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径对五湖

 关山老怪怪 2020-03-24

清南文兵
2018-01-15

张英六尺巷,王尊九折途。

蒋诩荒三径,范蠡泛五湖。

    今天四个故事的押韵属于“姑苏辙”,故事的内容归纳为“地理与建筑”类。

    【张英六尺巷】(zhāng yīng liù chǐ xiàng)

    典源:典故“六尺巷”出自《桐城县志》和姚永朴先生的《旧闻随笔》涉及人物:张英。

    题解:张英是清朝大臣;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县。本题之意为,张英规劝家人与邻里互相礼让,形成了一条“六尺巷”。

    故事:张英,字敦复,清朝的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据《桐城县志》记载,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为两家大院的宅基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就谁也说不清楚了。但是,谁也不想吃亏呀,于是两家的争执就平息不了了。告到了官府,因为牵扯到朝廷尚书大人,官府也不敢轻易判断。张家人便写信给张英,让张英出面“摆平”。可张英的回信只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管家带着信来到吴家,告诉他们,我们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吴家人以为是戏弄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吴家人看。吴家主人看完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因此,邻居也作出了一个决定,后让三尺。于是这里便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感悟:张英的宽容旷达使“六尺巷”的故事广泛传诵,已成为激励来者、感化子孙的有形教材,至今依然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我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两国之间,这是邻里,互相忍让一下,和睦相处,就会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增添光彩。


    【王尊九折途】(wáng zūn jiǔ zhé tú)

    典源:典故“九折回车”出自《汉书》第76卷。涉及人物:王尊、王阳。

    题解:王尊是汉代的官员;九折是指邛郲(qióng lái)九折阪;途就是道路。本题意思是:王尊巡查境内事务,走到九折阪,不畏限险,克服困难,到达目的地。

    故事:王尊字子赣,少年成了孤儿,跟随叔父一起生活,叔父让他在草泽中牧羊。王尊在艰苦条件下不忘学习求知。13岁时,作了管监狱的小官吏。后来到太守府任职,太守认为他与众不同,便推荐他为幽州刺史从事。此时王尊官虽然不大,可是却多次提出对国家有利的建议。这样,王尊在朝廷也算有名了。后来,益州刺史的位置出了空缺,朝廷任命王尊去任职。王尊上任后,巡行州内事务,走到了邛郲的九折阪,一看这里怎么这么难走啊,真是蜀道难啊!王尊忽然想起一件事:据说之前有个叫王阳的益州刺史,巡行走到九折阪,发现不好走,找个借口,说是为了爱惜父母给的身体,调转车头回去了。所以那个地方叫“九折回车”。王尊便问随从官员:“这里是不是‘九折回车’之地呢?官吏回答说:“正是此地!”王尊对驾车人大声说道:“继续前行!王阳要做孝子,而我王尊要做忠臣!”他克服了许多困难,通过了这个地方,完成了巡行工作。王尊在这里任职两年,各部族百姓因他有威望和信誉都归附他,感激他。

    感悟:王阳的所作所为不能被称为“孝子”,我认为往最好了说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官员。而王尊则是真正的忠臣,忠臣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做好该做的事情,对得起国家,也对得起父老乡亲。难道说忠臣不也就是孝子吗?


    【蒋诩荒三径】(jiǎng xǔ huāng sān jìng)

    典源:典故“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个典故涉及的人物有蒋诩、羊仲、求仲。

    题解:蒋诩是汉代人物;荒是指荒芜;三径是指隐居者居住的地方。本题意思是:蒋诩归隐,在荒芜的院中开了三条小道,只与少数几个人来往。

    故事:蒋诩,字元卿,东汉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不满王莽的专权而辞官隐退故里,闭门不出。在家门前开辟三条小路,只和隐士求仲、羊仲二人往来。后来人们用“三径”一词来指代隐士的家园。这个词传到晋代,被许多人知道了,因为陶渊明将其写到了《归去来兮辞》里。陶渊明对腐朽的现实不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也归隐而过起了田园生活。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这篇赋就是陶潜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感悟:“三径”一词出自蒋诩,却被陶渊明应用的恰到好处。不过我理解“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还有更深刻的一层意思,因为松菊是忠贞坚强的象征,所以这句话实际应该是:我的隐居生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的气节却没有改变!


    【范蠡泛五湖】(fàn lǐ fàn wǔ hú)

    典源:典故“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典故“范蠡泛五湖”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涉及人物:越王、文种、范蠡、夫差。

    题解: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泛五湖是驾着小舟在归隐在江湖之间。本题意思是:范蠡功成身退,归隐在江湖之间。

    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最后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要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会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也就要被废了,甚至可能被害。越王的为人是:只可和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同安乐。文大夫如果再不离去,恐怕要有杀身之祸。”这是“鸟尽弓藏”的出处。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但他不相信范蠡的话,最后真就被勾践所杀。范蠡离开越国,乘着小船往来于大江五湖之间,改名换姓,以经商为业,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商人,这就是“范蠡泛五湖”的来历。有人说,范蠡五湖泛舟时带着西施了,这只是传说而已。

    感悟:后来,人们用“范蠡泛五湖”这一典故来描写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者用来描写悠闲泛舟,归隐江湖。对待范蠡的评价,有人总结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我觉得非常恰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