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氏理论解密20~40MACD的操作应用

 su4380 2020-03-23

温延旭 (2020年3月22日 19:09

在A股市场是有的分析软件有关指标的使用最常见的是KD及MACD两个指标,为何是这两个指标呢?也许跟当年从台湾传过来的“钱鼠”软件有关,渡水到大陆后,钱鼠变成“钱龙”,记得是1992年时引入到上海,后来开始传到全中国,所以老股民都记得钱龙软件。

软件设定以9KD为主,所以至今全市场都使用9KD,参数9的KD指标设定成为标准,所以一般使用者不假思索全面使用9KD,所以9KD定位一尊,不问是否适合?反正就是这样用。

另一个指标是MACD,发明者设定的参数是以12及26天的EMA为平均值计算的公式,为何是12及26的参数?这点我不知道,个人在使用时发现,这个参数本身不是最完整的应用,它与KD的使用一样违背两个铁律,显然是不对的。

我在论证的过程中发现MACD还有第三个铁律,中轴线对应DIF及DEA,必须清楚确认与那个均线的关系,采取与该均线作为中轴线形成围绕在这条均线构成的正负乖离程度差异演变,这样可以更完整解读MACD。

在MACD使用中还有一个“瞬间变数”,即在某一种状况之下是必须接受“瞬间转折”变数,显示MACD使用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如何辨别“瞬间变数”呢?这个牵涉到区间换手率的特征,讲解起来太复杂,本篇文章省略不谈。

本栏研究发现,MACD的使用,市场习惯性以交叉作为论述,然后再看正负乖离程度解读,大致上状况应该如此,但关键时刻并非如此,因为并非它目前“当下”的形态而已,有三个关系必须认识。

第一个关系是“前车之鉴”,必须对比本次的MACD形态特征与前面周期的关系,及采取“波段段落”解读MACD的“向上交叉”及“向下交叉”的差异变化周期应,视为一个波段与段落的差异,这个是最为关键的变数。

第二个关系是“举一反三”,有了前车之鉴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下论述其后会有那些变数?尤其是这一段落对后面两个段落的影响,所以是“举”这个“一”,去“反”射推导论述分析判断后面的“三”。

第三是确认前面两个关系后,可以进一步“精益求精”推理后续可能的演变关系,有了“精”确的认定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更“精”准的找到下一个变数的关系。

MACD的时间周期运行因为是采取12~26的天数变动,所以它属于偏中长线运行的指标模式,不适合以短线3~5~8操作为主的设定,所以不可能以“抢短”操作,或是以“抢反弹”为操作设定。但可以从3~5~8天周期关系应用进行设定。

参数设定非常重要,发明者使用12~26天周期关系,平滑采取9的关系数,为何是12及26天?说不清楚,但本栏从实验中证明,这个参数并非最好的参数,不妨改为10~20或20~40天周期更为贴近A股市场。至于平滑参数采用9的参数也可以,不过建议全部使用10的参数为优。

在实践论证中发现,采用10~20的参与主要反映10~20天周期均线的变动,在多数的情况下确实无法完整论证证明“价格均线体系”的自然循环关系,采取20~40天周期的效果与效率会更好。

先谈20~40日均线向上交叉构成的特征,必须对比10~20~40日均线的关系,如果是同步向上,这样它的完整性就确认。最好是采取0轴线上的特征解读会更好,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多空分界线。实际上在20~40MACD的0轴线实际上等于2倍40天关系。

这一点是我的创建,这个概念是我论证获得的结论,在1994年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很多测算,也提出这个论证概念。我是原创,后来市场上开始有人讲解这个观点,这是我创立的概念,由我来说明会更加完整。

设定以20~40MACD为基准的结构,对比中轴线80天周期的均线,第一步是必须确认“第3圈”的交叉。只要确认趋势向上,基本上可以确认“第3圈”一定会向上交叉,可以提前进场佈局等待后面的上涨。

其次是,越过站稳20日均线后说明可以俱备稳定性,但必须越过40日均线后才可以进一步稳定,一旦40日均线翻扬后稳定性更高,知道40日均线向上交叉80日均线后,上涨的架势才正式开始。


20~40MACD向上交叉后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站上20日均线,通常可以是3~5~8天;

第二步:站上40日均线,通常也会有3~5~8天的要求;

第三步:确认均线“第3圈”,此时确认涨势;

第四步:确认DIF及DEA翻越0轴线,意谓指数(或股价)越过80日均线,此时确认即将暴发;

第五步:“第五个圈(或第四个圈)”的确认,涨势正式开始。

这是【麦氏理论】在论证MACD应用时的涨势状况,进入高位周期通常是“第3圈”交叉后的40~50~60天,有时候持续延长也可以到80天,要看整体成交金额或成交手数扩增后的状况。请看第二张图的实例,可以清楚看到涨势的演变。

20~40MACD向下交叉运行的步骤演变如下:

第一步:先从“第3圈”测算开始,通常第一轮40天确立完成,之后可以延续到50~60~80天等,要看延续上涨的条件解读;

第二步:“第四个圈(或第五个圈)”之后通常经过40天就会有所调整;

第三步:对比MACD在高位周期交叉的状况,第一次向下交叉属于涨势中的“修复调整”,只有拉高背离后才会有明显的确认“背离”下跌;

第四步:对比DIF及DEA交叉关系,因为在0轴线之上,再怎么向下交叉只是“涨势中的调整”,不是下跌;

第五步:直到时间周期确认之后,指数(或股价)自然会跌回80日均线区域。

这是MACD使用的特征模式,一般使用的MACD参数确实可以解释涨跌演变,但细腻度不够,只能讲解趋势演变的过程,无法进一步细致到细节。【麦氏理论】应用的MAD俱有完整的波段段落推导论述分析判断应用功能,这才是MACD的最完整使用,不妨比较参考。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