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87页)

 高山仙人掌 2020-03-23
常以六月化为黄雀,十月入海为鱼。则所谓雀化蛤者盖此类。若家雀则未常变化也。又有白
雀,纬书以为瑞应所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弘景曰∶雀肉不可合李食,不可合酱食。妊妇食雀肉、饮
酒,令子多淫;食雀肉、豆酱
【主治】冬三月食之,起阳道,令人有子(藏器)。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
崩带下(《日华》)。益精髓,续五脏不足气。宜常食之,不可停辍(孟诜)。
【发明】宗 曰∶正月以前、十月以后,宜食之,取其阴阳静定未泄也。故卵亦取第一
番者。颂曰∶今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药丸服,补下有效,谓之驿马丸。此法起于唐世,
云明皇服之有验。时珍曰∶《圣济总录》治虚寒雀附丸,用肥雀肉三、四十枚,同附子熬膏
丸药,亦祖此
【附方】新六。
补益老人∶治老人脏腑虚损羸瘦,阳气乏弱。雀儿五只(如常治),粟米一合,葱白三
茎,
心气劳伤∶朱雀汤∶治心气劳伤,因变诸疾。用雄雀一只(取肉炙),赤小豆一合,人
参、赤茯苓、大枣肉、紫石英、小麦各一两,紫菀、远志肉、丹参各半两,甘草(炙)二钱
半,细
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枚,燎毛去肠,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桂
肉各二钱,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酒下,良。(《直指方》)
小肠疝气∶用带毛雀儿一枚去肠,入金丝矾末五钱缝合,以桑柴火煨成炭,为末。空心
无灰酒服。年深者,二服愈。(《瑞竹堂方》)
赤白痢下∶腊月取雀儿,去肠肚皮毛,以巴豆仁一枚入肚内,瓶固济, 存性,研末。
以好酒煮黄蜡百沸,取蜡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
汤下。(《普济方》)
内外目障∶治目昏生翳,远视似有黑花,及内障不见物。用雀儿十个(去毛翅足嘴,连
肠胃骨肉研烂),磁石( ,醋淬七次,水飞)、神曲(炒)、青盐、肉苁蓉(酒浸炙)各一
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晒)三两,为末。以酒二升,少入炼蜜,同雀、盐研膏和,丸梧桐
子大。每温酒下二十丸,日二服。(《圣惠方》)
\x雀卵\x
【气味】酸,温,无毒。五月取之。
【主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别录》)。和天雄、菟丝子末为
丸,空心酒下五丸,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孟诜)。
【发明】弘景曰∶雀利阴阳,故卵亦然。术云∶雀卵和天雄服之,令茎不衰。
颂曰∶按∶《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
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 鱼骨、 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
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饮后药先为后饭。本草三药并不治血枯,而经法用之,
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时珍曰∶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x肝\x
【主治】肾虚阳弱(《圣惠》四雄丸用之)。
\x头血\x
【主治】雀盲(《别录》。弘景曰∶雀盲,乃人患黄昏时无所见,如雀目夜盲也。日二,
取血点之。)
\x脑\x
【气味】平。
【主治】绵裹塞耳,治聋。又涂冻疮(孟诜。时珍曰∶按∶张子和方∶腊月雀脑烧灰,
油调涂之亦可)。
\x喙及脚胫骨\x
【主治】小儿乳癖,每用一具煮汁服。或烧灰,米饮调服(时珍)。
\x雄雀屎\x
一名白丁香(俗名)、青丹(《拾遗》)、雀苏(《炮炙论》)。
【修治】《日华》曰∶凡鸟右翼掩左者是雄。其屎头尖挺直。
曰∶凡使,勿用雀儿粪。雀儿口黄,未经淫者也。其雀苏底坐尖在上是雄,两头圆者
是雌。阴人使雄,阳人使雌。腊月采得,去两畔附着者,钵中研细,以甘草水浸一夜,去水
焙干用。
时珍曰∶《别录》只用雄雀屎。雌雄分用,则出自雷氏也。
【气味】苦,温,微毒。
【主治】疗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别录》)。疗龋齿(陶弘景)。
和首生男子乳点目中, 肉、赤脉贯瞳子者即消,神效。和蜜丸服,治症瘕久痼冷病。和少
干姜服之,大肥悦人(苏恭)。痈苦不溃者,点涂即溃。急黄欲死者,汤化服之立苏。腹中
癖、诸块、伏梁者,和干姜、桂心、艾叶为丸服之,能令消烂(藏器)。和天雄、干姜丸服,
能强阴(孟诜)。消积除胀,通咽塞口噤,女人乳肿,疮疡中风,风虫牙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雀食诸谷,易致消化。故所治疝瘕积胀 癖,及目翳 肉,痈疽疮疖,
咽噤齿龋诸症,皆取其能消烂之义也。
【附方】旧六,新八。
霍乱不通,胀闷欲死,因伤饱取凉者∶用雄雀粪二十一粒,炒研末,温酒半盏调服。未
效,再服。(《总录》)
目中翳膜∶治目热生赤白膜。以雄雀屎和人乳点上,自烂。(《肘后方》)
风虫牙痛∶雄雀屎,绵裹塞孔中,日二易之,效。(《外台》)
咽喉噤塞∶雄雀屎末,温水灌半钱。(《外台》)
小儿口噤中风∶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饮下二丸,即愈。(《千金方》)
小儿不乳∶用雀屎四枚末之,着乳上与吮。(《总微》)
小儿痘 ∶白丁香末,入麝少许,米饮服一钱。(《保幼大全》)
妇人吹乳∶独胜散∶白丁香半两,为末。以温酒服一钱。(《简要济众》)
破伤风疮作白痂无血者∶杀人最急。以雄雀粪(直者)研末,热酒服半钱。(《普济》)
破决痈疖∶诸痈已成脓,惧针者。取雀屎涂疮头,即易决。(《梅师方》)
瘭疮作痛∶用雀屎、燕窠土研,敷之。(《直指》)
浸淫疮癣∶洗净,以雀屎、酱瓣和研,日涂之。(《千金翼》)
喉痹乳蛾∶白丁香二十个,以沙糖和作三丸。每以一丸绵裹含咽,即时遂愈。甚者不过

