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余氏宗支源流(3)

 温馨Wenxlng 2020-03-23

广东河源宁化客家余氏源流

 
      本姓由,为春秋时期由余之后。春秋时,晋国人由余,出奔西戎为官。后因才华过人,为秦穆公所器重而转仕秦,受封为秦国上卿,施展才智,致使秦国强盛起来。由余后代,以其名命姓,得姓余。 

  宁化余姓有下邳、新安二郡,均为汉代名将余珠杰之后。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珠杰官拜平虏将军,加奖封东骑将军,属下邳郡。其后,有裔孙余祯,以功封新安侯,“新安郡”即由此始。 
  (1)宁化水茜(上谢)《下邳郡余氏族谱》:汉代,珠杰公,籍居徐州,于永和元年(136)徙居浙江余杭,生子四。长子文广,其第四世孙永华,于景耀四年(261年)迁入闽之延平,初居将乐东街,后徙沙县竹溪坊。传至荣公,迁居清流明溪镇。后有二十郎公之子二七郎,徙于归上里湄溪。至二十一世孙三十六郎,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卜居清流永德里之高城。越七世而有裔孙仁二公,生子三,其长子胜宝(又名万八郎),宋末元初时,由高城移居泉上里上畲,转徙下觉里箭竹坑。后传至罗郎公之子辰郎,迁三岭又转岭溪。辰郎之子伯和,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卜居上谢。后裔分衍江西石城、宁都等地。 
  (2)宁化湖村(下埠)《新安郡余氏族谱》:(三十八世)珠杰公,隐 居余杭。传五十世裔孙孟祥,居福州。至六十八世兴祖,宋乾德年间(963年),迁居归化县柳杨里白叶乡(又名叶林),生三子——长子宣忠后迁顺昌;次子思恕迁居将乐;三子克仁,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移居光明雉鸟窠中穴。后传至六郎,生三子:长子万里,次子七郎(居清流高地),三子浑公。登宋元丰七年(1084年)进士,受尚书侍郎。其十二世孙慈郎,生子三:长子五三、次子六四均居肖屋,三子六十,携二子积善、积金移居下埠竹林肇基。

海陆丰各地余氏村庄

【注:●五千人以上村庄;◇三千人以上村庄;◆两千人以上村庄;□一千人以上村庄;■五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村庄】 
一、汕尾市城区: 
1.市区 
①■大祯祥 
②■下洋 
③▲後径 
2.红草镇 
①□桥头 
②▲坑尾 
3.东涌镇 
①■宝楼 
②▲品清 
4.田墘镇 
①■东州坑 
②▲西门 
③■山边城 
④▲蔴园 
二、陆丰市: 
1.东海镇 
①▲三角池 
②▲菜园仔 
③▲金钗寨 
④▲新厝仔 
2.城东镇 
①▲乌坎 
3.河东镇 
①▲新乡 
4.河西镇 

①▲米坑 
5.桥冲镇 
①▲大塘 

6.碣石镇 
①■湖坑 
7.湖东镇 
①▲琼林 
8.南塘镇 
①▲洪厝寮 
②▲湖东新村 
③▲後西 
9.甲子镇 
①□半径 
②■东宫 
③◆後溪 
10.甲西镇 
①▲西山 
②▲客头 
③▲政坑 
④▲淡坑 
⑤▲桃美寮 
11.陂洋镇 
①◆双坑 
②▲沟头洋 
③▲将军塘 

③▲将军塘 
12.华侨区 
①■屯寮 
②▲後湖 
③▲饶堀 
④▲安隆 
三、海丰县: 
1.海城镇 
①□天罡庙 
②▲红勤 
③▲河厝溪 
2.城东镇 
①■新地 
②▲山岭头 
③▲河雅墘 
3.附城镇 
①■东笏 

②▲余厝内 

4.赤坑镇 
①●大乡 
②●古住 
③●下兰 
④◇黄茹 
⑤◇南雅 
⑥◇叶厝坑 
⑦◇回龙埔 
⑧◆流清 
⑨□吉坑 
⑩□围雅 
11■鹤发 
12■青坑圩 
13▲船坞 
5.可塘镇 
①◇流冲 
②□东溪口 
6.陶河镇 
①▲陶塘圩 
②▲坑尾 
7.公平镇 
①▲公平圩 
②▲太平围 
8.黄羌镇 
①◇官洋背 
②▲合门 
9.莲花镇 
①▲石湖 
10.梅陇镇 
①□岭下 
②▲余厝 
11.赤石镇 
①▲大坑 
12.鲘门镇 

