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经筋刺法阳白四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

 梵麒养生美容 2020-03-22

经筋刺法解析:

“阳白四透”用于主要治疗周围性面瘫是恩师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筋刺法”是石院士汲取中医学“经筋理论”的精华,并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而创立的,该针法明确指出: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散布结聚之处,凡面部与筋肉有关的疾病皆可从经筋论治。

该针法综合了《灵枢·官针》篇中的分刺、恢刺、合谷刺等,即“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故又称“鸡足刺”。

即在肌肉比较丰厚处进针,得气后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上下或两旁斜刺,形成鸡爪的分又似的针迹,向上下变换角度,则能增强本经经气;向左右变换角度,则可激发异经经气。

阳白穴具有的独特临床疗效是基于归经、属性以及自身的经穴特性,不仅适用局部病变,也可达到远道刺的效果”。

治疗经筋病,长期以来,其选穴多崇古训,即“以痛为腧”。“以痛为腧”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在叙述十二经筋的病候后,提出其“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后杨上善进一步阐述道:“腧,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腧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之入滕袭筋为病,不能移腧,遂以病居痛处为腧。”石院士依据现代临床知识,将“腧”引申理解为天应穴、阿是穴乃至压痛点、反应点,更体现了《灵枢·卫气失常》篇所提出的:“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的经筋病治疗思想。

阳白穴解析:

阳白穴的含义:阳对阴言;白,明也。因其位高,为日光所照之处,善治头面疾患,故名阳白。

阳白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阳白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故兼具灵活转枢、联系相关经脉及调用阳维阳气祛邪外出的作用。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斜、头痛等头目疾患。

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

针刺阳白穴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题支分布区,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而且经络就像一个往复循环的通道,选此穴为主穴就像打开了病变经络的一个重要疏通点,上游硫通,则下游瘀阻得以减轻,有利于病损面神经的恢复。

中医针灸经筋刺法阳白四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

阳白穴定位

中医针灸经筋刺法阳白四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

面部肌肉分布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机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喝”“卒口僻”“口眼喝斜”等范畴,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石院士指出,本病责之于经筋病变,病本在经脉,病标在经筋。正气内虚,膝理疏松,经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手足三阳筋脉。经气阻滞,致使气血失和、经筋失养,筋肉弛缓不收,发为面瘫。正如《灵枢·经筋》篇云:“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筋急、筋纵均可引起本病病变,如口僻、目不合,耳中鸣痛及口角喝斜等。外感寒邪则筋急,外感热邪则筋纵。寒为阴邪,其性收引,经筋受寒则收缩而挛急,以致拘急疼痛,运动不利;热为阳邪,易伤筋耗气,气津不足则经筋失于濡养温润,以致纵缓不收。所以本病治愈关键在于经筋功能的恢复,因此该病的治则是“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

中医针灸经筋刺法阳白四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

操作流程:

阳白四透(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

阳白四透采用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

中医针灸经筋刺法阳白四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

案例:

张某,女,35岁,2019年3月22日初诊。

右侧口涡,右眼闭合不严一日。

现病史:患者于3月21日晚沐浴后入睡,窗户未关严,次日晨起出现右侧口涡,漱口流涎,右眼闭合不严,眼眉上提无力,右额纹消失,人中沟稍向左偏,随后来我中心就诊,纳可,二便调,寐欠安,舌红,苔少,边齿痕,脉滑细数。

查体:血压120/80mmHg,脉率76次/分,神清,无肢体功能障碍,右侧口眼涡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结膜充血,右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不能做皱眉、吹哨、示齿等动作,左耳后疼痛。

目前患者处于发病的急性期,针刺方法采取浅刺激,行针不施手法,同时嘱其输液抗病毒治疗,同时口服牛黄解毒片。

2019年3月29日复诊。

右侧口涡减轻,漱口稍有流涎,鼓气稍有漏风,右眼闭合不严,眼眉上提无力,右额纹略显。人中沟居中,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滑数。

主穴为:阳白四透(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撒竹、丝竹空),太阳透地仓、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地仓与夹车之间相对透刺。

配穴为:四白两透(分别针向目内址、目外址)、迎香,下关、承浆、风池、天柱、健侧合谷,曲池。

操作方法:阳白四透及四白两透为一穴多针多向刺,针尖与皮肤成15°角;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指按照阳明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排刺,每隔15分行针一次,下关用捻转补法,余穴用捻转法,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10日为1疗程。

2019年4月1日复诊。

眼眉上提稍有力,漱口漏水消失,鼓气仍稍有漏风,额纹较前增多,口涡减轻,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针刺操作流程同上。

2019年4月2日复诊。

眼眉上提较前有力,鼓气仍稍有漏风,额纹较前增多,口涡减轻,平静状态下看不出得过面瘫,一说话两口角不对称,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针刺操作配穴流程同上的基础上,再加上星透百会,四神聪、百会,去曲池穴。

2019年4月3日复诊。

眼眉上提较前有力,额纹较前增多,鼓气漏风消失,睡眠较前见好,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针刺操作配穴流程同上的基础上,再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三阴交。

2019年4月4日复诊。

眼眉上提正常,额纹两边基本一致,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脉细滑。

针刺操作配穴流程同上,嘱其明日不必前来复诊,居家调养即可,每日回家热敷患部,忌辛辣,海鲜,避风寒。

解析:

石院士所创建的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采取排刺及一针多向等透刺,主穴为:阳白四透,太阳穴透地仓穴或颊车、额髎、地仓穴与颊车穴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配穴为:四白两透及睛明、迎香、下关、承浆、风池、翳风、健侧合谷穴。

辨证加减:病久体虚者加足三里穴(用提插补法),久病患者面肌抽动者加刺健侧腧穴及刺络拔罐(太阳、额髎穴等)。所取穴位均位于手足阳明、足太阳及足少阳所过及所会之处,针刺施术后可奏祛风散邪、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之功,风池、翳风、合谷穴善治头面诸疾,应用于面瘫急性期以加强疏风通络之力,四神聪安神定志,上星透百会治疗睡眠倒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