面疮酒刺∶白丁香十粒,蜜一两浸,早夜点,久久自去。(《普济方》)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蒿雀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蒿雀似雀,青黑色,在蒿间,塞外弥多。食之,美于诸雀。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食之,益阳道,补精髓(藏器)。
\x脑\x
【主治】涂冻疮,手足不皲(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巧妇鸟
内容:(《拾遗》)
【释名】鹪鹩(《诗疏》)、桃虫(《诗经》)、蒙鸠(《荀子》)、女匠(《方言》)、
黄雀(俗)。
时珍曰∶按∶《尔雅》云∶桃虫,鹪。其雌曰 。扬雄《方言》云∶桑飞自关而东谓之
巧雀,或谓之女匠。自关而西谓之袜雀,或谓之巧女。燕人谓之巧妇。江东谓之桃雀,亦曰
布母。鸠性拙,鹪性巧,故得诸名。
【集解】藏器曰∶巧妇小于雀,在林薮间为窠。窠如小袋。
时珍曰∶鹪鹩处处有之。生蒿木之间,居藩篱之上。状似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
嘘,喙如利锥。取茅苇毛毳而窠,大如鸡卵,而系之以麻发,至为精密。悬于树上,或一房
、二房。故曰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小人畜驯,教其作戏也。又一种 鹩,《尔雅
》谓之剖苇。似雀而青灰斑色,长尾,好食苇蠹,亦鹪类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炙食甚美,令人聪明(汪颖)。
\x窠\x
【主治】烧烟熏手,令妇人巧蚕(藏器)。治膈气噎疾。以一枚烧灰酒服,或一服三钱,
神验(时珍。出《卫生易简方》)。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燕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乙鸟(《说文》)、玄鸟(《礼记》、鸷鸟(《古今注》)、 鸸(《庄子》)、游
波(《炮炙论》)、天女(《易占》)。
时珍曰∶燕字篆文象形。乙者,其鸣自呼也。玄,其色也。鹰鹞食之则死,能制海东青
鹘,故有鸷鸟之称。能兴波祈雨,故有游波之号。雷 云“海竭江枯,投游波而立泛”,是
矣。京房云∶人见白燕,主生贵女,故燕名天女。
【集解】《别录》曰∶燕生高山平谷。
弘景曰∶燕有两种∶紫胸轻小者是越燕,不入药用;胸斑黑而声大者,是胡燕,可入药
用。胡燕作窠喜长,能容一匹绢者,令人家富也。若窠户北向而尾屈色白者,是数百岁燕,
《仙经》谓之肉芝,食之延年。
时珍曰∶燕大如雀而身长,衔口丰颔,布翅歧尾。背飞向宿,营巢避戊己日。春社来,
秋社去。其来也,衔泥巢于屋宇之下;其去也,伏气蛰于窟穴之中。或谓其渡海者,谬谈也
。玄鸟至时祈高 ,可以求嗣。或以为吞燕卵而生子者,怪说也。或云燕蛰于井底,燕不入
屋,井虚也。燕巢有艾则不居。凡狐貉皮毛,见燕则毛脱。物理使然。
\x肉\x
【气味】酸,平,有毒。
弘景曰∶燕肉不可食,损人神气,入水为蛟龙所吞。亦不宜杀之。
时珍曰∶《淮南子》言∶燕入水为蜃蛤,故高诱注谓蛟龙嗜燕,人食燕者不可入水,而
祈祷家用燕召龙。窃谓燕乃蛰而不化者,化蛤之说未审然否?但燕肉既有毒,自不必食之。
【主治】出痔虫、疮虫(《别录》)。
\x胡燕卵黄\x
【主治】卒水浮肿,每吞十枚(《别录》)。
\x秦燕毛\x
【主治】解诸药毒。取二七枚烧灰,水服(时珍)。
\x屎\x
【气味】辛,平,有毒。
【主治】蛊毒鬼疰,逐不祥邪气,破五癃,利小便。本经熬香用之(思邈)。颂曰∶胡

治疰病,青羊脂丸中用之。疗痔,杀虫,去目翳(苏恭)。治口疮、疟疾(孙思邈)。作汤,
浴小儿惊痫(弘景)。
【附方】旧三,新三。
解蛊毒∶藏器曰∶取燕屎三合(炒),独蒜(去皮)十枚和捣,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
蛊当随利而出。
厌疟疾∶藏器曰∶燕屎方寸匕,发日平旦和酒一升,令病患两手捧住吸气。慎勿入口,

