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聪明者戒

 无限红叶 2020-03-23

本文参加了【个图“好书”用心读】有奖征文活动

  《世说新语》假谲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位叫范汪的人,他少年时心怀远大志向,通敏多识,博涉经籍,在当时美名远扬。后来他曾任徐兖二州的刺史。不过此人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用智计,并且用的不太恰当,所以有时因为过于算计而招致失败。有一次他丢了官,闲居在家,非常想再次做官,也好施展满腹才华。他听说征西大将军桓温在南州,特地去投奔他。可巧当时桓温正在召集天下有能力、有才华的异士,思贤若渴,以增强势力,对付朝廷。他听说誉满京城的范汪远来投奔自己,非常高兴。等到范汪来到庭院中,桓温赶紧起身相迎,谈笑极欢,并且对身旁的参军袁宏说:“范公才华出众,可以当太常卿。”范汪坐下后,桓温表示感谢他远来投奔。可是那范汪怕别人说他趋炎附势,损害自己的名声,他心眼一转,计上心头:“我的儿子葬在了这里,我来看看。正好我也有拜见你的心意,所以顺便来了。”桓温听了这番话,怅然若失,刚才满腔热情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你是顺路而来,并非诚心诚意拜访啊。一念之差,让范汪重入仕途的愿望打了水漂。

  假如范汪是胸怀坦荡之人,开门见山地说,久仰大将军的盛名,特来拜见等语,大家各得其所,岂不快哉!然而,就是因为范汪多个心眼,他们的会晤就像一粒老鼠屎掉进了锅里,愉快的氛围一下子被破坏了。

  大诗人苏轼在《洗儿》一诗中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忧无虑到公卿。”,后来人们根据这首诗的意思,提炼出一句话,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然,苏轼所说的聪明,绝不同于范汪之流的聪明。苏轼的聪明,是指正直,能看透事情的本质,并且不加掩饰地说出来。如此的聪明之人,处在世上,难免遭受挫折,误其一生。而范汪之流的聪明则是耍小聪明,弄巧成拙,搞成事与愿违的结局。

  可见,聪明也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哪种聪明,如果运用不好,其结果总是害已伤人。聪明本身不是坏事,就看你怎样去利用。即要有智商,也要有情商,即要考虑自己随心所欲的快乐,也要尊重别人的感受,顾及别人的承受能力,包容限度。

  如果把聪明用在窝里斗上,用在使用歪主意对付别人上;如果把聪明用在钻营上,用在为谋私利不择手段上;如果因为聪明把好事办成了坏事,甚至因为聪明丢了脑袋,要聪明何用?

  现在网络日渐普及,有聪明者利用网络做大了生意,有名有利,成就了人生的辉煌。也有人利用自己的“聪明”,进行诈骗活动。如有一篇报道说,男子在网上假装美女诈骗别人的钱财。在一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地诈骗一百九十次,获利三十万元。他有时说钱包被盗,有时说母亲得了肾衰竭……竟然有人相信他的鬼话。此男子无疑是个聪明之人,只可惜他把聪明用在了邪念上。纸里包不住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被绳之以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四万元。不顾法律的尊严,违背道德的准则而耍小聪明,免不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聪明是好事,我们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尽情发挥。对社会来说,贡献了力量,服务了大众,值得尊重。对个人来说,实现了人生的辉煌,此生无悔,多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