本年的司天和在泉同时考虑这首方剂。从本方药物来看,五味中以甘味最重,而不是以“太阴司天”的苦味为重。本文认为,苦味易折脾胃,不利于健脾利湿的原则,故以苦为佐药。本方是在“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及“太阳在泉,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的运气证治原则上,有所改进。

方歌歌诀


备化汤年临丑未,司天湿土太阴居。

覆盆茯膝瓜甘地,赞火御寒姜附胥。





06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