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干货知识点!

 潘生丁 2020-03-24

朋友曾给我发了一张鼻内镜检查报告图,问他父亲是不是长息肉了?鼻内镜报告提示:左侧鼻腔新生物,外观呈息肉样,表面不平,触之易出血。鼻腔新生物?息肉样变?易出血?通常来说鼻息肉是呈荔枝样变,常为双侧病变,不易出血。初步询问患者症状,患者主诉左侧鼻塞、流黏脓涕、伴涕中带血1年余,加重4个月。告诉朋友,这可能不是鼻息肉,不排除是肿瘤,对于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为明确肿块性质,术前有必要经鼻腔取材活检,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这样有助于制订周密的治疗方案。但应注意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新生物,门诊不宜盲目活检,以免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此时可考虑在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再次见到朋友,聊家常时聊到他父亲,说已经做手术了,病理提示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说医生让规律复查,因为要回老家过年,复查能不能先暂停,于是找了一些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知识给他,现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干货知识较为完善的整理好,如下:


概述


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是鼻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鼻及鼻窦所有肿瘤的0.5%~4%,好发于50~60岁男性。病因不明,近年认为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肿瘤来源于鼻腔鼻窦黏膜的上皮组织,多数为单侧发病,通常发生在中鼻道、鼻腔外侧壁或从上颌窦内长入鼻腔。临床表现为单侧鼻塞进行性加重,可伴有黏脓涕,涕中带血或反复鼻出血。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有恶变倾向。

一、临床表现


 一般单侧发病,症状主要为鼻塞,呈渐进性加重,发展为持续性鼻塞;可伴黏脓涕,涕中带血或反复鼻出血,偶有嗅觉异常。随着肿瘤生长,导致鼻腔鼻窦引流不畅,瘤体增大可压迫鼻-鼻窦静脉和淋巴管造成回流障碍,出现鼻面部肿胀、麻木感以及头痛等症状。

二、病理


乳头状瘤的分类较多,组织病理学可分为软型和硬型两类:
1、软型:瘤体较大、质软、色红,多呈弥漫性生长,外形分叶状或乳头样,有蒂或广基。起源于鼻腔或鼻窦的外胚层呼吸上皮,主要由移行细胞和柱状细胞构成,向间质呈指状内翻生长,故名内翻性乳头状瘤。
 2、硬型:瘤体较小、质硬、色灰,局限而单发,呈桑葚状。外观及组织结构与一般皮疣相似,上皮向体表增生,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故又称为外生性乳头状瘤。此型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及硬腭等处。

三、临床分期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Krouse,2000)
T1
肿瘤仅局限于鼻腔,无鼻窦侵犯。肿瘤可位于鼻腔的一个壁或一个区,或鼻腔内广泛的区域,但不侵犯鼻窦或鼻外;无恶变。
T2
肿瘤侵犯窦口鼻道复合体,筛窦和(或)上颌窦的内侧壁,伴或不伴鼻腔侵犯;无恶变。
T3
肿瘤侵犯上颌窦的外侧壁、下壁、上壁、前壁或后壁,蝶窦和(或)额窦,伴或不伴侵犯上颌窦的内侧壁、筛窦或鼻腔;无恶变。
T4
肿瘤侵犯至鼻腔鼻窦外,累及毗邻的结构,如眼眶、颅内或翼突上颌区;已有恶变。
 

四、鉴别诊断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主要应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鼻息肉好发于30~60岁,一般为双侧发病,单侧者较少见。常见症状为双侧持续性鼻塞,随息肉增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合并鼻窦炎时为脓性;多有嗅觉减退或丧失,可伴喷嚏和鼻痒。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不易出血。对于单侧鼻息肉,尤其更应注意鉴别。

2、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起源于上颌窦黏膜,呈单发性,经上颌窦口脱出并向后垂至后鼻孔。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垂入鼻咽部的较大息肉可引起双侧鼻塞。检查见蒂部位于中鼻道的息肉样新生物向后鼻孔延伸,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灰白色,触之柔软并可移动。间接鼻咽镜见肿物位于后鼻孔或鼻咽部。

3、上颌窦出血性息肉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反复鼻出血为其特点,也可出现鼻塞和上颌窦骨壁破坏表现。鼻腔内可有暗红色、触之易出血的新生物,也可见坏死性息肉和肉芽,伴发感染时有恶臭味。上颌窦骨壁破坏者,面颊处可扪及隆起或硬腭凸起。局部无转移性包块。鼻窦CT扫描显示上颌窦窦腔呈膨胀性扩大,窦壁骨质可变薄或消失,窦腔内呈密度均匀增高的块状软组织影。本病易误诊,需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

4、真菌性上颌窦炎包括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临床主要应与较常见的上颌窦真菌球相鉴别。后者一般单侧发病,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涕中偶尔带血、头痛及面部压迫感等。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可呈息肉样变。鼻窦CT扫描表现为病变窦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且有钙化灶,无骨质破坏现象。如鼻内镜发现中鼻道或上颌窦内有豆腐渣样物,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加权像呈极低信号,则有助于鉴别。

5、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有鼻塞、反复鼻出血史。检查见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红色肿瘤,基底广,偏于一侧,可侵入鼻腔后段,瘤体质地硬韧,表面光滑且血管丰富,触之极易出血。CT、MRI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6、鼻腔恶性肿瘤早期仅有单侧鼻塞、涕中带血或反复少量鼻出血;症状进行性加重,可出现血性脓涕伴恶臭,甚至反复大量鼻出血,顽固性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由于肿瘤侵入鼻窦和眶内,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的症状。对于40岁以上患者,多次行“鼻息肉”切除术以及术后迅速复发者,应怀疑鼻腔恶性肿瘤的可能,及时进行病理学检查。内翻性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需注意鉴别。

7、上颌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50~70岁。发展快,病程短,可先后出现单侧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和麻木,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颌磨牙疼痛和松动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面颊部隆起,眼部症状(流泪、复视等),硬腭下塌,牙槽变形,张口困难以及颅底受累症状(头痛、耳痛等)。鼻窦CT检查恶性肿瘤常表现为窦壁骨质呈虫蚀样浸润性破坏。CT、MRI增强扫描对诊断颇有价值,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由于内翻性乳头状瘤上颌窦受累较多见,且可发生恶变,故应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目前为首选。但术后易复发,反复手术可致恶变。
 2、放射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对放疗不敏感。有学者认为,放疗对乳头状瘤本身非但无效,反而有诱发恶变的可能,不应采用。也有认为对组织病理学呈异常增生或恶变者,可予以放疗。
3、其他治疗亦可采用CO2激光、射频等离子等治疗方法。

六、术后应注意患者哪些情况?


术后除注意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外,还应注意观察口、鼻有无活动性出血,是否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眼部症状,有无头痛、眩晕、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发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患者术后常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应对?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应在仔细分析病情和查体的基础上,对症处理。

  八、出院随访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何时可以出院?出院后应注意些什么?术后鼻腔鼻窦填塞时间一般为48小时,如无明显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4~5天可以出院。嘱患者定期到门诊进行鼻内镜下换药,密切随访。近期随访至少3个月,目的是帮助术腔上皮化及愈合。远期随访至少3年,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

九、小结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及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为单侧发病,首选手术治疗。本病虽然在组织学上是良性肿瘤,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多发性生长、组织破坏性、高复发率、反复手术后易恶变等临床特征,故主张根治性切除。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病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