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王锡衮:少保林公传(福清  林兆鼎)

 文化龙乡 2020-03-24
    【明】王锡衮:少保林公传(林兆鼎)  

        予读史至《高帝纪》末,未尝不三复,其雄略奠国,开三代有道之长,虑至阔也。帝非薄诗书而崇介胄也,世主无意于安攘则已,诚留心于安攘,得伪儒生百,不如得真将军一。汉自亚夫而下,介马而驰以卫社稷则更难言之,亦惟是介胄不离诗书耳。我昭代佐命以后,则戚将军继光称儒将云外,是亦何寥寥也!作《林少保传》。

        少保姓林名兆鼎,字时廉,别号九聚,闽之福清人也。福清之林冠海内,无论鸣珂列戟,代有闻人,即玄光神气之辈如石竺真人,图南琴士,得道上清,实为少保祖系。少保少负贞立,淹雅有气度,工博士言。小试失利,投笔叹日:天生林子,忍使章句老吾才乎!遂仗剑从其大父,走燕粤、访异人,尽得养由基、白猱公之术,掉臂折节多名下士。商略今古人物,辄推鲁仲连之排难,三代而下,未易与共功名,如长卿之慕相如者,意盖自许也。有相者日:是幼度复生,年过四十必拥旄仗钺。果中神庙癸丑科武进士,历守备河间,佐击西川,泰戎永宁,适符唐举言,所至有摧陷功,境赖以宁。

       奢酋发难、黔寇陆梁,三山两江俱践戎马,少保统建昌土兵援川,贼众奔溃。督抚专留剿奢,大战于龙头铺,奢贼宵遁,乘复泸州九姓、兴文、长宁,恢复永宁,攻捣蔺州,仍统大兵援黔。时巡抚王公因军中匮粮,分布川兵于毕节犄角,兼采浮粮以佐军食,所督兵仅二千耳,贼众若符坚号数万。复募敢死士,夜袭贼营,斩首数百,救出张宪副起鹗并宅眷还川。两院特疏荐,升遵义副总戎。以遵义川贵交冲,安贼出没,且遵城累复屡失,人无固志,贼乘虚围犯。少保躬矢石、先士卒,血战三日夜,贼竞败走,追至金刀坑,斩级五百余。是役也,威震远近。大司马议遵义宜戍重兵十万,添设大将以统之,部院以少保名上,加升总戎,后叙川功三案,授都督佥事。

       时以黔事危急,改充贵州镇守。会三山江苗猖獗,思铜等四府动摇,当事者计需饷足二十万,方可征进。少保建言:“若俟兵饷大集,然后调遣,贼益多备。兵贵神速,正宜设奇,出其不意,以少击众,攻之必克。”院可其议。止带本标官兵三千进剿,贼疑势从天降,掩击大溃,斩缚贼魁吴老贵等四十余名,乘胜擒吴胜德、斩何大疤,阅三月而三山荡平,载在叙功册。

        今上三年,督兵扫谷里等处,斩贼首九百余级,俘获一百七十名,救出被掳生灵千五百余口。鸭池开筑乐平等处城池,据险以控制水酋出入,上六卫贼不敢越河出犯。

         四年,番贼苗仲劫杀,事闻部院,檄统兵二万捣苗巢穴,斩获多级,阵歼苗魁王国卿等十余名。思州、镇远、施秉、偏桥、清浪诸卫,报有两江九股黑苗数万,劫阻官道,商旅昼绝。奉檄调集汉土官兵三万,分布三路,贼难应援,遂破岩鹰诸地。过江攻偏寨老毛,已成破竹之势。老毛坉绝壁插天,江环其下,苗恃险为固,糗粮刍牧,咸在其上,攻者势夺。少保以弱兵环围,攻其正面,夜募敢死砍其木栅,飞火箭焚其茅舍,连破三木城,生擒伪国公老拗、伪总兵老石,叙战功第一。嗣破臻洞、扫九股,凡古汗马不到者悉平之,拓地千余里,戎落编户,以输惟正,至今夷汉民丁,畏怀少保而称述者,不啻如宗如岳也。

少保有智略,善以少击众,故所至不縻军食,而决胜若射覆。尤深沉,好书能画,所著有《二酉藏书》、《威暨录》,大要归福圣明,不尸劳勋,有古名将风。假使百战一身在,何虑封侯不计年也哉!少保年五十八在黔,相与方壮盛,不类韬钤家。何天夺之速,而仅以南京右都督府同知老耶!一子荫大金吾干户侯,名之瀛,能世其家。若公之人地与武功,尚有竹帛未尽书,圣天子拊髀所仅见也,予故不厌娓娓而为立传。

            崇祯甲戌(1634)仲冬吉旦,赐进士出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前南京国子监司业侍讲简讨管理起居、纂修两朝实录经筵官通家侍生 王锡衮 顿首拜撰。

(林兆鼎《威暨录》卷首)

见:杨翼骧编著;乔治忠,朱洪斌订补,《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元明卷,商务印书馆,2013.10,PP486~487。