下石淋∶用燕屎末,以冷水服五钱。旦服,至食时,当尿石水下(葛氏方)。
通小便∶用燕屎、豆豉各一合,糊丸梧桐子大。每白汤下三丸,日三服。(《千金》)
止牙痛∶用燕子屎,丸梧桐子大。于疼处咬之,丸化即疼止。(《袖珍》)
小儿猝惊∶似有痛处而不知。用燕窠中粪,煎汤洗浴之。(《救急方》)
窠中土见土部。
燕蓐草即窠草。见草部之九。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石燕
内容:(《日华》)
【释名】土燕(《纲目》)。
【集解】诜曰∶石燕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只可治病。
炳曰∶石燕似蝙蝠,口方,食石乳汁。
时珍曰∶此非石部之石燕也。《广志》云∶燕有三种,此则土燕乳于岩穴者是矣。
\x肉\x
【气味】甘,暖,无毒。
【主治】壮阳,暖腰膝,添精补髓,益气,润皮肤,缩小便,御风寒、岚瘴、温疫气。
(《日华》。诜曰∶治法∶取石燕二七枚,和五味炒熟,以酒一斗浸三日。每夜卧时饮一、
二盏,甚能补益,令人健力能食)。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伏翼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时珍曰∶《本经》中品有伏翼条,又有天鼠屎,今依《李当之本草》合而为一
【释名】蝙蝠(音编福)、天鼠(《本经》)、仙鼠(《唐本》)、飞鼠(《宋本》)、夜燕。
恭曰∶伏翼者,以其昼伏有翼也。
时珍曰∶伏翼,《尔雅》作服翼,齐人呼为仙鼠,《仙经》列为肉芝。
【集解】《别录》曰∶伏翼生太山川谷,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天鼠屎生合浦
山谷。十一月、十二月采。
弘景曰∶伏翼非白色倒悬者,不可服。
恭曰∶伏翼即仙鼠也,在山孔中食诸乳石精汁,皆千岁,纯白如雪,头上有冠,大如
鸠、鹊。阴干服之,令人肥健长生,寿千岁;其大如鹑,未白者已百岁,而并倒悬,其脑重
也。其屎皆白色,入药当用此屎。
颂曰∶恭说乃《仙经》所谓肉芝者。然今蝙蝠多生古屋中,白而大者盖稀。其屎亦有白
色,料其出乳石孔者,当应如此耳。
宗 曰∶伏翼白日亦能飞,但畏鸷鸟不敢出耳。此物善服气,故能寿。冬月不食,可知
矣。
时珍曰∶伏翼形似鼠,灰黑色。有薄肉翅,连合四足及尾如一。夏出冬蛰,日伏夜飞,
食蚊蚋。自能生育,或云鼍虱化蝠,鼠亦化蝠,蝠又化魁蛤,恐不尽然。生乳穴者甚大。或
云燕避戊己,蝠伏庚申,此理之不可晓者也。若夫白色者,自有此种尔。《仙经》以为千百
岁,服之令人不死者,乃方士诳言也。陶氏、苏氏从而信之,迂矣。按∶李石《续博物志》
云∶唐·陈子真得白蝙蝠大如鸦,服之,一夕大泄而死。又宋·刘亮得白蝙蝠、白蟾蜍合仙
丹,服之立死。呜呼!书此足以破惑矣。其说始载于《抱朴子》书,葛洪误世之罪,通乎天
下。又《唐书》云∶吐番有天鼠,状如雀鼠,其大如猫,皮可为裘。此则别是一种鼠,非此
天鼠也。
\x伏翼\x
【修治】 曰∶凡使要重一斤者。先拭去肉上毛,及去爪、肠,留肉、翅并嘴、
好酒浸一宿,取出以黄精自然汁五两,涂炙至尽,炙干用。
时珍曰∶近世用者,多 存性耳。
【气味】咸,平,无毒。《甄权》曰∶微热,有毒。
之才曰∶苋实、云实为之使。
【主治】目瞑痒痛,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本经》。《日华》
久服解愁)。疗五淋,利水道(《别录》)。主女人生子余疾,带下病,无子(苏恭)。治
久咳上气,久疟瘰 ,金疮内漏,小儿 病惊风(时珍。藏器曰∶五月五日,取倒悬者晒
干,和桂心、薰陆香烧烟,辟蚊子。夜明砂、鳖甲为末,烧烟,亦辟蚊)。
【发明】时珍曰∶蝙蝠性能泻人,故陈子真等服之皆致死。观后治金疮方,皆致下利,
其毒可知。《本经》谓其无毒,久服喜乐无忧,《日华》云久服解愁者,皆误后世之言。适
足以增忧益愁而已。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附方】旧二,新九。
仙乳丸∶治上焦热,昼常好瞑。用伏翼(五两重)一枚(连肠胃炙燥),云实(微炒)
五两,威灵仙三两,牵牛(炒)、苋实各二两,丹砂、雌黄、铅丹各一两,腻粉半两,为末,
蜜丸绿豆大。每服七丸,食后木通汤下,以知为度。(《普济》)
久咳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不效。用蝙蝠除翅、足,烧焦研末。米饮服之。(《百
一方》)
久疟不止∶《范汪方》∶用蝙蝠七个,去头、翅、足,捣千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
清汤下。鸡鸣时一丸,禺中一丸。
久疟不止∶伏翼丸∶用蝙蝠一枚(炙),蛇蜕皮一条(烧),蜘蛛五枚(去足,研如膏),
鳖甲一枚(醋炙),麝香半两,为末。五月五日午时研匀,以蜘蛛膏入炼蜜和,丸麻子大。
每温酒下五丸。(《圣惠方》)
小儿惊痫∶用入蛰蝙蝠一个,入成块朱砂三钱在腹内,以新瓦合, 存性,候冷为末。
空心分四服(儿小,分五服),白汤下。(《医学集成》)
小儿慢惊∶返魂丹∶治小儿慢惊,及天吊夜啼。用蝙蝠一枚(去肠、翅,炙黄焦),人
中白、干蝎(焙)、麝香各一分,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乳汁下三丸。(《圣惠方》)
多年瘰 不愈∶神效方∶用蝙蝠一个,猫头一个,俱撒上黑豆,烧至骨化,为末掺之(干
即油调敷),内服连翘汤。(《集要》)
金疮出血不止,成内漏∶用蝙蝠二枚,烧末。水服方寸匕,当下水而血消也。(《鬼遗
方》)
腋下狐臭∶用蝙蝠一个,以赤石脂末半两涂遍,黄泥包固,晒干 存性。以田螺水调涂
腋下,待毒瓦斯上冲,急服下药,行一、二次妙。(《乾坤秘韫》)
干血气痛∶蝙蝠一个,烧存性。每酒服一钱,即愈。《生生编》
妇人断产∶蝙蝠一个烧研,以五朝酒浮调下。(《摘玄方》)
\x脑\x
【主治】涂面,去女子面 。服之,令人不忘(苏恭)。
\x血及胆\x
【主治】滴目,令人不睡,夜中见物(藏器。弘景曰∶伏翼目及胆,术家用为
洞视法。)
\x天鼠屎\x(《本经》)
【释名】鼠法(《本经》)、石肝(同上)、夜明砂(《日华》)、黑砂星。弘景曰∶方家不
用,俗不识也。
李当之曰∶即伏翼屎也,《方言》名天鼠尔。
【修治】时珍曰∶凡采得,以水淘去灰土恶气,取细砂晒干焙用。其砂乃蚊蚋眼也。
【气味】辛,寒,无毒。之才曰∶恶白蔹、白薇。
【主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本经》)。去面上
黑(《别录》)。烧灰,酒服方寸匕,下死胎(苏恭)。炒服,治瘰 (《日华》)。治马扑损
痛,以三枚投热酒一升,取清服立止,数服便瘥(苏颂。出《续传信方》)。熬捣为末,拌饭
与一岁至两岁小儿食之,治无辜病,甚验(慎微)。治疳有效(宗 )。治目盲障翳,明目除
疟(时珍)。
【发明】时珍曰∶夜明砂及蝙蝠,皆厥阴肝经血分药也,能活血消积。故所治目翳盲障
,疟 疳惊,淋带,瘰 痈肿,皆厥阴之病也。按∶《类说》云∶定海徐道亨患赤眼,食蟹
遂成内障。五年忽梦一僧,以药水洗之,令服羊肝丸。求其方。僧曰∶用洗净夜明砂、当归
、蝉蜕、木贼(去节)各一两,为末。黑羊肝四两,水煮烂和,丸梧桐子大。食后熟水下五
十丸。如法服之,遂复明也。
【附方】旧一,新十三。
内外障翳∶夜明砂末,化入猪肝内,煮食饮汁,效。(《直指方》)
青盲不见∶夜明砂(糯米炒黄)一两,柏叶(微炙)一两。为末,牛胆汁和,丸梧桐子
大。每夜卧时,竹叶汤下二十丸;至五更,米饮下二十丸,瘥乃止。(《圣惠》)
小儿雀目∶夜明砂一两,微炒细研,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米饮下五丸。一方∶加黄
芩等分为末。米泔煮猪肝,取汁调服半钱。(并《圣惠》)
五疟不止∶《简要济众》∶用夜明砂末,每冷茶服一钱,立效。《圣惠》∶治疟发作无时,
经久不瘥。用蝙蝠粪五十粒,朱砂半两,麝香一钱,为末,糯米饭丸小豆大。未发时,白汤
下十丸
胎前疟疾∶夜明砂末三钱,空心温酒服。(《经验秘方》)
咳嗽不止∶蝙蝠去翅足,烧焦为末。一钱,食后白汤下。(《寿域神方》)
小儿 病∶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直指方》)
一切疳毒∶夜明砂五钱,入瓦瓶内,以精猪肉三两薄切,入瓶内,水煮熟了。午前以肉
与儿食,饮其汁,取下腹中胎毒。次用生姜四两,和皮切炒,同黄连末一两,煮面糊丸黍米
大。食前米饮服,日三次。(《全幼心鉴》)
耳出汁∶夜明砂二钱,麝香一字,为末。拭净掺之。(《圣济》)
溃肿排脓∶夜明砂一两,桂半两,乳香一分。为末,入干砂糖半两。井水调敷。(《直
指方》)
腋下狐臭∶夜明砂末,豉汁调敷。同上
风 牙痛∶夜明砂(炒)、吴茱萸(汤泡,炒)等分为末,蟾酥和,丸麻子大。绵裹二
丸含之,吐涎。(《普济方》)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鼠
内容:(累、垒二音。《本经
【校正】 鼠原在兽部,今据《尔雅》、《说文》移入禽部。
【释名】 鼠(《本经》)、鼯鼠(《尔雅》)、耳鼠(《山海经》)、夷由(《尔雅》)、
(《禽经》)、飞生鸟(弘景)。
时珍曰∶案∶许慎《说文》云∶ ,鼠形、飞走且乳之鸟也。故字从鸟,又名飞生。《本
经》从鼠,以形似也。此物肉翅连尾,飞不能上,易至 坠,故谓之 。俗谓痴物为 ,义
取乎此。亦名鼯鼠,与蝼蛄同名。
【集解】《别录》曰∶ 鼠生山都平谷。
弘景曰∶此鼠即鼯鼠(飞生鸟)也。状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飞生。人取
其皮毛与产妇持之,令儿易生。
颂曰∶今湖岭山中多有之。南人见之,多以为怪。
宗 曰∶关西山中甚有。毛极密,但向下飞,不能致远。人捕取皮为暖帽。
时珍曰∶案∶郭氏注《尔雅》云∶鼯鼠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四足。翅、尾、项、胁毛
皆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色,喙、颔杂白色。脚短爪长,尾长三尺许。飞而乳子,子
即随母后。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性喜夜鸣。《山海经》云∶耳
鼠状如鼠,兔首麋身,以其尾飞。食之不 ,可御百毒。即此也。其形,翅联四足及尾,与
蝠同,故曰以尾飞。生岭南者,好食龙眼。
【气味】微温,有毒。
【主治】堕胎,令易产(《本经》)。
【发明】颂曰∶人取其皮毛与产妇,临蓐时持之,令儿易生。而《短剧方》乃入服药,