①▲徘角 
13.小漠镇 
①▲旺官圩 
四、陆河县:

1.水唇镇 
①●墩仔寨 
②□护竹步 
③□老屋家 
④□坪山埔 
⑤□鲤鱼山 
⑥□黄塘 
⑦□上垸坝 
⑧□博背 
⑨□白石塘 
⑩■罗英角 
2.上坑镇 
①▲凹下 
②▲油蔴埔 
③▲杨桃坑 
④▲禾町头 
3.新田镇 
①□下布寨 
②■北坑 
③■松林 
④▲新星 
⑤▲显屯 
⑥▲柴头垄 
⑦▲早禾垄 
4.南万镇 
①▲万全

广东汕尾城区红草桥头余氏

广东汕尾城区红草桥头余氏始祖万二郎,万二郎生子千三郎,千三郎生子法兴,法兴生子刚;强,刚字绍兴;强字绍福,先世不可考.

千三郎,字法兴;生子刚,字绍兴;孙法禄;曾孙余序公


广东省大埔县洲瑞镇下营村余氏源流 


一世

靖公

进士;出知六州;工部尚书;赠刑部尚书

二世

叔英公

靖公三子

居潮州

进士;潮州太守

三世

惠光公

淑英公长子

居奉新


四世

深公(远明公)

惠光公之子

居奉新

进士

五世

安行公(近静公)

深公次子

居奉新

进士

六世

崇龟公

行公次子

居观州

进士

七世

五贯公

龟公五子



八世

象日公

五贯公长子


上杭县开基祖

九世

秋岩公

日公之子

居潮州


十世

淳叟公

岩公长子

居大埔

大埔青溪开基祖

十一世

百四郎公

叟公三子

居青溪


十二世

荣禄公

四郎公次子

居青溪


十三世

孔贞公

禄公四子

居大麻

由青溪迁大麻大溜

十四世

惠聪公

孔贞公长子

居昆仑

由大溜迁银江昆仑

昆仑开基祖

十五世

宗广公

聪公三子

居下营

由昆仑迁洲瑞下营

下营开基祖

我是江西省上犹县余煊德QQ470743185,我的支系是这样的:总第8世杨文公从咸阳下邳迁居到河南新安,21世权彩公从河南迁居福建,53世寅公从福建迁居到广东曲江,59世惠光公又从广东曲江迁居江西奉新,63世一贯公从江西奉新迁居到广东长乐县(今五华),69世志铭公从长乐迁居到兴宁,77世轩公迁到广东龙川,79世祯公从龙川迁回到江西崇义、上犹。

海陸豐各地余氏源流 
 

一、海陸豐四大余氏聚落: 
1.海豐縣赤坑鎭南塗余氏: 
a.南土村(大鄉)、黃茹村、古住村、下蘭村、吉坑村、南雅村、流清村、流沖村、葉厝坑村、廻龍埔村、東溪口村源流: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平—→66世起二—→67世十二—→68世松江—→69世林禽—→70世桂忠—→71世再; 
b.圍雅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育—→68世孔斌—→69世允良—→70世仕紡—→71世日榮—→72世一中; 
c.流清村(部份)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育—→68世孔昇—→69世允像—→70世仕楠—→71世日暄—→72世一宇—→73世大彩—→74世毓?—→75世學?—→76世尚?—→77世文?—→78世章震; 
d.鶴發村源流: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平—→66世起二—→67世十二—→68世松江—→69世林禽—→70世桂忠—→71世玉—→72悅海。 
2.陸河縣水唇鎭崙嶺余氏: 
博背村、黃塘村、墩仔寨村、護竹步村、老屋字村、平山埔村、鯉魚山村、白石塘村、上完壩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 
3.陸河縣上護鎭硜頭余氏: 
a.楊桃坑村源流:始祖76世尚清,一貫派下; 
b.禾町頭村源流:始祖孟浩,三貫派下; 
c.凹下村、油蔴埔村源流:始祖74世毓昭,一貫派下。 
4.陸河縣新田鎭橫隴余氏: 

a.新屋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坤—→65世原宗—→66世明遠—→67世秀良—→68世文廣—→69世宗顯—→70世申生—→71世流陰—→72世廷富—→73世志海—→74世順良—→75世雲嵩—→76世乾石; 
b.北坑村、下布寨村源流:63世三貫—→64世象泰—→65世永寧—→66世發盛—→67世振昌—→68世學仕; 
c.顯屯村源流:63世三貫—→64世象泰—→65世永寧—→66世發宗—→67世克禎—→68世紹傑; 
d.松林村、早禾壟村、柴頭壟村源流:始祖74世毓敏,一貫派下。 
二、海陸豐其它余氏聚落:

