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风随画意而多变,各得其妙

 泊木沐 2020-03-23

他是著名的画家,艺道高超,学问深厚,国画作品秉承传统文人画风,蕴涵着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他国学丰厚,多才多艺,演讲幽默风趣,引人深思,听之,犹如在历史中盘桓、于未来中徜徉;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文物保护,被誉为保护京城传统文化的“四大铁杆”之一;

对于父亲李苦禅大师,他崇敬有加,其教书育人之良苦、诲人不倦之师心,正得益于大师的遗德和教诲。而谈及个人的声望,他则把自己比作竹子:虚心有节。他就是著名的书画家,一贯热心于探索易学、金石学、宗教、民俗等传统文化的学者,李燕。

李燕:字壮北,李苦禅宗师之子,1943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省高唐县。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等职,是全国政协第九、十届委员。

著作有:《苦禅宗师艺缘录》、《艺术大师之路·李苦禅》、《亦文亦画书系·李燕集》、《易经画传》、《李燕画集》、《百猴图长卷》、《李燕画猴技法》、《周易中的哲理》、《科学与艺术》、《“人文环保”迫在眉睫 》。主要作品有《黄帝选像》、《周文王》、《老子》、《孔子忧道图》、《楚山女神图》、《五色土回想曲》、《启航图》、《群猴图》、《猫菊图》、《乳虎图》等。

小时候,李燕的父亲苦禅老人就建议他不要囿于家学,要到学校去,“转益多师是我师”。在父亲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下,1958年他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美术绘画基础。

李燕在创作上从来不受题材之所限,也不拘风格之既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都是大写意,但他却在父亲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的特色。父亲对他的要求是不画白石和苦禅,要画他们不画的,要有自己的东西。

他的作品往往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使人深思。他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画意而多变,却能各得其妙。

特别是他的历史人物画,犹如哲人细语,让人在历史的苍茫中体味到人生的空寞与悠远。他常说,国画家要秉承一个宗旨,就是你跳动着的心灵脉搏要与中华文化的脉搏一致,美术创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感。

1997年7月,在一次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特殊联谊会上,他即兴创作了一幅8尺大画《大鹏图》,百余位到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画上签名留念。1999年底,《大鹏图》搭乘中国的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州一号”顺利升空,并安然返回地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件飞天凯旋的绘画,载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李燕是一位老师,他总是称自己为“教书匠”。应当说,他是一个颇有成绩的“教书匠”。他遵照苏东坡的“博学约取,厚积薄发”,常把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增加教学理论的深度,深受学生的欢迎。他的学生们说:“听李教授的课是享受‘文化大餐’。”

作为知名学者、文人,李燕老师涉猎广泛,在金石学、周易、戏曲、曲艺等方面都有颇深兴趣。李苦禅大师一生素爱金石,收藏有许多珍贵的金石拓本并一一作了题跋。李燕老师于2010年3月在北京画院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苦禅金石缘》展览,展示了这些珍贵的藏品,让世人共享到那难得一见的金石美。

李老师比较著名的还有他的“三平主义”格言,即作为一个画家、学者、教书匠,要“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他认为不能人人都要做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