时珍曰∶ 能飞而且产,故寝其皮,怀其爪,皆能催生,其性相感也。《济生方》治难
产,金液丸,用其腹下毛为丸服之。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寒号虫
内容:(宋《开宝》)
【校正】自虫部移入此。
【释名】 、独舂,屎名五灵脂。
时珍曰∶杨氏《丹铅录》谓寒号虫即 ,今从之。 ,《诗》作盍旦,《礼》作曷
旦,《说文》作 ,《广志》作侃旦,《唐诗》作渴旦,皆随义借名耳。扬雄《方言》云
∶ ,自关而西谓之 ;自关而东谓之城旦,亦曰倒悬。周、魏、宋、楚谓之独舂。郭
璞云∶ ,夜鸣求旦之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鸣叫,故曰寒号,曰 旦。古刑有
城旦舂,谓昼夜舂米也。故又有城旦、独舂之名。《月令》云∶仲冬,曷旦不鸣。盖冬至阳
生渐暖故也。其屎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
【集解】《志》曰∶五灵脂出北地,寒号虫粪也。
禹锡曰∶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
颂曰∶今惟河东州郡有之。五灵脂色黑如铁,采无时。
时珍曰∶曷旦乃候时之鸟也,五台诸山甚多。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
,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鸟雏,忍寒而号曰∶得过且过。其屎恒集一处,气甚
臊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亦以沙石杂而货之。凡用以糖心润泽者
为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食之,补益人(汪颖)。
<目录>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
<篇名>五灵脂
内容:【修治】颂曰∶此物多夹沙石,绝难修治。凡用研为细末,以酒飞去沙石,晒
干收用。
【气味】甘,温,无毒。恶人参,损人。
【主治】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血闭(《开宝》)。
疗伤冷积聚(苏颂)。凡血崩过多者,半炒半生为末,酒服,能行血止血。治血气刺痛

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
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时
珍)。
【发明】宗 曰∶五灵脂引经有功,不能生血,此物入肝最速也。尝有人病目中翳。往
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又有
人被毒蛇所伤,良久昏愦。一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仍以滓敷咬处,少顷复灌二钱
,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耳。其后有中蛇毒者,用之咸效。
时珍曰∶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浓,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诸痛皆
属于木,诸虫皆生于风;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治惊痫,除疟痢,消积化痰
,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
,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百药不效者,俱
能奏功。屡用屡验,真近世神方也。又案∶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只治血之药,乃去
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
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附方】旧六,新三十一。
失笑散∶治男女老少,心痛腹痛,少腹痛,小肠疝气,诸药不效者,能行能止;妇人妊

熬成膏,入水一盏,煎至七分,连药热服。未止再服。一方以酒代醋。一方以醋糊和丸,童
尿、酒服。(《和剂局方》)
紫金丸∶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小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
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功与失笑散同。以五灵脂水淘净炒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
,慢火熬膏,入真蒲黄末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水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七分,
温服,少顷再服,恶露即下。血块经闭者,酒磨服之。(《杨氏产乳》)
五灵脂散∶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一钱,温
酒调下。此药气恶难吃,烧存性乃妙也。或以酒、水、童尿煎服,名抽刀散,治产后心腹、
胁肋、腰胯痛。能散恶血。如心烦口渴者,加炒蒲黄减半,霹雳酒下。肠风下血者,煎乌梅、

产后血晕∶治产妇血晕,不知人事。用五灵脂二两(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一钱,白水调

产后腹痛∶五灵脂、香附、桃仁等分研末,醋糊丸,服一百丸。或用五灵脂末,神曲糊
丸,白术、陈皮汤下。(丹溪方)
儿枕作痛∶五灵脂慢火炒,研末。酒服二钱。(《危氏》)
血气刺痛∶五灵脂(生研)三钱,酒一盏煎沸,热服。(《灵苑方》)
卒暴心痛∶五灵脂(炒)一钱半,干姜(炮)三分,为末。热酒服,立愈。(《事林广记》)
心脾虫痛不拘男女∶用五灵脂、槟榔等分为末,水煎石菖蒲调服三钱。先嚼猪肉一二片。

小儿蛔痛∶五灵脂(末)二钱,白矾(火飞)半钱。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
当吐虫出,愈。(阎孝忠《集效方》)
经血不止∶五灵脂炒烟尽,研。每服二钱,当归两片,酒一盏,煎六分,热服,三、五
度取效。(《经效方》)
血崩不止∶颂曰∶用五灵脂十两,研末,水五盏,煎三盏,去滓澄清,再煎为膏,入神
曲末二两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便止,极效。《集要》∶用五灵脂烧研
,以铁秤锤烧红淬酒,调服。以效为度。
胎衣不下,恶血冲心∶用五灵脂(半生半炒)研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产宝》)
子肠脱出∶五灵脂烧烟熏之。先以盐汤洗净。(危氏)
吐血呕血∶《总录》∶五灵脂一两,芦荟二钱,研末,滴水丸芡子大,捏作饼子。每龙脑
浆水化服二饼。又治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五灵脂一两,黄 半两。为末。新汲水服二钱。
吐逆不止∶不拘男女,连日粥饮汤药不能下者,即效。五灵脂治净为末,狗胆汁和,丸
芡子大。每服一丸,煎生姜酒磨化,猛口热吞,不得漱口,急将温粥少许
化食消气∶五灵脂一两,木香半两,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为末,糊丸绿豆大。每
白汤下五丸。(《普济方》)
久疟不止或一日一发,或一日二、三发,或二、三日一发∶用五灵脂、头垢各一钱,古
城锻石二钱。研末,饭丸皂子大。每服一丸,五更无根水下即止,神效方也。(《海上》)
消渴饮水∶竹笼散∶用五灵脂、黑豆(去皮、脐)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冬瓜皮汤下(无
皮用叶亦可),日二服。不可更服热药,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小渴者,二、三服
即止。(《保命集》)
中风瘫痪∶追魂散∶用五灵脂三两杵碎,以水飞去上面黑浊、下面沙石,挹干研末。每
服二钱,热酒调下,日一服。继服小续命汤。(《奇效方》)
手足冷麻∶寇曰∶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

