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美丽新世界L 2020-03-23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平原君

“毛遂自荐”大家都听过,可是“毛遂自刎”就不那么出名了,毛遂自荐之后不到一年就自刎了,可作者仔细看了看毛遂的故事,发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们不妨先看看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故事。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背景: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之后,秦军围了赵国的首都,平原君急切的需要去楚国求援,于是打算从尽千门客中选出二十个人跟着他一起去,但只有十九个合适的。

其实此处是有疑点的,战国四君子都有数千门客,怎么会选不出二十个人,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种选这二十个人是专业性人才,比如都是英语的,当然这是开玩笑,也有可能都是专攻外交的,当然最可能是都是楚国来的门客。而第二种就是门客是有排名的,前十九个公认的优秀,但第二十到第一百乃至一千,名气差不多,带谁去其他人都不服气。综上两种可能才给毛遂的自荐制造了良好的环境。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过程:毛遂说了啥,能让平原君放弃了其他人选而选择了他。平原君问毛遂,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三年你在我门下一点名气都没有展露,你不行,我不能带你去。毛遂说,我没展露头脚,只是我没往你身边凑合,我要早往你身边凑合了,他们都是弟弟。当然《资治通鉴》原文是锥与囊的比喻,没有这么直白,不过平原君看毛遂这么一说,就决定带着毛遂了,至于为什么带了毛遂,其实是一个非常收拢人心的手法,为何?因为毛遂必然是当着众门客的面自荐的,如此说辞就已经得罪了众多门客,平原君带上毛遂是带给留在家里的门客看的,因为只有平原君带上了毛遂,才能显示出他的度量,也让其他人明白,你们看,这样的傻子只要真心为我付出,我都愿意给他立功的机会,你们留下的人自己看着办。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其实故事说到这,就是毛遂自荐的全部,之后的故事都叫毛遂自荐之后,可惜时事造就英雄,竖子亦能成名。之后的故事让毛遂名声大振,咱们看看他都干了啥。

平原君带着毛遂等二十人,求楚王出兵救赵的事,求了一上午,楚王也没答应。毛遂就不乐意了,提着剑冲到楚王面前,喝道:“这点事你们谈一上午,谈不明白,此事无非厉害二字,咋这么墨迹?”楚王呵斥毛遂,毛遂以手按剑,威逼楚王。迫使楚王签了发兵合同。当然中间说了几句没用的废话,比如,你敢呵斥我无非仗着你手底下兵多,但你纵有百万雄兵,我此时杀你,他们也来不及救你。还有什么让你出兵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救你自己,但最重要的一句话还是,你要不答应,我就杀了你。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楚王迫于形势,知道答应毛遂,毛遂随后对同行十九人说,你们都是弟弟。回到楚国之后,平原君便把毛遂奉为上宾。

可是诸位,我们细细的品这个故事,有一个最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毛遂等人走了之后,楚王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履行协议,还让人啥也说不出来。可楚王还是履行来了协议,为何?是怕毛遂么?楚王一生都不会再让毛遂近身了,所以肯定不是,楚王救赵,只有他必须救赵的理由,唇亡齿寒而已。而为什么平原君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也没谈拢,其实没谈拢的不是出兵问题,没谈拢的是出兵后的好处问题。楚国只是想做必做之事,顺便从赵国手里捞点好处,而平原君又不想给,所以,毛遂站出来了,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但整个过程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如果不是楚国必救赵国,那毛遂就谈崩了。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毛遂做了自以为聪明的事,其实不然,此事也为毛遂的死埋下了两个巨大的伏笔。第一就是毛遂把楚王与赵国的关系搞得僵到很难修复的程度,第二毛遂得罪了平原君手下所有的门客。

回国之后,源于有功必赏的原则,平原君不得不重赏毛遂,给众门客看,给天下人看。但平原君的内心,作者实在不愿想的太腹黑,诸位细细思量吧。

毛遂自荐——一个莽夫的取死之道

但我们知道的结局是不到一年之后,平原君派毛遂出去领兵打了一场必败之仗,随后毛遂自刎,有没有遗言,史书上没写,但这个故事深深地想下去,其实很痛苦,很黑暗,凡事都有与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

本来想写平原君的故事,但平原君一生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逼死毛遂的事,所以写了毛遂,喜欢历史,喜欢《资治通鉴》的朋友可以关注作者,作者将以年为单位,读一读这部千古史书,并把自己的理解分享给诸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