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3-10-29 发布于河北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当代考古发现已经把中国玉雕历史推延到了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对当代人来说,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历史,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玉文化,了解古人对玉器的用途、理解及其造型工艺特征,完善与促进当代玉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有专家把秦代到元代时期的玉器,称为发展期玉器,它也确实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期。 发展期玉器尽管从时长来看,比早期玉器的时长短,但它内容丰富,是中国玉器工艺和玉文化不断演变的年代,其中有兴旺,也有衰落,有平缓,也有波澜起伏,但总体是中国玉器不断走向成熟的年代。 这里是这个时期的第五篇:辽金元玉器特征。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宋、辽 玉镂空龙纹盘(台北故宫藏)

辽金元玉器特征

西夏、辽、金、元玉器则花、鸟、虎、鹿和鱼水纹饰为主,而且以佩饰和嵌件较多。实用品有杯、洗、带板等;以鸟、鱼、兽等为题材的工艺品增多,对玉器的碾琢融入了本民族的生存意识和乡土感情。
辽、金、元三代玉器在玉材、艺术方法、碾琢技巧上均步宋玉之后尘,并无太多的新进展,仅仅在装饰题材上、处理手法上与宋玉略有不同,但这极为重要,它使民族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在此期的多数玉器作品中。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上海博物馆藏辽金时期春水玉

辽代是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由契丹建立的地方政权。907年由耶律阿保机创建。其疆域控制整个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辽受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故在文化及用玉制度上,均受宋文化的影响,玉也不例外。朝廷用玉,广于唐宋。规定皇帝系玉束带,五品以上官吏服金玉带。

(一)辽代玉器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柄银质刺鹅锥

辽代(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辽代玉器制度,除脱始于唐风外,还有其自身特点。用玉上,崇尚白玉,尤其推崇和田白玉。 契丹贵族金、银、玉互用。契丹贵族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佳材融为一体,制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既反映契丹族的工艺水准,同时又折射出契丹贵族奢侈的生活。

契丹贵族真玉、宝石兼用。辽代玉器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玉带板是辽代重要的朝廷用玉,其特色是定数不一,厚薄略有出入,多光束无纹,四角常以铜钉铆在革带上。辽代肖生玉器以动物造型为主,植物和几何造型很少,这可能与契丹以游牧经济为主,长期与动物为伍有关。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玉带板(辽)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辽金玉带板

辽代建国后,在继承中原传统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在发展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辽代玉器。据考古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始玉器有玉臂鞲、玉柄银锤、马具饰、蹀躞带、玉组珮、嘎拉哈、天鹅和狗、秋山玉等。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辽代 白玉马

马是草原上游牧民的生命之源,是马背人民的生命线。牧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骑在马背上,陪伴马匹。因此,他们酷爱马,不惜花重金装饰马匹,成组的马具饰物最早出现于辽初,多为几何形,辽中期出现了花瓣形和兽形玉器。马具饰以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最具代表性,其中动物形马具饰仅见于陈国公主墓。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是辽代特有的一种民族玉器,中原至今未出土过。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镶玉银胸带、鎏金铁马镫 辽代
胸带周长170厘米,宽1.6厘米;
马镫通高19.5厘米,宽15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玉臂鞲是狩猎时用来擎鹰的器具,最早发现于辽宁省锦州张扛村辽墓和辽代陈国公主墓,形状基本相同,这种玉臂鞲是辽代独有的玉器。嘎啦哈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娱乐玩具,即羊距骨,出土于大西沟辽墓。它是反映狩猎文化的吉祥物,仅在辽代出现,是典型的契丹族娱乐产品。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动物形玉佩
陈国公主墓出土。这件玉佩是由一件壁形玉饰以鎏金银链垂挂五件玉坠组成。白玉制,玉坠表面抛光,有蛇、猴、蝎、蟾蜍、蜥蜴等五种形象。璧形玉饰平雕,白色,壁外周雕刻如意形云纹,壁正面用细线浅雕十二生肖形象,线条运用流畅自如,用刀技艺纯熟。

天鹅、狗、水鸟等动物的出现,与辽代契丹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动物在辽代玉雕中经常出现,是契丹民族文化传统在玉器文化中的体现。尤其是这种天鹅、水禽等物件的出现,很好地体现了辽代的四时捺钵文化,也被视为“春水”、“秋山”,也是金、元时期著名的“春水”、“秋山”的先驱,它在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和继承,影响深远。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龙凤鱼形玉佩
陈国公主墓出土。这件玉佩更具特色,它由一件玉饰和五件玉坠组成,玉饰和五件玉坠用银链相系连。玉饰由白玉制成,晶莹透明,洁白无暇,表面采用抛光处理技术

这些具有辽代民族特色的玉器在中国玉器文化中独树一帜,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玉器文化中,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旺盛生命力。辽代玉器的独创性在中国玉器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辽北草原民族特色展现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内涵、粗犷和写实的艺术形式,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呈现的固化的玉雕和程式化的风格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了中国玉器文化新的活力。

