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患者注意!许多人最后导致中凤,就是因为有这些误区!一个都不能犯

 尚振奇 2020-03-22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70岁的李女士平时偶尔会有心慌、心跳不规律,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房颤,医生提醒她要接受正规抗凝治疗。但由于症状时有时无,李女士一直没有把治疗放在心上,最近竟脑中风住院了。“没想到脑中风会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平时看着她身体挺好的。”李女士的儿子懊悔地说。

房颤的症状总是因人而异,像李女士这样心慌和不规律的心跳是最常见的,也有些人会感到胸闷、气短或出汗,有些人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它最可怕之处是“刺杀”人的大脑,可以导致中风。数据显示,约有20%的脑中风皆由房颤引起,其病情往往更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也更高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却十分堪忧,只有约10%的房颤患者正在接受正规的、专业的口服抗凝药治疗。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并不了解房颤所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误区:

误区1:盲目使用阿司匹林

许多房颤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而非抗凝药物来预防中风,这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血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白血栓”,颜色为黄白色,体积较小。这是由于人体发生心肌梗塞和外周动脉硬化等疾病,导致血管破损,血液中的血小板为修补血管而聚集形成血栓;另一种叫做“红血栓”,肉眼观察为红色,主要是由于房颤导致凝血因子被“激活”,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凝固程度加深。

对于不同的血栓类型,用药选择也有差异。阿司匹林是一类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防治“白血栓”,但它不能影响凝血因子,对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并没有明显效果而预防房颤形成的“红血栓”则需减少凝血因子的数量,通过服用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才能降低红细胞凝固程度,最终起到预防中风的效果

误区2:没有不适就自行停药

有些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仍需坚持服用抗凝药。事实上,没有房颤症状,并不意味着中风风险不存在。对于房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及早发现,并及时到医院去评估中风风险。如果评估显示已经有很高的中风风险,无论房颤有无明显症状、无论是否有不适的感觉,患者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终生抗凝治疗,以预防中风发生

误区3:谈“出血”色变

对于抗凝药的使用,很多患者担心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出血,甚至过分恐慌,因而拒绝抗凝治疗。其实,抗凝药的作用就是在有效预防房颤引起中风的同時,把出血风险降到最低。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与传统抗凝药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血风险、特别是出血中最严重的颅内出血风险和肠胃出血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只有达比加群拥有专门针对该药物的逆转剂,该逆转剂能在数分钟内解除其抗凝作用,以应对上述紧急情况,为房颤患者带来“双重保险”

那么,房颤患者在服用抗凝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无论选择哪一种抗凝药,患者都要坚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 服药时也可采取一些小技巧,如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等,以减少和消除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

· 对于年纪较大的房颤患者,服药期间最关键的是谨防跌倒、避免意外出血事件

· 保持心情愉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等,以进一步降低中风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房颤患者应更新治疗理念,不能“因噎废食”、盲目排斥抗凝治疗。只要正确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医生专业指导下用药,抗凝治疗是预防脑中风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①HART R G, DIENER H C, COUTTS S B, et al.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the case for a new clinical construct[J].Lancet Neurol, 2014, 13(4) :429-438.DOI:10.1016/S1474-4422 (13) 70310-7.

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1):916.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2.11.026

③HB-CIT 2017丨黄从新:优化药物治疗,重视手术干预——中国房颤抗凝治疗现状与对策https://www.sohu.com/a/151992350_186367

④Tan KT, Lip GYH. Red vs White Thrombi: Treating the Right Clot Is Crucial. Arch Intern Med. 2003;163(20):2534–2535. doi:10.1001/archinte.163.20.2534-a

⑤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 3 ): 183-194.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3.03.004

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1):916.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2.11.026

⑦Connolly SJ, Ezekowitz MD, Yusuf S, et al.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09, 361(12):1139-1351.

⑧ Levy JH, Douketis J, Weitz JI. Reversal agents for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 Nat Rev Cardiol. 2018, 15(5):273-2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