1.城區 
東涌鎭寶樓村源流:始祖蘭標,五貫派下; 
紅草鎭坑尾村源流:始祖75世學基,一貫派下; 
紅草鎭橋頭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育—→68世孔斌—→69世允良—→70世仕紡—→71世日榮—→72世一中—→73世大成—→74世寅萬—→75世輔伍—→76柔謙; 
2.海豐 
附城鎭天罡廟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瑞; 
海城鎭東笏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祥; 
海城鎭紅勤村源流:始祖德標,一貫派下; 
黃羌鎭合門村源流:始祖79世華有,一貫派下; 
黃羌鎭官背洋村源流:始祖70世玉彩,三貫之子象彩派下; 
赤石鎭大坑村源流:始祖76世尚語,一貫派下; 
陶河鎭坑尾村源流:始祖千一郎,一貫派下; 
3.陸豐 

東海鎭新厝村源流:a.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育—→68世孔昇—→69世允像—→70世仕楠—→71世日暄—→72世一宇—→73世大衡—→74世毓亨—→75世學宦—→76世尚旺—→77世文信—→78世章南—→79世華山;b.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平—→66世起二—→67世十二—→68世松江—→69世林禽—→70世桂忠—→71世玉—→72悅棠; 
碣石鎭湖坑村源流: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平—→66世起二—→67世十二—→68世松江—→69世林禽—→70世桂忠—→71世玉; 
橋沖鎭大塘村源流:始祖德應,一貫派下; 
陂洋鎮雙坑村源流:始祖69世慶,先世派系不詳; 
甲西鎭政坑村源流:69世慶—→70世浩然—→71世仕榮—→72世富—→73世萬盛—→74世槐廷—→75世大成—→76世倚—→77世元卿—→78世魁斗; 
甲西鎭客頭村、半徑村、西山村源流: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平—→66世起二—→67世十二—→68世松江—→69世林禽—→70世桂忠—→71世玉—→72悅睦; 
甲子鎭西社村源流:57世靖—→58世伯莊—→59世嗣光—→60世弼—→61世度—→62世忠—→63世蓀—→64世瑰—→65世康—→66世仲偉—→67世東松—→68世海軒—→69世志士—→70世敏德—→71世楷肅—→72世敏勛—→73世愷悌—→74世嶺松—→75世欽。

 
《汕尾余氏宗亲会资料》61世度生子二,忠公·德公。忠生荪、菘(过继德公为嗣),荪公生瑰公,玖公。德公生子吉(三吉),吉公生子禽(更名林禽
 2.海豐 

附城鎭天罡廟村源流:63世一貫—→64世象乾—→65世熾仁—→66世昌湖—→67世發瑞; 

老派字辈:远近攸分尽炽昌 
63世一贯(分明)-----64世象乾(尽?)----65世原守(炽仁)----66世明海(昌湖) 
63世一贯(分明)-----64世象坤(尽贞)----65世原宗(炽义)----66世明远(昌远)