(二)金代玉器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上海博物馆藏金代葡萄纹玉饰

金代所处的年代是和南宋相对峙的特殊年代,同时又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为,因此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
金代玉器繁荣,是因女真族在契丹辽代及北宋地区大量掠夺珍宝,刺激了金代玉器的发展,金代统治区域包括今之东北三省、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一部分的广大地区,它善于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金代玉器的发展。
金代有较为充足的玉料、玉匠,加速了玉器的发展。金代玉以回鹘贡进或通过西夏转手得到新疆玉。为了确保玉材的使用,金规定朝廷玉多用和田玉琢制,祀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扩张过程中,俘虏的大批玉匠,有的原在辽境内,有的直接从北宋境内掳掠而来。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国家博物馆藏金代双鹿纹玉饰(局部)

“春水玉”、“秋山玉”是金的代表作。春水、秋山为契丹族春、秋两季的捺钵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即契丹族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春水玉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春水玉

春水玉是反映辽代皇帝,贵族春季进行围猎时,放海东青捕猎天鹅场景的玉雕。春水玉通常采用镂雕来体现水禽,花草,风格写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造型多呈厚片状,多数作品比较注重单面雕刻,风格粗狂,简洁。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金 秋山玉饰 上海博物馆藏

秋山玉是装饰玉的一种。描绘辽,金,元皇帝,贵族秋天与山林围猎的场景。秋山玉,表现的是秋天山林狩猎,纹饰以虎、熊、鹿、山石、灵芝等为主。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金元 白玉镂雕巧作山石柞树卧虎摆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女真族建立新政权后,承袭了契丹的旧俗,狩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秋山”。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场面,通常是海东青猎天鹅图。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国家博物馆金代双虎纹玉带穿(秋山玉)

秋山玉是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 之分。场面不像春水玉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幅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国家博物馆藏金代山石卧虎玉饰

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庶人禁用玉。金代女真族佩玉较为发达,多作腰佩,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是孤零零地表现一件物体或一个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辽金时期春水玉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辽或金 黑白玉双羚望月图嵌饰

(三)元代玉器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元 白玉镂雕「麒麟望月」图饰

蒙古灭金以前,几乎没有琢玉业。灭金后,特别是建立元朝,将首都迁至大都入主中原后,受金代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元朝琢玉业得到很大发展。

元朝琢玉沿用宋金玉器传统题材,元代螭虎纹不仅应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并创造元代的风格。将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芦雁荷藕图;将秋山玉逐渐衍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明清。

元代官办手工业很发达,元朝政府设有许多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和官办手工玉作坊,始终以元大都为主,那里有金代的琢玉传统。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渎山大玉海》

材料:南阳独山产黑质白章玉料
规格: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量3500公斤
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应为元《渎山大玉海》(为金代玉匠雕琢)。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

元代玉器之艺术特点是玉器形体气势较大,雕琢技艺炉火纯青,装饰技巧新颖别致,花卉纹、螭虎纹装饰应用得非常成功。 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处理上,硬挺挺的直角,处理为流动的倭角,刚柔相济,同时在边框内外缘刻两条粗阴线,更使元代玉器的线角显得十分优美。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天津博物馆藏 元代 青玉翼龙纹双耳壶 这件元代青玉翼龙纹双耳壶,高15.5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5.3厘米,属元代宫廷用玉器珍品。由青玉雕琢而成,玉壶呈椭圆体,器表面有褐色斑缕。直口、壶颈的两侧有云纹半环耳,口颈部浅浮雕连瓣和草叶纹,腹部浮雕翼龙、海水。翼龙首上有鹿形角,飘长鬣,张大口,上唇长尖而下卷,身有鳞纹和鸟形翼,舞三爪足,鱼形分枝尾,尾后有火珠,龙身下有海水波涛翻卷。 玉壶通体琢制六层纹饰,雕绩满眼,纹饰总体布局叠罗渐递,层次分明,和元青花瓷器纹饰的结构排列相似,这是元代造型艺术形式的一大特点。造型端正,纹饰茂美,刀法劲放,典雅高贵,属元代宫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元代最明显的仿古玉实物,要算玉瓶与玉尊,而仿摹的对象或是周代青铜尊,或是早期陶瓷贯耳瓶,为清玉器大量摹青铜器、陶瓷器开了先河。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元 玉镂雕鹿鹤纹带饰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的雕工既没有唐代器物的遗韵,也突破了宋代琢工。雕琢有粗有细,但粗犷的刀法深厚,颇有古风,细致得出奇,兽件上雕刻的毛发,刀法流畅,刻出的 云纹上下翻腾,气势磅礴。这时期出现了“凸雕法”和“透雕法”,尤其凸雕的细工碾磨技法,更是前所未有。

元代玉雕或玉雕装饰与镂空相结合,以增强空间感,如青白玉镂空凤穿花璧,全部地子均镂空,凤与牡丹十分鲜明突出。玉带钩腹上草卉纹也加镂空,高高突起。青玉镂空龙凤钮多层次镂空,玲珑剔透;而青玉莲托坐龙仪锼其腹足部,穿透大孔,以突出龙的昂头挺胸,角下、口、颔下、颈后均锼小孔,也富透漏之感。上述手法均与元朝的石雕相通。

元代画家朱德润撰著的《古玉图》共二卷。朱德润官编修,在京观看诸王公及秘府所藏古玉,并亲自图其形,记明尺寸、玉色及藏家,付梓刊行。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上卷收录璧环、带钩等17器,下卷收载佩、瑱、充耳、玲、琅等23器,共40器。古器不多,内容简单,纯属图录性专书。由于它为我国第一本刊录古玉的专书,而有着一定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