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阜新】义县清河门萧慎微祖墓的几件玉器

 畅明轩 2020-05-28

公元916年至1125年,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契丹族建立了雄踞北方的辽王朝,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在辽王朝立国的二百年间,契丹族、汉族等各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广阔地域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辽文化。

本文图片部分拍摄于辽宁省博物馆,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摘自相关书籍报告。

二十世纪50年代,清河门是辽宁省义县第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南距义县72里,镇北门外就是阜新县界。地势是一南北窄长的小平原。平原东方是医巫闾山脉北部,西方是大青山的南脉。在明代,这正是由义州北通东蒙的关口之一。西山村在清河门西北约六里,地势较高,有一条向东流注的小山溪,聚居着三四十家村民。

M1残存的封石和墓室轮廓(图片摘自发掘简报)

西山村沿山溪西去约二里,稍北进入一座高山东南面的侵蚀沟坎,沟坎上方正是大山东支的前怀,1950年在此地共发现四座辽墓,从M1的墓志铭可知,是辽代萧慎微家族墓地。墓地和西山村附近不仅分布有辽代陶瓷、瓦片,并且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磨石斧、有孔石刀、打石核、陶器片等。

各墓出土的玉器有M1出土水晶鱼佩1件,琥珀钱1件、琥珀圆珠2件;M2出土无色椭球状水晶珠2件;M3出土牡丹花形白玉冠饰1件、竹节状白玉饰1件、似玉石质黄白色小环1件、有孔碧玉珠1件(见下图);

试图翻书并在网上找下这几件的清晰图片,看来还不太容易,最后我只发现一张冠饰的网图,一并分享出来。

M4出土玛瑙花式碗1件、玛瑙小杯1件、瑟瑟珠9件、琥珀珠3件、黑石珠5件、白色水晶珠20件、绿松石珠1件、黑玛瑙珠1件、玛瑙带饰5件(带銙4、铊尾1)、琥珀人物佩1件、琥珀凤鸟佩1件、琥珀双鱼佩1件、琥珀刀柄1件、琥珀制品残件1件、管状青玉带盖小盒1件、双鹅青玉小盒1件,青玉分发簪1件。

这件是M4出的青玉分发簪,可惜也没找到更清楚的图片。

M4的玛瑙带板,同样没找到,找起来还挺费劲。(在这里,我得发个牢骚,信息化这么多年,文物普查了这么久,就没能建立起,可公开的图文并茂的文物数据库。天天忙于不知所谓的观点学说,最基础的打通各个数据孤岛,将客观真实的原始数据呈现给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确没人牵头。真该学习一些it的经验,构建信息化的、开源的基础数据库,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中来,这才是积极向上的社会。才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找到了玛瑙碗的网图,虽然不甚清晰,但聊胜于无。辽代墓葬也出土不少玛瑙器,可能与辽国的控制地区有丰富的玛瑙蕴藏有关,像是黑龙江、嫩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凌源,阜新都有玛瑙出产。西域高昌、于阗等国也有玛瑙进贡。

青玉双鹅小盒,出土时未见盖。器高9.3厘米、宽3.8厘米,厚3厘米,内腔深6.5厘米。青玉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似经过火烧所致。器体呈长椭圆形,自然放置时容器呈横卧状,器口在旁侧。圆雕同向交颈并卧的双鹅,鹅作蹲状态,头均朝向器口,一鹅靠近器口,另一鹅稍靠后。两鹅的头、颈部凸起磨光,阴刻杏仁眼。其内腔为长管形。在器口的两侧各有一孔,与内腔相通。

长条圆管状有盖小盒,通高6.8厘米,盒体直径1.3厘米,盒内直径0.8厘米。盒体长管状,下粗口细,口两侧各有一孔。

出土时口附一馒头形盖,中有绳孔,若用绳系盖,贯于两侧小孔,提起时,盖就严密不开,如此开闭之时盖均不会遗失。器盖与器身的这种固定结合方式巧妙实用,独具匠心,可见是为适应游牧生活中随身携带而专门精心设计制作的。

据学者研究,长条圆管状小盒,与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金针筒较相似,当是作针筒用,因此推测双鹅小盒也应为针筒之用。

自1950年位于阜新清河门区西山的萧慎微家族墓葬群被清理发掘,60余年间阜新境内已清理发掘辽墓30余座。从出土的壁画及手工艺品可以看出,辽代的阜新极度繁荣,许多墓主人都有着显赫身份。从玉器来看,不乏世庶化的精品,且别具北方草原文化的特色。

两宋墓葬出土玉器资料索引


【江苏】【南京】江宁建中南宋墓出土古玉图赏

一组南宋水晶文物欣赏配高清细节图

【浙】【绍兴】诸暨南宋墓出土的古玉宋人的文房雅玩

【浙】【金华】南宋郑继道家族墓出土的三件玉器


辽金墓葬出土玉器资料索引


18岁公主沉睡千年病因难寻辽陈国公主文物欣赏

陈国公主的琥珀(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琥珀留影)

精美的金代玉饰北京出土金代玉器高清图示


本文参考资料:


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李文信 - 《考古学报》 - 1954

《契丹风华-内蒙古辽代文物珍品》-刘广堂 塔拉-文物出版社-2012

《中国玉器通史》宋辽金元卷-陆建芳主编-海天出版社

《独具匠心的辽代玉器》-周晓晶(辽宁省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