祖籍梅州兴宁,现漂泊在深圳。三省诚身,裔传一贯。贯公二十三世孙。

前 言 

万物在天,人生有祖。天不发育万物则万物不荣,祖不培荫子孙则子孙不盛。木之有本则固而枝必茂,水之有源则远而流自长。子孙繁衍近居者相识而知远,支分派系枝理蔓清源远而流长。敬祖是子孙做人之根本,修谱是启迪后人勿忘鼻祖。家谱,即姓氏之经纬,血缘之繁衍。道一家之根,明九族之系。在慎终追远的历史传承中,弘祖泽,绳先哲,振家声。星移斗转,似水流年。悄悄改变的是岁月的年轮,未曾改变的是浓浓的亲情。求知的小路,创业的艰辛,公仆的奉献,商海的拼搏……。使昨天、今天、明天我们的血脉再相连。 
   我开基始祖一中公,字希汤,号少南,公文采卓著,学识渊搏,曾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为重修族谱撰文作序(详见87-88页)。公在陆河崙岺因与孔玉峰争田塘官司败诉后于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携子大成(日昇公)来海丰县南土围雅村开创基业。日昇公在陆河曾娶宋氏太妈,生子宗万,宗万配古氏太妈,生子悦我,其后裔听说留在陆河新田,当查找不到。自一中公(少南公),迁来海丰县南土围雅村,先后有寅开公后裔迁往陆丰东海,碧伍公后裔迁往海丰河厝溪,桂伍公后裔迁往惠东平海,柔谦公后裔迁往红草桥头,命谦公、粼熙公后裔迁往汕尾下洋。仲熙公、利熙公、成辉公、奇界公后裔于1991年最后一次全部迁往汕尾居住。 
     为报先祖庇佑之功德,扬谦公后裔于2006年2月回家乡建造祖祠一座, 2007年4月竣工。 
本谱因时间紧迫,自愧才疏,承乏斯任,不尽之处祈盼族人指导为荷。 
2009年6月1日    余胜冰序于汕尾 
一贯公 攸瑞公长子,字一贯,号之道,敕封封福州参军、庠生,原生于江西奉新县后籍赣州会昌县,迁广东五华县(详见一贯公传)。公生于宋高宗绍兴戊寅(1158年)10月14日申时,卒于理宗宝庆丁亥(1227年)4月5日已时,阳寿70岁,葬于陆丰西南石陂屯,坐北癸山丁向,覆锅金星型。 
   妣古氏,生于绍兴已卯(1159年)10月12日末时。卒于宁宗嘉定甲申(1224年)8月24日寅时,阳寿66岁,葬于海丰黄羌竹戌村,坐北向南,架上金盆形。生子:象乾、象坤。 
第六十四世祖 尽亨公 
分明公长子,字象乾,度四百三郎,岁进士,生于宋孝宗淳熙癸卯(1183年)4月10日酉时,卒于理宗淳祐壬寅岁(1242年)7月14日,阳寿60岁。妣妙贞罗太孺人,合葬石陂屯对门山岗,鲜虾弃水形。妣葬银牌为记,原葬长乐小拨把口狮形。生子:原守。 
尽贞公 字象坤,度四百六郎、庠生,生于宋光宗绍熙辛亥(1991年)4月19日丑时。卒于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1252年)5月10日亥时,阳寿62岁。妣邹氏,生子:原宗(另编)。 
余氏六十五世祖   仑岭一世祖“炽”字辈 
炽仁公  字原守,号荣旺,三百六郎。仑岭开基始祖,生于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岁(公元1205年)卒于元成宗二年(1296年)丙申岁。妣陈氏妈,生子:明海、明礼;续古氏妈,生子:明举。公葬横陇车水一贯公右手侧角。陈妣葬长乐下洋余洞村。古妣葬长乐棉洋正上。 
余氏六十六世祖   仑岭二世祖“昌”字辈 
昌湖公  字明海,谥继开,余一百二十五郎。妣程氏六院孺人。生子:余进、余聪、余盛、余庆。公葬田心坝新店山顶背岗,坐东向西,乙山辛向,蜻蜓点水形。妣葬平山埔湖洋面,坐西向东,酉山卯向,虾蟆落井形。 
余氏六十七世祖   仑岭三世祖“发”字辈 
发育公  讳进,一百二十八郎。妣何氏、黄氏妈。生子:孔斌、孔均、孔暹、孔鼎、孔升。公葬田心坝新店山顶背岗明海公墓下,雄鸡打翼形。何妣葬博背樟树坑坤山艮向,风吹罗带形(无碑)。(2005年修补)黄妣葬护竹步岗岭孩儿坐栏形(无碑)。 