林兆鼎(1570--1633),字时廉,号九聚,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人。明代万历癸丑年(1613年)联捷成进士。历任四川都阃、遵义参将,都督参知,南京右军都督府同知等职。明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任总兵。他魁梧奇伟,声如洪钟。"稍长负奇气,不喜科举"。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如班仲升(即班超)、傅介子(西汉勇士),立奇功万里外,安用取效于毛锥间乎?"表现出远大志向,最后"仗剑走浙燕。"

 王锡衮,字龙藻,号昆华,又号仲山,念昔,别号素斋,其生年不详,卒于永历元年(1647年),云南禄丰县人,其父王劝士,读书甚多,不念仕途,王锡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考中乙卯科举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考取戌科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3年后得授检讨编撰等职,佐君参议政事。崇祯九年(1636年)王锡衮奉命典试南方,崇祯十三年不久,他升为礼部右侍郎,次年代以侍郎执掌部事。崇祯十六年任吏部左侍郎清理诠政。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建号隆武,次年诏拜王锡衮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兵部左侍郎,总督云、贵、川、湖、广五省军务。永历元年(1647年)遇害于云南贡院至公堂,后蒙永历帝谥为“文毅公”。


林兆鼎:明代东瀚籍著名战将

记者 林秋明  2012-02-27 09:27:07  福清侨乡报

  林兆鼎(1570—1633),字时廉,号九聚,东瀚镇东瀚村人。他魁梧奇伟,声如洪钟。“稍长负奇气,不喜科举”。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如班仲升(即班超)、傅介子(西汉勇士),立奇功万里外,安用取效于毛锥间乎?”表现出远大志向,最后“仗剑走浙燕。”

  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林兆鼎)善射命中,又精火器。沉勇有谋,应敌变化,而乘机逐利,如飞电鸣霆,不可向迩,虽古名将弗过也!其善用少如岳忠武(即岳飞),用奇如韩淮阴(即韩信),兵机不测,出入天渊;如(李愬)雪夜之破蔡州,(狄青)元夕张灯之夺昆仑关。”

  万历四十年(1612年)武科进士。后授河间守备,升四川都阃。天启年间,以降服蛮夷有功,改四川遵义参将。

  明崇祯二年(1629年),叛军首领安邦彦集合l0余万叛军进犯贵州赤水。朱燮元命令总兵林兆鼎从三岔出兵。林兆鼎招募敢死队袭营横击,以数千人打败数万叛军,敌人“以为飞将军从天而下也”。 崇祯三年(1630年),林兆鼎督兵讨伐平谷里,连破十余寨,杀死贼寇九百多人,俘敌一百七十多人,释放被虏士兵一千五百余人。还带领将士在鸭江建筑多处城池,以控制水酋骚扰,以致贼寇不敢侵犯,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生活。

  崇祯四年(1631年),林兆鼎遣将讨伐湖广番州的苗族,攻破二百余寨,抓获两江九股黑苗,歼灭魁首王国卿。还召集漠土官兵三万多人,分为三路,生擒伪国公老拗、伪总兵老石等人。“苗怖天威,愿齿编氓,拓地六百余里,岁输粮二千余石。”皇帝念其功劳,予以褒奖,还荫一子为锦衣卫正千户。后林兆鼎升南京右军都督府同知。

  林兆鼎用兵擅长以少胜多。他针对朝廷每次征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多有提议。“前后大小数百战,扫地千余里,而抚降效粮数千石,岁给军储,省国家公帑万万。”

  林兆鼎军事颇有研究,著有《威暨录》。该书记录林兆鼎的显赫战功。他本该将书进献朝廷,谋求宣付史馆,却自己将之刻印,声言:“爰摭其在蜀在黔两地约略者付之剞劂,敢曰粉饰见闻,为喜事边疆者嚆矢也,诸先生其有以进而教之!”

  林兆鼎对人文掌故有所涉猎,著有《二酉藏书》。该书说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位儒生为逃避暴政,带上诗书,逃到了武陵山中的二酉洞,可带的书毕竟有限,便在土家人的支持下削简写书,下决心要把秦始皇焚掉的诗书默写出来。二酉洞整整垒了两壁。一年后,儒生见外面没有动静,便出来教土民识字,后被官府发现,被坑埋。土民们约定,谁也不许动那些书,要将它保护下来。年深日久,书简变成了崖壁。

  《中国人名大辞典》、《福州人名志》、清乾隆《福清县志》等典籍皆载有林兆鼎其人其事。《明史·列传》参照《福建通志》载曰:“林兆鼎……天启中,为四川参将,积功至总兵官,都督同知。崇祯三年,遣将讨定番州苗,连破十余寨,擒其魁。四年,遣将讨湖广苗黑酋,攻拔二百余寨。加左都督,召佥南京右府。卒,赠太子少保。”

  崇祯六年(1633年),林兆鼎在南京去世,钦赐祭葬。“甲人臣之贵盛,宠荣始终。得善其功名者,洵无如公也已。”

  曾任河南道御史的连江人董应举评价林兆鼎:“天下奇男子也。以匹夫用武奋出而扫荡水蔺诸苗,救黔蜀,威震西南,拓疆会图,何其雄也……汉室大将军(指林兆鼎)连年北伐,功綦盛矣。”

  如今,在东瀚镇东瀚村林氏宗祠里,还保留有朝廷为林兆鼎竖立的牌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