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天地之间一杆称 2023-10-23 发布于湖北
李文文

发布于11小时前

482
结果描述小编正在积极整理中 . . .
小编正在积极整理中 . . .

患   者:男,70岁。

主   诉:右侧鼻塞2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鼻塞,间歇性发作,偶尔有流涕,伴涕中带血,偶尔有头痛,伴嗅觉减退,伴打喷嚏、流清涕,无面部及眶周胀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慢性鼻窦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感冒后容易加重,近感上述症状加重,伴耳闷及听力下降,就诊于**医院,行鼻窦CT检查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今为求手术,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上颌窦肿物、慢性鼻窦炎、鼻甲肥大”收入院。发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

鼻内镜检查:右侧鼻腔可见淡红色肿物膨出,表面不平,触之易出血,并可见白色膜状物附着,下鼻甲未窥清,左侧下鼻甲肥大。

CT软组织窗
CT骨窗
T1WI轴位
T2WI轴位
T2WI冠状位
DWI(高b值)
T1增强轴位
T1增强矢状位
T1增强冠状位
CT软组织窗   1/36
正在加载...

病案讨论

    鼻窦CT平扫示:右侧上颌窦、右侧鼻腔内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右上颌窦膨胀性改变,并上颌窦开口扩大、内侧壁骨质变薄。

    MR平扫及增强显示:右侧上颌窦、鼻腔内可见团块状等T1、T2信号为主软组织肿块填充,其内可见条纹状短T1、等T2信号呈栅栏状改变,DWI示病灶呈等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呈栅栏状、脑回状改变(见下图)。左侧上颌窦、部分筛窦内见长T2信号,增强示边缘线样强化。双侧下鼻甲肥大。

    诊断:右侧上颌窦、鼻腔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性大。

image.png

    病理结果:(右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图片2.png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一种常见于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属上皮源性,呈匍匐性生长及堵塞上颌窦窦口合并副鼻窦炎症,好发鼻腔外侧壁,亦可原发自鼻中隔、鼻甲和各鼻窦内,但临床上常见鼻窦占位者多是由于病灶由鼻腔向鼻窦内侵犯导致,原发于鼻窦内NIP比较少见,但NIP对局部有侵袭性、发展迅速、术后易复发、多中心生长及转移、少数伴有恶变倾向等特点,因此是具有恶性肿瘤行为的良性肿瘤(即交界性肿瘤)。NIP好发50~60岁中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 3~5:1。临床表现多数为进展性的鼻塞、伴脓涕或者血性涕,反复鼻出血,也可出现头痛、耳鸣、嗅觉减退、溢泪等。

      NIP病理特点为鳞状上皮组织高度增生,呈管状、指状或分支状伸入下方的间质,基底膜完整,病变外观呈乳头状,这种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本病典型的MRI信号特征,即在T2WI或增强T1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或“卷曲脑回”状改变。据文献报道,这种“栅栏”状、“脑回状”征象指病变内部结构由平行排列、高和等信号相间的条状构成,与组织学比较,T2WI高信号代表水肿的间质,并且血管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 细条状等信号代表增生的上皮,增强呈轻至中度强化。1985年,Barnes 首先描述了这种黑白相间的影像学表现,2004年Maroldi将其描述呈“柱状”,但无论柱状、指状或者“栅栏”、“卷曲脑回”状结构,均为过度增生的上皮向基质内生长,从而形成了反向的“突起”,其本身包括增生的上皮以及下方的间质结构,两种成分在T2WI或增强T1WI序列可以被区别开来,多个结构的并行排列形成了“栅栏”状或“柱状”表现,若出现不规则“栅栏征”改变可提示恶变。CT可显示病变邻近鼻窦骨质改变,常可见骨质增生、骨质膨胀吸收破坏;若出现鼻窦鼻甲虫蚀状骨质破坏,可提示恶变。总而言之,若病变短时间生长速度较快,病变内可见不规则“栅栏”状改变,或出现虫蚀状骨质破坏,高度提示恶变。

      本病需要与鼻息肉、腺样囊性癌鉴别。一、鼻息肉:临床上较为多见,多为双侧同时发病。组织学上绝大多数为水肿型,T2WI多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周边增生、肥厚的黏膜明显强化,实质部分一般无强化。鼻息肉经常累及上颌窦及鼻腔,位于上颌窦开口区域具有粘膜聚集的表现,增强扫描时表现明显,黏膜下为水肿带,增强扫描不强化,黏膜与黏膜下水肿带在狭窄的上颌窦口区形成了宽窄不等的条纹影,与NIP的“栅栏征”表现明显不同。但早期的NIP表现为条状黏膜强化时与鼻息肉鉴别困难,后者对局部骨质通常不会造成增生样改变,因此当骨质发生局灶性增生、硬化时,应当引起注意有可能存在NIP。二、腺样囊性癌:为生长较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理分三型,即小管型、筛状型、实体型。以筛状型最多见,表现为基底样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上皮条索,其间见圆形及卵圆形腔隙,呈筛孔状。T2WI 多为不均匀等、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病变内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低信号囊,有时部分囊相互融合成条状,酷似NIP的“栅栏”样表现,应加以鉴别,腺样囊性癌尽管可出现高、低不同的信号改变,但是排列更不规则。其次,腺样囊性癌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特性,而且多引起周围骨质破坏,表现为吸收性骨质破坏时,需要与NIP鉴别,前者往往骨质改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严重。另外,腺样囊性癌病变分布范围广泛,可见于鼻腔、鼻窦以及周围各个间隙和组织结构,NIP多见于鼻腔鼻窦,恶变时可累及邻近结构。

校对:王宇军

阅读:482 ,文章已于2023-10-22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