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玩的朋友一看“吃药”二字,肯定懂得是什么意思。对于不明白的朋友,我再啰嗦一句,这个吃药可不是生病时候的吃药,而是指买到假货、买到赝品。 长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敢拍着胸脯说,普天之下,没有人敢说自己没吃过药。圈里人更是有一句调侃并自我安慰的话,“不吃药,长不大。”的确,吃药要一分为二的看,如果能从每次吃药经历中汲取教训、增加经验,那肯定会有所提高。如果能做到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那就算吃药了,也是值得的。 回想我的第一次吃药,应该是在潘家园逛地摊,把现在不会看第二眼的“一眼假”当成开门的老物件。由于药费不贵,所以印象不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吃药是在北京古玩城B座,现在想想,学费也不贵,只有700“大洋”。 当时自己正在痴迷和田玉,一心想搞个不错的和田玉籽料。那应该是2004年左右,那时候和田玉籽料的价格已开始疯涨。几乎所有人逛古玩市场都会有“捡漏儿”心态,很天真地认为总有糊涂的卖家能漏些宝贝出来。当时的我就是这样的心态。当天在我在B座看到了一块名片大小,形状不错,特别适合把玩的红皮白玉籽料,开价也不高,才1000元。 现在回想,那应该是一块染色的卡瓦石。一眼假的东西啊,但当时自己眼力太差又一心惦记捡漏儿,所以不吃药才怪。最后经过讨价还价700元成交。买回家后,越看越别扭,尤其那红皮子,怎么看都是染色的,非常不自然。但当时自己愣是鬼迷心窍,根本看不出来。 在纠结了三天之后,我终于厚着脸皮去退货。对方是个五十多岁的北京老哥,他坚称东西没问题,坚决不同意退货。在我跟他软磨硬泡了半天之后,他终于做出让步,给我换了个扳指,号称清代的和田玉扳指。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个扳指根本不老,但是否和田玉依旧拿不准。为了搞清楚,我专门去做了鉴定,结果是岫玉的。后来这个扳指一直留在家里,我没有再去退货。我时常拿出来把玩,警示自己不能抱着捡漏儿的心态去逛市场,否则肯定还要吃大亏。 如果不想吃药,我有如下建议:首先,不懂的东西坚决不买,就算价格超级便宜,否则99.99%会吃药;其次,遇到特别动心的物件一定要忍住,回头带着行家一起去看,这样基本能杜绝吃药的风险;最后,就是平时一定要加强古玩知识的储备,多积累专业知识,多上网看藏友分享的知识帖,这能让你实战时少交学费。 “冲动是魔鬼!”,最后把这句经典名言送给所有玩家,尤其是新人小白。诸位买古玩时一定要理智对待、放平心态、仔细考虑、反复斟酌,这样才有可能避开造假者和不良商家设计的重重陷阱…… 分享才是真爱,赞赏感恩在心 作者:大龍结玉缘(淳珍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