草衍义》)
骨折肿痛∶五灵脂、白芨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熟水同香油调,涂患处。
(《乾坤秘韫》)
损伤接骨∶五灵脂一两,茴香一钱。为末。先以乳香末于极痛处敷上,以小黄米粥涂之,
乃掺二末于粥上,帛裹,木片子夹定,三、五日效。(《儒门事亲》)
五疳潮热,肚胀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损伤胃气,恐生别症。五灵脂(水飞)一两,

咳嗽肺胀∶皱肺丸∶用五灵脂二两,胡桃仁八个,柏子仁半两,研匀,滴水和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甘草汤下。(《普济》)
痰血凝结∶紫芝丸∶用五灵脂(水飞)、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桐
子大。
酒积黄肿∶五灵脂末一两,入麝香少许。饭丸小豆大。每米饮下一丸。(《普济方》)
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分,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明目经验方》)
重舌胀痛∶五灵脂一两,淘净为末,煎米醋漱。(《经验良方》)
恶血齿痛∶五灵脂末,米醋煎汁含咽。(《直指方》)
血痣溃血∶一人旧有一痣,偶抓破,血出一线,七日不止,欲死。或用五灵脂末掺上,
即止也。(杨拱《医方摘要》)
血溃怪病∶凡人目中白珠浑黑,视物如常,毛发坚直如铁条,能饮食而不语如醉,名曰
血溃。以五灵脂为末,汤服二钱,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大风疮癞∶油调五灵脂末,涂之。(《摘玄方》)
虫虺螫 ∶凡蜈蚣、蛇、蝎毒虫伤,以五灵脂末涂之,立愈。(《金匮钩玄》)
毒蛇伤螫∶五灵脂为末,酒调二钱服。仍以少末掺疮口,妙。(《普济》)。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
<篇名>禽之三
内容:(林禽类一十七种)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斑鸠
内容:(宋《嘉 》)
【释名】斑隹(音锥)、锦鸠(《范汪方》)、鹁鸠(《左传》注)、祝鸠。
时珍曰∶鸠也,鹁也,其声也。斑也,锦也,其色也。隹者,尾短之名也。古者庖人以
尸祝登尊俎,谓之祝鸠。此皆鸠之大而有斑者。其小而无斑者,曰隹,曰 (音葵),曰荆
鸠,曰楚鸠也。鸠之子曰 鸠,曰役鸠,曰糠鸠,曰郎皋,曰辟皋。扬雄《方言》混列诸鸠,
不足据。
【集解】禹锡曰∶斑鸠是处有之。春分化为黄褐侯,秋分化为斑KT 。黄褐侯,青
KT也。
宗 曰∶斑鸠有有斑者,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虽有此数色,其用则
一也。尝养之数年,并不见春秋分变化。
时珍曰∶鸣鸠能化鹰,而斑鸠化黄褐侯之说,不知所出处。今鸠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
梨花点者,并不善鸣。惟项下斑如真珠者,声大能鸣,可以作媒引鸠,入药尤良。鸠性悫
孝,而拙于为巢,才架数茎,往往堕卵。天将雨即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故曰鹪巧而危,
鸠拙而安。或云雄呼晴,雌呼雨。
\x鸠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多食,益气,助阴阳(《嘉 》)。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宗 )。食之
,令人不噎(时珍)。
【发明】时珍曰∶《范汪方》治目有斑KT 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
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古者仲春罗氏献鸠以养
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食之且复助气也。
\x血\x
【主治】热饮,解蛊毒,良(时珍)。
\x屎\x
【主治】治 耳出脓疼痛,及耳中生耵聍,同夜明沙末等分,吹之(时珍)。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青KT
内容:(音锥。《拾遗》
【释名】黄褐侯(《拾遗》)。
【集解】藏器曰∶黄褐侯,状如鸠而绿褐色,声如小儿吹竿。
时珍曰∶鸠有白鸠、绿鸠。今夏月出一种糠鸠,微带红色,小而成群,掌禹锡所谓黄褐
侯秋化斑隹,恐即此也。好食桑椹及半夏苗。昔有人食之过多,患喉痹,医用生姜解之愈。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蚁 恶疮。五味淹炙食之,极美(藏器)。
安五脏,助气补虚损,排脓活血,并一切疮疖痈 (《嘉 》)。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鸠
内容:(《拾遗》)
【释名】布谷(《列子》)、 (音戛菊)、获谷(《尔雅注》)、郭公。
藏器曰∶布谷, 鸠也。江东呼为获谷,亦曰郭公。北人名拨谷。
时珍曰∶布谷名多,皆各因其声似而呼之。如俗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之类
,皆因其鸣时可为农候故耳。或云∶ 鸠即《月令》 鸠也, 乃鸣字之讹,亦通。《禽经
》及《方言》,并谓 鸠即戴胜,郭璞云非也。
【集解】藏器曰∶布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以翼相拂击。
时珍曰∶案∶《毛诗义疏》云∶鸣鸠大如鸠而带黄色,啼鸣相呼、而不相集。不能为巢,
多居树穴及空鹊巢中。哺子朝自上下,暮自下上也。二月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张华《
禽经注》云∶仲春鹰化为鸠,仲秋鸠复化为鹰。故鸠之目,犹如鹰之目。《列子》云∶鹞之
为, 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是矣。《禽经》又云∶鸠生三子。一为鹗。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安神定志,令人少睡(汪颖)。
\x脚胫骨\x
【主治】令人夫妻相爱。五月五日收带之,各一,男左女右。云置水中,自能
相随也(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桑
内容:(《食物》
【释名】窃脂(《尔雅》)、青雀(郭璞)、蜡觜(雀)。
时珍曰∶ 意同扈,止也。《左传》少 氏以鸟名官,九 为九农正,所以止民无淫也
。桑 乃 之在桑间者,其嘴或淡白如脂,或凝黄如蜡,故古名窃脂,俗名蜡觜。浅色曰窃
。陆玑谓其好盗食脂肉,殆不然也。
【集解】时珍曰∶ 鸟处处山林有之。大如鸲鹆,苍褐色,有黄斑点,好食粟稻。《诗
》云“交交桑 ,有莺其羽”,是矣。其觜喙微曲,而浓壮光莹,或浅黄浅白,或浅青浅黑
,或浅玄浅丹。 类有九种,皆以喙色及声音别之,非谓毛色也。《尔雅》云春 ,
夏窃玄,秋 窃蓝,冬 窃黄,桑 窃脂,棘 窃丹,行 ,宵 啧啧,老
,是矣。今俗多畜其雏,教作戏舞。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肌肉虚羸,益皮肤(汪颖)。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伯劳
内容:(宋《嘉 》)
【释名】伯鹩(《夏小正注》)、博劳(《诗疏》)、伯赵(《左传》)、 (《豳诗》。音
)、 (《孟子》。音决)。
时珍曰∶案∶曹植《恶鸟论》云∶ 声KT KT ,故以名之。感阴气而动,残害之鸟
也。谓其为恶声者,愚人信之,通士略之。世传尹吉甫信后妻之谗,杀子伯奇,后化为此鸟。
故所鸣之家以为凶者,好事傅会之言也。伯劳,象其声也。伯赵,其色皂也,赵乃皂讹。
【集解】时珍曰∶伯劳即 也。夏鸣冬止,乃月令候时之鸟。本草不着形状,而后人无
识之者。郭璞注《尔雅》云∶ 似 而大。服虔云∶ (音辖轧),白项鸦也。张华注

