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行书卷》:气韵生动,一任自然

 对岸合欢树 2020-03-24

艺术赏析

《谢稚柳行书卷》,画心高34.8、宽135.8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行书卷》:气韵生动,一任自然

谢稚柳行书卷

释文:十年不过西湖路,雾散楼台树色新。依旧湖山饫眼碧,强支腰脚为登临。回黄转绿意匆忙,饫眼娇红雨一场。不为春归悔轻别,秋丛倚仗赏严霜。游西湖二诗,己未夏日,稚柳。

印:稚柳、谢(鸟虫篆)、昌阳刘氏珍藏。

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行书卷》:气韵生动,一任自然

谢稚柳行书卷 局部

1978年初冬,西泠印社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首次举办全国书画家、篆刻家雅集活动。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也应邀参加,并在杭州居留十日,其间遇到老友启功,劫后重逢,如同隔世。某日,谢、启二人在谢稚柳的弟子劳继雄陪同下游览西湖,回首往事,备生感慨。后游至残桥附近时遇雨,谢稚柳即口占七绝二首纪此游事。

济南市博物馆藏此作,为1979年夏日所书,章法布局疏密有致,用笔灵动飘逸,墨色浓淡互融,气格古穆,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赏心悦目。整幅作品自然的分成四段,这样处理避免每行雷同而少变化之嫌,又强化了整幅作品的节奏韵律之美。“十年不过西湖路”一行,“十年”“西湖路”两组用笔牵连,中间二字未连绵。“雾散楼台树”顿挑疾涩,紧密相连,从而形成节奏变化。“色新依旧”后二字连绵,“湖山眼”四字连绵有致,行笔轻如神仙起居,散淡飘逸,与前面三行形成明显的疏密变化。后面几行看似字字独立,少了一些连绵笔意,“悔轻别秋”一行及后面一行,又有连带,这样在章法上与前面几行有所呼应,整幅作品章法统一,又有虚实呼应。“悔”“丛”“霜”三字的枯笔处理十分精彩,与前面“湖山饫眼”四字,还有“强”“脚为”等字,墨色较淡的几个字呼应有致,使整幅作品气脉顿感畅达,大开大合,奔放纵逸。笔法精妙,提按使转,虚实相间。

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行书卷》:气韵生动,一任自然

谢稚柳行书卷 局部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首先在线条质量上见功夫,墨色与气息也是极为重要。谢稚柳在此幅作品中体现的非常完美。重墨处若枯木老藤,细笔游丝处又如早春柳枝。风格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在谢稚柳书法中最能体现他书法高度的即是他的草书,草书作为书法门类中的一支奇葩,重审美的一大特征是由笔画的萦绕与连绵而生发的流动之美。谢稚柳的行草书看上去是不小心去安排,其实是一任自然,一挥而就,随性而挥洒,他汲取各类艺术之精华加以自养,又注入到自身人格的血脉中。

师法晋唐,自成一家

谢稚柳早年师法陈洪绶,但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他的书法已开始渐变。尤其是他从50年代开始,以敏锐的眼光,卓越的见解,在古代书法研究上成果卓著。经他的研究,确认了柳公权《蒙诏帖》是珍品,将过去的假案彻底推翻;发现了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确认《论书帖》和《小草千文》为怀素真迹。1962年,他与张珩、刘九庵组成的中国书画鉴定三人小组到辽宁省博物馆巡鉴书画,他目睹了《古诗四帖》原作,此帖是否为张旭所书一直是学术界和文物界争执不休的悬案。谢稚柳仔细而切实地体察了其帖用笔的风格,研究其渊源,明确地指出了张旭草书“笔端逆折、锋正势圆”的用笔特点,以其书法本身的书写情性为出发点,以草书的衍变历史规律为证据,对这件作品进行了本质性的辩证析解和研究,从而强有力地廓清了《古诗四帖》在艺术上应有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谢稚柳也由此深深地被张旭的草书艺术所吸引,坚定了他探索草书艺术的意志。这正好与他的花鸟、山水画风的日趋厚重、气度日益博大而相辅相成。形成了秀逸之中见沉雄的独特风格,愈老愈妙,自成一家。叶飞则认为谢稚柳其行草书最感人的是其韵律美,以作画之理融入书中,不矫揉造作,一任自然而至“气韵生动”。他将灵性与法度完美的统一,使法度活化,将传统的积淀充分发挥出来。因而,面对着谢稚柳的书法,总有鹰击长空的舒展和龙腾沧海的气势,大气磅礴而又耐人寻味,呈露出天然造化、挥江自如的律动之韵。

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行书卷》:气韵生动,一任自然

谢稚柳行书卷 局部

刘香芝与“昌阳刘氏珍藏”

正如大家所见,济南市博物馆两幅谢稚柳藏品中都盖有:“昌阳刘氏收藏”印,此印即为刘香芝藏书画印。昌阳,即莱阳境内的昌阳古城。刘香芝是一位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前辈,早年他在故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刘香芝酷爱书画艺术,热心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多年来,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工作之余,怀着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极端热忱,孜孜以求,致力于历代名人书画的鉴藏,遇有名迹,不惜节衣缩食购求,所获渐丰。1988年11月,刘香芝把珍藏的120件书画,捐赠给济南市博物馆,所捐作品都盖有“昌阳刘氏收藏”印。

谢稚柳的书画艺术,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设色温雅,用笔灵秀,曲尽其妙。晚年作画用色用墨淋漓明畅,纵笔放达,墨彩交融。他的行草书,气韵灵动,俊逸流美,尤其到了晚年,可谓人书俱老,书法线条质感丰厚,气象万千,纵恣飘逸而不失厚重。他把自己的豪迈、豁达的生命本色倾注于笔端,使人感到他的确是在用生命作画。在长达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留下了丰富的著述和书画作品。而中国近代书画史上,能集绘画、书法、鉴藏、史论、诗词于一身又融会贯通的大家,寥寥无几,他以先天的才情、气质,以及后天的勤奋与学养,成为现代海派的一位大家。书画大师陆俨少曾经说过:“像谢先生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