余氏六十八世祖   仑岭四世祖“孔”字辈 
孔斌公  一百三十四郎,妣张氏、周氏妈。生子:允良、允月(早亡)。公葬小径顶脑里。二妣葬平山埔后背,坐北向南。 
余氏六十九世祖   仑岭五世祖“允”字辈, 
允良公,妣林氏太妈,生子仕伟、仕纺、仕佾 
余氏七十世祖   仑岭六世祖“仕”字辈, 
仕纺公,字善仕,妣黄氏太妈,生三子:日荣(字七郎,号西涧)、日喜(字十四郎,号西河)、日盛(字十六郎,号西深) 
余氏七十一世祖仑岭七世祖“日”字辈, 
日荣公,妣赖氏太妈,生三子:一匡、一中、一佳、迁海丰。 
一中公(少南公)海丰县南土围雅村开基始祖 
余氏七十二世祖(仑岭八世祖,南土十一世祖)一中公(少南公)字希汤,葬于南土古流崎山,丝线吊金钟(乾山巽兼癸丁分金)。妣汪氏、叶氏太妈,生子:余异,字大成,名日升。公自乱荡平后,寓本都河田开耕与孔玉峰致争田塘,遂破家避地潮阳数年,复回故庐有不胜之苦,乃自强吟二律以写意云: 
自愧离乡返故庐,应知诋诮见庸夫,顶天夜宿三光友,立地时观半部书。 
堂上先君 祭祀,灶前荆妇尚踌蹰,这般苦极应生泰,岂有长贫久困儒。 
天意原来处我贫,我贫不与众人平,时亲孔孟为师友,日接周程是主宾。 
淡咬菜根终有益,频飧瓢饮不违仁,自甘自乐何须悔,只望苍天启后人。 
余氏七十三世祖(仑岭九世祖,南土十二世祖)余异,字大成,名日升。公在龠岺元配宋氏太妈生子宗万,宗万生子悦我在陆丰新田定居。 
日升公和父亲少南公于仑岭迁移海丰县南土围雅角村居住。配妣林氏太妈,生二子:长子寅开,次子寅万。日升公葬于南土古流崎山,丝线吊金钟形,(乾山巽兼癸丁分金)。妣林氏妈葬于右侧。 
余氏七十四世祖(仑岭十世祖,南土十三世祖) 
寅开公,其后裔移居陆丰东海居住,详情不明。 
寅万公,配妣谢氏太妈生五子:弼伍、辅伍、碧伍、敬伍、桂伍、。公葬于南土围雅角村后皇山,蛇仔地(壬山丙兼子午分金)。妣谢氏太妈葬于南土古流佳山蟹地(子山午兼癸丁分金)。 
余氏七十五世祖(仑岭十一世祖,南土十四世) 
弼伍公:无娶。 
辅伍公,配妣林氏太妈,生三子:阳谦、柔谦、命谦。公葬于南土围雅角村后皇山,(庚山甲兼酉癸分金)。妣林氏太妈与谢氏太妈(婆媳)合葬于南土古流崎山蟹地(子山午兼癸丁分金)。 
碧伍公:配妣王氏妈,其后裔迁移海丰河厝溪落籍居住。 
敬伍公:童年出嗣,据说于南土夏兰四房。 
桂伍公:迁移惠来县平海镇落籍居住,详情不明。 
余氏七十六世祖(仑岭十二世祖,南土十五世祖) 
阳谦公,配妣陈氏太妈,生三子:宜参、宜茂、宜质。公葬于南土围雅角村后皇山,(庚山甲兼酉癸分金),辅伍公左侧。妣陈氏太妈葬于南土南雅后山。 
谦公:迁移海丰县红草镇桥头余村居住,详情不明。 
命谦公:配妣陈氏妈生子:宜淑、宜潜、宜然、宜尚、宜慎、宜恭、宜候,公葬于后皇埔。 

广东南雄珠玑巷余氏源流
 西江下游三角洲区  

东坑口余氏  祖余汝安清初由珠玑巷迁县南东坑口,13世,口150人。乾隆间(1736—1795年)余文兴由东坑口迁蕨坑,传13世,口80人。  
中山冲缺三角洲区 
沙溪叠石余氏  黄佛颐文:“始迁祖文举,自南雄珠玑巷。” 
 
大涌镇叠石梁氏  《中山市地名志》云:“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罗香梅自南海县溶洲迁居于此,后余文举、梁良胜分别从南海和南雄迁来。”此条可见南雄迁民与当地人仕有连。 
 
新会冲缺三角洲区 
 
双水镇沙富余氏  《新会县地名志》:“咸淳十年(1274年)余姓先祖从南雄珠玑巷来此立村。” 
 
荷塘高村余氏、朱氏  《新会县地名志》:“咸淳年间(1266—1275年)余、朱两姓从南雄珠玑巷来此立村。初名圣堂里。随后高姓迁来。” 
 
大泽镇小泽余氏、梁氏  《新会县地名志》:“景炎年间(1276—1278年)余、梁等姓从南雄珠玑巷来此立村。”当时是一片沼泽。

一,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