禽经》云∶伯劳形似鸲鹆。鸲鹆喙黄,伯劳喙黑。许慎《说文》云∶鸲鹆似 而有帻。颜师
古注《汉书》,谓 为子规。王逸注《楚词》,谓 为巧妇。扬雄《方言》,谓 为 。
陈正敏《遁斋闲览》,谓 为枭。李肇国《史补》,谓 为布谷。杨慎《丹铅录》,谓 为
驾犁。九说各异。窃谓 既可以候时,必非稀见之鸟。今通考其得失,王说已谬,不必致辩
。据郭说,则似今苦鸟。据张、许二说,则似今之百舌,似鸲鹆而有帻者。然 好单栖,鸣
则蛇结;而百舌不能制蛇,为不同也。据颜说则子规名 (音弟桂),伯劳名 (音决)。

月令起于北方,子规非北鸟也。据扬说 乃寒号虫,惟晋地有之。据陈说则谓其目击,断
然以为枭矣,而不具其形似,与陈藏器 即枭之说不合。而《尔雅》鸱 一名 ,与此不
同。据李说则布谷一名 ,字音相近,又与《月令》鸣鸠拂其羽相犯。据杨说则驾犁乃
鸠,小如鸲鹆,三月即鸣,与《礼记》五月 始鸣、《豳风》七月鸣 之义不合。八说不
同如此,要之当以郭说为准。案∶《尔雅》谓鹊、 之丑,其飞也 ,敛足竦翅也。既以鹊、
并称,而今之苦鸟,大如鸠,黑色,以四月鸣,其鸣曰苦苦,又名姑恶,人多恶之。俗以
为妇被其姑苦死所化,颇与伯奇之说相近,但不知其能制蛇否?《淮南万》毕术云∶伯劳之
血涂金人不敢取。
\x毛\x
【气味】平,有毒。
【主治】小儿继病,取毛带之。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病如疟痢,他日相继腹大,或
瘥或发。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继也。北人未识此病(《嘉 》)。
【发明】时珍曰∶案∶《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情
不相与往来也。盖情在腹中之子故也。继病亦作 病, 乃小鬼之名,谓儿羸瘦如 鬼也,
大抵亦丁奚疳病。
\x踏枝\x
【主治】小儿语迟,鞭之即速语(《嘉 》)。
【发明】时珍曰∶案∶罗氏《尔雅翼》云∶本草言伯劳所踏树枝鞭小儿令速语者,以
其当万物不能鸣时而独能鸣之故,以类求之也。
【附录】 鸠 时珍曰∶ 鸠,《尔雅》名 (音批及)。又曰∶ (音匹汲),戴
胜也。一曰鹎 ,讹作批 鸟。
罗愿曰∶即祝鸠也。江东谓之乌臼(音 ),又曰鸦 。小于乌,能逐乌。三月即鸣,

