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管理,不能总是“无言的结局”

 blackhappy 2020-03-22

本文主要针对制造业绩效管理


题外话——

近期听到一个说法,叫做——基于区块链的360度人力测评,至于怎么实现,就没了下文,蹭热点的敏感度之高,让人心生敬佩……

回想多年来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各种热点、各种概念,看实例,能落地生根的寥寥;再看数据,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仍在低位徘徊。“成全”了哪些人、“埋单”的又是哪些人,应该让每一位付出真金白银的企业家深思。

绩效管理,不能总是“无言的结局”

各国劳动生产效率比较


回到正文

每当我们一谈到组织绩效管理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KPI、战略地图、平衡记分卡、360度、OKR;还有述职、测评、工作总结,以及复杂的考核评价过程。

这是绩效管理吗?好像是,因为这是通行的做法。但又好像不是,因为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实际应用效果都不理想。

So,问题出在哪里?

绩效管理的三个常见问题

1 目标本末倒置

绩效管理表面上是要达成组织的绩效目标,但背后需要大量具体的目标分解、执行措施、过程管控、资源保障。绩效管理不仅是KPI管理,而应是和目标有关的若干工作事项的管理。包括年度重点工作、专项任务(科研、技改项目等等)、各种会议决议、上级领导交办任务、临时性突发性问题处理,当然,最主要的是大量的日常工作。

绩效指标常常是给中高层管理者设定的,但具体工作一定是由每个团队独立或相互协同完成的。绩效指标背后有一个基础性工作常被忽视,就是每个岗位能否充分履职,能够将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工作去做到位。

绩效管理,不能总是“无言的结局”

组织工作类型

2 忽视过程管理

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已然形成了常态。年初指标设定地既全面又具体,责任状签署过程既严肃又隆重,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从目标制订后,就进入了“混沌”状态。目标分解下去了吗?具体执行措施有没有?过程中如何进行进度管控?出现异常有没有预警?目标调整后,有否保障机制?目标未达成,如何修订改善?怎样避免重复出现同一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管理,在很多企业都是缺少的。

绩效管理是反人性的,除了老板以外,几乎鲜有员工喜欢被管理。好一点儿企业,一把手重视,亲自督导考核,评价、指导绩效表现。更多的企业,会把这项工作甩给HR去操作。多数的HR又深入不到业务,只能变成机械的程序执行者,做表面文章。层层打折后,自然很难达成预期。

绩效管理,不能总是“无言的结局”

3 跟进手段落后

企业里的绩效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为此要设立专岗专人,设定复杂的流程,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每年和绩效有关的年度目标设定、责任状、述职、考核评价过程几乎全员都难以幸免。

人数虽多效率却低下的原因在于,有关各项工作任务的目标设定、任务认领、过程信息采集、异常预警、结果存档的手段落后。多数还停留在纸质文档、人工评价的阶段。工作效率低,信息反馈慢、信息不详实,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也差。由于是背靠背,又没有透明的数据资料做支撑,还容易引起很多争议。

制造业绩效管理新范式

所谓新范式,并不是又多了一种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实际上,几十年来,无论绩效管理理论如何发展,都没有突破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引导,大家只是在指标外延、考评导向、评价维度上面变化花样。

制造易提出的新范式,是倡导企业要把结果与执行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KPI为目标牵引,推动组织、部门、岗位进一步执行落地的方式方法。有几个要点:

1 绩效指标职责化

KPI指标也是一个结果,是由若干岗位、若干分解指标、若干具体工作而成。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体现在日常工作履职质量上。职责化的目的,是细化分解指标,强化过程管理,积小胜为大胜

所以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清楚,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承担指标任务的核心职责是什么?岗位工作哪些是增值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哪些是可以通过流程优化、分工调整进行重新定义的?有的企业岗位说明书,洋洋洒洒,描述细微,一个岗位甚至长达十几页,但实际工作中,员工是否按章执行呢?无人考察!

所以,职责一定要保持和绩效指标强关联,而要想让职责落地的下一个关键环节就是——

2 岗位工作在线化

这个环节解决的是过程管理、工作记录、成果统计问题。线下工作的最大弊端有两个:一是效率低,做完了还需要用纸质/电子方式与其他人交互;二是,没有知识沉淀,很多工作内容最后都成为个人资产,人员离职即消失,企业留存甚少。

除了一线工人的产量、工时、报废等信息可以在系统中记录之外,二线岗位同样可以实现岗位工作在线化,包括、设计、工艺、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采购、库房、质量、财务等主要岗位。也就是,让其将在个人电脑、线下手工的工作完全搬到一个系统中进行。

当然,也不必追求所有岗位的所有工作都做到在线化。有几个原则,第一,岗位需要与其它岗位发生工作联系,用信息化取代工作联系单等纸质文档;第二,岗位工作通过在线化,电子化,可以将工作成果、业务数据进行准确、及时共享,提高交互效率,同时也可进行沉淀;第三,完成的数量、质量,可以整理、量化,作为绩效评价依据的内容。

3 工作内容留痕化

我们曾经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做过一个针对具体问题的信息化应用,在不上马完整MES系统情况下,先期要解决销售、生产、车间、采购、财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问题。

销售部根据客户需求与预测,制订销售计划;生产部依据销售计划,制订车间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查看现有库存与装配产品的物料齐套情况,提出零部件需求计划;需求计划中的自制件,由生产部制订厂内的零部件生产计划;外购件由采购部门制订采购计划发至供应商,采购执行过程中要把物料何时下达采购、预计到达时间、交货异常情况等信息及时汇报;销售部门根据装配计划,随时查看生产完工情况,与客户沟通发运时间;财务部门则要根据采购到货情况,安排付款计划。

这一方面是一个典型的制造协同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信息透明与快速传递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岗位履职问题。没有系统前,大家都在电话、微信沟通,但结果是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无法保障,过程没有管理痕迹,传递效率低下,成本巨大。

有了系统后,采购人员是否及时下达订单,有记录;车间是否按时上报需求计划有记录;生产计划是否合理编排,也同样有记录,出了问题,大家都在系统中看到其来源、过程与去向。再进一步,如果因为某部门/岗位造成的问题,追责线路清晰。更重要的是,从生产角度,无效的非增值沟通时间大大缩短,计划执行效率会得到大幅提升。

4 绩效评价智能化

在线化、电子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工作成果记录在系统中。对于绩效管理来说,还可以通过指标、模型的设立,快速统计相应结果展现出来。减少人员自评、专人统计、集体评价等耗时、费力且并不透明公正的处理方式。

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评价标准如何设定。参与过绩效管理的朋友们都经历过,KPI指标很容易确定,但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量化方式很难。特别是如果落实到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上时,如何来做呢?

我们的经验是,对于日常工作,首先要评价“做”与“不做”的情况;第二,要评价工作时效,何时做的,何时完成,是否有拖延,甚至影响到其它下游环节;第三,完成质量,比如工艺员岗位,你提交的工艺文件有没有差错,甚至是否造成了损失;当然,如果是上下游岗位,最好是由相关方进行评价。

总结

绩效管理是组织目标管理的落地形态。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仅有开局,没有持续,终将半途而废。就像教练指挥一场比赛,不但要能定好战术、分配任务、选拔队员,还要抓执行、抓细节、抓跟踪,并根据场上表现,动态调度、实时指挥。同时,每一个岗位,都要全力以赴,不出现明显短板,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保证笑到最后。

关于与绩效管理相关的重点任务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我们会在后续和大家再做深入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