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夕妙斋 2020-03-23

李鱓,与金农、汪士慎、黄慎、郑板桥、李方膺,高翔、罗聘合称“扬州八怪”。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金农《梅花册》

李鱓生在宰相之家,一生大起大落,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艺术生涯大致也可以此三朝划分三大阶段,在康熙朝时得清圣祖赏识,任为南书房行走,奉旨拜蒋廷锡为师,习徐熙、黄筌一派花鸟,于是诗画名动公卿。而李鱓素怀经世治国抱负,不欲以区区画师安身立命,供奉内廷,志不得抒,遂辞离官门,浪迹江湖,时值雍正朝,李氏纵情声色,纵横丹青,以放浪形骸,遣排抑郁。至乾隆初,欲东山再起,适乾隆仿祖制开博学宏词科,李鱓得慎郡王允禧举荐赴试,以图再次搏击科场,意在高魁,不料再度失意,虽未举词科,却被举荐出任山东临淄县令,复改知滕县,任上仅数月即罢归,然颇有政声,从此卖画扬州,不复作出仕想。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李鱓《岁寒佳卉图》(170×44.5厘米)

《岁寒佳卉》图绘于乾隆二十一年,时画家已年届71岁,时常往来于故乡兴化与扬州之间。图绘寒天腊月犹自绽放芳葩的水仙、天竺、蜡梅花,李氏以此三种植物与习惯所称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作相提并论,谓各具坚贞节操,而精神实质却相同,最后发出“勿以貌取人……名不可虚传”的感叹。画家借题发挥,以画寓意,借笔抒情,是典型的文人画情怀。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李鱓《岁寒佳卉图》(局部1)

画取直幅纵势,以石分隔高下,安排画面构图,石脚临水者即是凌波水仙,白蕊碧叶,清脱秀质,依偎长石有天竺蜡梅交柯缠枝,一花瓣清疏,一红果低垂,在整个水墨淡雅色调中增添了一丝热烈的气氛。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李鱓《岁寒佳卉图》(局部2)

李鱓早年的画风是以工整、细腻、典雅为主,在扬州八怪中,称得上造型能力最强、表现题材最广、绘画手段最多、笔墨变化最丰富的一位。这归于他扎实的绘画基础,是与蒋廷锡的教诲分不开的。另一方面,高其佩的作画方法、审美情趣、艺术观也吸引着李鱓,他崇尚大写意,60岁之后衰年变法,画风为之一变,旷放自运,不拘成法。以此图为例,画中绘竹绘枝,笔法皆生拙硬朗,勾花撇枝,于苍老中见文秀气质,格局幽怪间又觉稳当妥贴。李鱓在画跋中尝谓:“苏米倪黄,盛于宋元,有明若文衡山(文徵明)之秀,白石翁(沈周)之苍老,天池生(徐渭)之幽怪,白阳山人(陈淳)之老辣,陆包山(陆治)之稳当,得其一铢半两皆可名世,本朝虞山夫子(蒋廷锡)画花传人,高司寇(高其佩)指头生活,另开生面,八大山人(朱耷)长于笔,消湘(石涛)长于墨,至子则长于水,水为笔墨之介绍,乃凝于神甚矣。”此段可称李氏画论心得——得水法,是其领会水在笔墨运营中的作用。他以流利酣畅的笔法,通过适度的水分加以发挥其生动之致,其用墨苍古,即在于利用不同程度的水分去化解不同程度的墨色,其墨色深淡枯润干湿互现无碍,层次清朗明晰,皆得利于高超的用水之法。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李鱓《花果图册》

秦祖永<桐阴论画》谓李复堂画:“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颇擅胜场,究嫌笔意躁动,不免霸悍之气,盖积习未除也……纵极超妙,终不免失之犷耳……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趣,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论其得失,颇为中肯。

李鱓《岁寒佳卉》图:纵横驰聘,不拘绳墨,自得天趣

李鱓《花果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