俗谓之驾犁,农人以为候。五更辄鸣,曰架架格格,至曙乃止。故滇人呼为榨油郎,亦曰铁
鹦鹉。能啄鹰鹘乌鹊,乃隼属也。南人呼为凤凰皂隶,汴人呼为夏鸡。古有催明之鸟,名唤
起者,盖即此也。其鸟大如燕,黑色,长尾有歧,头上戴胜。所巢之处,其类不得再巢,必
相斗不已。杨氏指此为伯劳,乃谓批颊为 鸡,俱误矣。《月令》∶三月戴胜降于桑。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鹆
内容:(音劬欲。《唐本草》)
【释名】鸲鹆(《周礼》)、 鸟(《广韵》)、八哥(俗名)、寒皋(《万毕术》)。
时珍曰∶此鸟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王氏《字说》以为(其行欲也),尾而足勾,
故曰鸲鹆,从勾、从欲省,亦通。 其声也。天寒欲雪,则群飞如告,故曰寒皋。皋者,
告也。
【集解】恭曰∶ 鹆,似 而有帻者是也。
藏器曰∶五月五日取雏,剪去舌端,即能效人言,又可使取火也。
时珍曰∶ 鹆巢于鹊巢、树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两翼下各有白点。其舌如人
舌,剪剔能作人言。嫩则口黄,老则口白。头上有帻者,亦有无帻者。《周礼》鸲鹆不逾济
,地气使然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寒。
【主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唐本》)。炙食一枚,治吃噫下气,通灵(《
日华》)。治老嗽。腊月腊日取得,五味腌炙食,或作羹食,或捣散蜜丸服之。非腊日者不
可用(孟诜)。
【附方】(原缺)
\x目睛\x
【主治】和乳汁研,滴目中,令人目明,能见霄外之物(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百舌
内容:(《拾遗》)
【释名】反舌、 (音辖轧)。
时珍曰∶按∶《易通》卦验云∶能反复其舌如百鸟之音,故名。 ,亦象声。今俗呼
为牛屎 哥,为其形似鸲鹆而气臭也。《梵书》名舍罗。
【集解】藏器∶肖百舌,今之莺也。
时珍曰∶百舌处处有之,居树孔、窟穴中。状如鸲鹆而小,身略长,灰黑色,微有斑点
,喙亦尖黑,行则头俯,好食蚯蚓。立春后则鸣啭不已,夏至后则无声,十月后则藏蛰。人
或畜之,冬月则死。《月令》“仲夏反舌无声”,即此。蔡邕以为蛤蟆者,非矣。陈氏谓即
莺,服虔《通俗文》以 为白 乌者,亦非矣。音虽相似,而毛色不同。
\x肉\x
【气味】缺。
【主治】炙食,治小儿久不语,及杀虫(藏器)。
\x窠及粪\x
【主治】诸虫咬,研末涂之(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练鹊
内容:(宋《嘉 》)
【集解】禹锡曰∶练鹊似鸲鹆而小,黑褐色。食槐子者佳。冬春间采之。
时珍曰∶其尾有长白毛如练带者是也。《禽经》云∶冠鸟性勇,缨鸟性乐,带鸟性仁。
张华云∶带鸟,练鹊之类是也。今俗呼为拖白练。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益气,治风疾。细锉炒香,袋盛浸酒中,每日取酒温服之(《嘉 》)。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莺
内容:(《食物》)
【释名】黄鸟(《诗经》)、离黄(《说文》)、黧黄(《尔雅》)、仓庚(《月令》)。《尔
雅》作商庚)、青鸟(《左传》)、黄伯劳。
时珍曰∶《禽经》云 鸣嘤嘤,故名。或云 项有文,故从 。 ,项饰也。或作莺,
鸟羽有文也。《诗》云“有莺其羽”,是矣。其色黄而带黧,故有黧黄诸名。陆玑云∶齐人
谓之
金衣公子,或谓之黄袍。
【集解】时珍曰∶莺处处有之。大于 鹆,雌雄双飞,体毛黄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间,
黑眉尖觜,青脚。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
。《月令》云∶仲春仓庚鸣。《说文》云∶仓庚鸣则蚕生。冬月则藏蛰。入田塘中,以泥自
裹如卵,至春始出。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益阳气,助脾(汪颖)。食之不妒(时珍)。
【发明】颖曰∶此鸟感春阳先鸣,所以补人。
时珍曰∶按∶《山海经》云∶黄鸟食之不妒。杨夔《止妒论》云∶梁武帝郗后性妒。或
言仓庚为膳疗忌。遂令茹之,妒果减半。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啄木鸟
内容:(宋《嘉 》)
【释名】斫木(《尔雅》)、 。
时珍曰∶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故名。《禽经》云∶ 志在木,鹈志在水。
【集解】禹锡曰∶《异物志》云∶啄木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是雌,斑者是雄,穿
木食蠹,俗云雷公采药吏所化也。山中一种大如鹊,青黑色,头上有红毛者,土人呼为山啄
木。
时珍曰∶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鸦,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刚爪利嘴。嘴如锥,长
数寸。舌长于 ,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食之。《博物志》云∶此鸟能以嘴画字,
令虫自出。鲁至刚云∶今闽、广、蜀人、巫家收其符字,以收惊、疗疮毒也。其山啄木头上
有赤毛,野人呼为火老鸦,能食火炭。王元之诗云∶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即
此也。亦入药用,其功相同。
\x肉\x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痔 ,及牙齿疳 虫牙。烧存性,研末,纳孔子中,不过三次(《嘉 》)
。追劳虫,治风痫(时珍)。
【发明】禹锡曰∶《淮南子》云∶啄木愈龋,以类相摄也。《荆楚岁时记》云∶野人以
五月五日取啄木,主齿痛。
时珍曰∶追劳、治痫、治 ,皆取制虫之义也。
【附方】旧一,新二。
疮脓水不止,不合∶用啄木一只(或火老鸦亦可),盐泥固济, 存性研末,酒下二
钱匕。(姚大夫方)
追劳取虫∶用啄木禽一只,朱砂四两,精猪肉四两。饿令一昼夜,将二味和匀,喂之至
尽。以盐泥固济, 一夜。五更取出,勿打破,连泥埋入土中二尺。次日取出破开,入银、
石器内研末。以无灰酒入麝香少许,作一服。须谨候安排,待虫出,速钳入油锅煎之。后服
《局方》嘉禾散一剂。(胡云翱《劳瘵方》)
多年痫病∶取腊月啄木鸟一个,无灰酒三升。先以瓦罐铺荆芥穗一寸浓,安鸟于上,再
以穗盖一寸,倾酒入内,盐泥固济,炭火 之,酒干为度。放冷取出为末,入石膏二两,铁
粉一两,炮附子一两,朱砂、麝香各一分,龙脑一钱,共研匀。每服一钱,先服温水三两口,
以温酒一盏调服即卧。发时又一服,间日再服,不过十服即愈。(《保幼大全》)
\x舌\x
【主治】龋齿作痛,以绵裹尖,咬之(《梅师》)。
【附方】新一。
啄木散∶治虫牙。啄木舌一枚,巴豆一枚,研匀。每以猪鬃一茎,点少许于牙根上,立
瘥。(《圣惠》)
\x血\x
【主治】庚日向西热饮,令人面色如朱,光彩射人(时珍。出《岣嵝神书》)
\x脑\x
【主治】鲁至刚《俊灵机要》云∶三月三日取啄木,以丹砂、大青拌肉饵之,一年
取脑,和雄黄半钱,作十丸。每日向东水服一丸。久能变形,怒则如神鬼,喜则常人也。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慈乌
内容:(宋《嘉 》)
【释名】慈鸦(《嘉 》)、孝乌(《说文》)、寒鸦。
时珍曰∶乌字篆文,象形。鸦亦作 ,《禽经》 鸣哑哑,故谓之 。此鸟初生,母哺
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北人谓之寒鸦,冬月尤甚也。
【集解】禹锡曰∶慈乌北土极多,似乌鸦而小,多群飞作鸦鸦声,不膻臭可食。
时珍曰∶乌有四种∶小而纯黑,小嘴反哺者,慈乌也;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不反哺
者,雅乌也;似鸦乌而大,白项者,燕乌也;似鸦乌而小,赤嘴穴居者,山乌也。山乌一名
,出西方。燕乌一名白 ,一名鬼雀,一名 (音辖轧)。《禽经》云∶慈乌反哺,白
不祥,大嘴善警,玄乌吟夜。又云∶乌鸟背飞而向啼也。又蜀徼有火鸦,能衔火。
\x肉\x
【气味】酸、咸,平,无毒。
【主治】补劳治瘦,助气止咳嗽。骨蒸羸弱者,和五味淹炙食之,良(《嘉 》。诜曰
∶《北帝摄鬼录》中亦用慈鸦卵)。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乌鸦
内容:(宋《嘉 》)
【释名】鸦乌(《小尔雅》)、老雅(雅与鸦同)、 (音预)、鹎 (音匹居)、楚乌(《诗
义问》)、大觜乌(《禽经》。
【集解】时珍曰∶乌鸦大嘴而性贪鸷,好鸣,善避缯缴,古有鸦经以占吉凶。然北人喜
鸦恶鹊,南人喜鹊恶鸦,惟师旷以白项者为不祥,近之。
\x肉\x
【气味】酸、涩,平,无毒。
诜曰∶肉涩臭不可食,只可治病。
藏器曰∶肉及卵食之,令人昏忘,把其毛亦然。盖未必昏,为其膻臭耳。
【主治】瘦病咳嗽,骨蒸劳疾。腊月以瓦瓶泥固烧存性,为末,每饮服一钱。又治小儿
痫疾及鬼魅(《嘉 》)。
治暗风痫疾,及五劳七伤,吐血咳嗽,杀虫(时珍)。
【发明】颂曰∶乌鸦今人多用治急风,而《本经》不着。宜于腊月捕取翅羽、觜、足全
者,泥固 过,入药治诸风,乌犀丸中用之(见《和剂局方》)。
时珍曰∶《圣济总录》治破伤中风,牙关紧急,四肢强直,有金乌散, 过入药,品多
不录。
【附方】新六。
五劳七伤,吐血咳嗽∶乌鸦一枚,栝蒌瓤一枚,白矾少许,入鸦肚中,缝扎煮熟,作四

