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尖瓣峡部的解剖,你真的了解吗?

 行云流水ptp7s6 2020-03-22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典型的三尖瓣峡部(CTI)依赖性房扑(AFL)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防复发,CTI区域的双向阻滞是主要的手术终点,然而CTI的个体解剖特征可能增加手术的时间,提高消融能量以及减少消融成功率。

近日,发表在《Heart Rhythm》上的来自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这类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CTI-dependent AFL)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估CTI形态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并且在心脏标本的解剖上通过形态学和组织学来探讨CTI变异性。 

该研究入选连续的337名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造影明确CTI形态并根据囊袋样隐窝(pouch-like recesses)特征分为简单型(A组)或者复杂型(B组)。CTI的大体和组织检查在104个连续尸检心脏标本中进行。

结果显示,复杂型CTI解剖出现在10.9%的房扑患者中。有囊袋样隐窝的患者达到峡部双向阻滞的射频时间要长于无囊袋样隐窝者(10.7 vs8.3 min; P=0.025)。手术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3个病例,CTI解剖均为复杂型。心脏尸检中发现有9.6%的CTI存在囊袋样隐窝。CTI心房壁的形态学分析提示中央峡部水平是3个区域中最薄的,而间隔旁峡部水平是最厚的。

总  结

该研究得出结论,虽然导管射频消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房扑治疗方法,但CTI的解剖复杂性能影响消融参数和结果。推荐使用CTI形态变异标准来定义分类。CTI解剖的预评估使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来预防潜在手术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




图1:消融手术时导管的位置。在左前斜位,可见一根多极标测导管(20极)在三尖瓣环(记录右房和间隔间侧壁电位活动)和一根十极导管在冠状窦。第三根为消融导管(箭头)展示3个峡部区域:A:下侧峡部(即游离壁峡部)。B:中央峡部。C:间隔旁峡部。

图2:A:CTI区域示意图。B:重点关注区域的心脏解剖。C:峡部下侧的组织学范例。标明了CTI的3个区域(后部,中部和前部),测量的心肌厚度也分成3个水平。同时评估了右冠动脉外膜至心内膜的最短距离(星号和双向箭头)。

表1:电生理研究337名连续患者的临床数据

表2:电生理研究:A组(简单型解剖CTI)和B组(复杂型解剖CTI)的比较

图3:心脏标本中找到凹陷处(recesses)≥1的大体和组织学观察。A:中心区域可见3个小凹(箭头)。B:一个可见的宽大凹陷(虚线)。注意凹陷壁黄色外观部分,表明为脂肪成分且几乎没有肌肉组织。C:一个不规则囊袋样凹陷(虚线)。D:A图中3个凹陷中其中一个的组织学图像提示有心肌小梁结构且凹陷几乎到达心外膜。

表3:3种不同水平和3种CTI的区域的平均心肌厚度

图4:三块(A,B,C)不同心脏大体标本展示了欧氏嵴(星号)多变的突起和成分。

图5:解剖研究:CTI长度与患者年龄(A)和心脏重量(B)的关系散点图

文献来源

PMID: 31150815

审    校:杜先锋

编    译:俞理璞

编    辑:方任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