暗风痫疾∶用腊月乌鸦一个,盐泥固济,于瓶中 过,放冷取出为末,入朱砂末半两。
每服一钱,酒下,日三服,不过十日愈。又方∶用浑乌鸦一个(瓶固 研),胡桃七枚,苍
耳心子七枚,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热酒下。(并《保幼大全》)
疝气偏坠∶即前胡桃、苍耳方,加入新生儿胎衣一副, 研入之。(同上)
经脉不通,积血不散∶用乌鸦散主之。乌鸦(去皮毛,炙)三分,当归(焙)、好墨各
三分,
末。每服一钱
虚劳瘵疾∶乌鸦一只,绞死去毛肠,入人参片、花椒各五钱,缝合。水煮熟食,以汤下。
鸦骨、参、椒焙研,枣肉丸服。(吴球《便民食疗》)
\x乌目\x
【气味】无毒。
【主治】吞之,令人见诸魅。或研汁注目中,夜能见鬼(藏器)。
\x头\x
【主治】土蜂 ,烧灰敷之(《圣惠》)。
\x心\x
【主治】猝得咳嗽,炙熟食之(《肘后》)。
\x胆\x
【主治】点风眼红烂(时珍)。
\x翅羽\x
【主治】从高坠下,瘀血抢心,面青气短者,取右翅七枚,烧研酒服,当吐血便愈(苏
颂。出《肘后》)。治针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调敷之,数次即出,甚效。又治
小儿痘疮不出复入(时珍)。
【附方】新一。
痘疮复陷∶十二月取老鸦左翅,辰日烧灰,用 猪血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 猪
尾血同温水化服,当出也。(闻人规《痘疹论》)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鹊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飞驳乌(陶弘景)、喜鹊(《禽经》)、干鹊(《新语》)。
时珍曰∶鹊古文作舄,象形。鹊鸣 ,故谓之鹊。鹊色驳杂,故谓之驳。灵能报喜,
故谓之喜。性最恶湿,故谓之干。《佛经》谓之刍尼,《小说》谓之神女。
【集解】时珍曰∶鹊,乌属也。大如鸦而长尾,尖嘴黑爪,绿背白腹,尾翮黑白驳杂。
上下飞鸣,以音感而孕,以视而抱。季冬始巢,开户背太岁向太乙。知来岁风多,巢必卑下
。故曰干鹊知来,猩猩知往。段成式云∶鹊有隐巢木如梁,令鸷鸟不见。人若见之,主富贵
也。鹊至秋则毛 头秃。《淮南子》云∶鹊矢中 , 即反而受啄,火胜金也。
\x雄鹊肉\x
【气味】甘,寒,无毒。《日华》曰∶凉。
【主治】石淋,消结热。可烧作灰,以石投中解散者,是雄也(《别录》。藏器曰∶烧
灰淋汁饮之,令淋石自下)。
治消渴疾、去风及大小肠涩,并四肢烦热,胸膈痰结。妇人不可食(苏颂)。冬至埋鹊
于圊前,辟时疾温气(时珍。出《肘后》)。
【发明】弘景曰∶凡鸟之雌雄难别者,其翼左覆右者是雄,右覆左者是雌。又烧毛作屑
纳水中,沉者是雌,浮者是雄。今云投石,恐只是鹊,余鸟未必尔。
\x脑\x
【主治】弘景曰∶五月五日取鹊脑,入术家用。
时珍曰∶按淮南《万毕术》云∶丙寅鹊脑令人相思。高诱注云∶取鹊脑雌雄各一,道
中烧之,丙寅日入酒中饮,令人相思。又媚药方中亦有用之者。则陶氏所谓术家者,亦此类
耳。
\x巢\x
【主治】多年者,烧之水服,疗颠狂鬼魅及蛊毒,仍呼祟物名号。亦敷 疮,良(
《日华》)。正旦烧灰撒门内,辟盗。其重巢柴烧研,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治积年漏下
不断困笃者,一月取效(时珍。出《洞天录》及《千金方》。重巢者,连年重产之巢也)。
【附方】新一。
小便不禁∶重鹊巢中草一个,烧灰。每服二钱匕,以蔷薇根皮二钱,煎汤服之,日二。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山鹊
内容:(《食物》)
【释名】 (渥、学二音。《尔雅》)、 (音汗。说文)、山鹧(俗名)、赤嘴乌(《酉阳
杂俎》)。
【集解】时珍曰∶山鹊,处处山林有之。状如鹊而乌色,有文采,赤嘴赤足,尾长不能
远飞,亦能食鸡、雀。谚云∶朝 叫晴,暮 叫雨。《说文》以此为知来事之鸟。《字说》
云“能效鹰 之声而性恶,其类相值则搏”者,皆指此也。郑樵以为喜鹊,误矣。有文采如
戴花胜,人名戴 、戴 。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食之解诸果毒(汪颖)。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鹘嘲
内容:(宋《嘉 》。鹘,骨、猾二音)
【释名】鹘 (《尔雅》)、鹘鸠(《左传》)、 鸠(《尔雅》)、 鸠(渥、学二音)、阿
(《杂俎》)、KT (音蓝吕)。
时珍曰∶其目似鹘其形似 ( ,山鹊也),其声啁嘲,其尾屈促,其羽如 缕,故有


【集解】禹锡曰∶鹘嘲,南北总有。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青黑色,在
深林间,飞翔不远。北人呼为KT 鸟。《东都赋》云“鹘嘲春鸣”是也。
时珍曰∶此鸟春来秋去,好食桑椹,易醉而性淫。或云鹘嘲即戴胜,未审是否?郑樵以
为鹆,非矣。
\x肉\x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助气益脾胃,主头风目眩。煮炙食之,顿尽一枚,至验(《嘉 》。今江东俚
人呼头风为肿头。先从两项边筋起,直上入头,头闷目眩者是也)。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杜鹃
内容:(《拾遗》)
【释名】杜宇(《禽经》)、子 (音携)、子规(亦作秭归)、 (音弟桂。亦作
)、催归(亦作思归)、怨鸟、周燕(《说文》)、阳雀。
时珍曰∶蜀人见鹃而思杜宇,故呼杜鹃。说者遂谓杜宇化鹃,讹矣。鹃与子 、子规、
、催归诸名,皆因其声似,各随方音呼之而已。其鸣若曰“不如归去”。谚云“阳雀
叫, 央”是矣。《禽经》云∶江左曰子规,蜀右曰杜宇,瓯越曰怨鸟。服虔注《汉书》
,以 为伯劳,误矣,名同物异也。伯劳一名 ,音决,不音桂。
【集解】藏器曰∶杜鹃小如鹞,鸣呼不已。《蜀王本纪》云∶杜宇为望帝,淫其臣鳖灵
妻,乃禅位亡去。时子规鸟鸣,故蜀人见鹃鸣而悲望帝。《荆楚岁时记》云∶杜鹃初鸣,先
闻者主别离,学其声令人吐血,登厕闻之不祥。厌法,但作狗声应之。《异苑》云∶有人山
行,见一群,聊学之,呕血便殒。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故有呕血之事。
时珍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
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
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疮 有虫,薄切炙热贴之,虫尽乃已(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 燕之翠。则昔人亦尝食之矣。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篇名>鹦
内容:(《食物》)
【释名】鹦哥(俗名)、干皋。
时珍曰∶按∶《字说》云∶鹦 如婴儿之学母语,故字从婴母。亦作鹦鹉。熊太古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