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元与历史纪年问题

 星河岁月 2020-03-24

今天,听到办公室里语文老师讨论了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里的历史时间问题,觉得蛮有意思,顺手写点东西,简单谈谈改元与历史纪年的问题。

课文中“文帝之后六年”注释为“汉文帝后元六年”。这里的“后元”并不是年号,因为年号是在文帝之孙武帝才创立的。中国历史纪年,一般是以帝王在位时间顺序直接记录。这种纪年法叫“帝皇纪年法”。如,汉文帝元年,二年,三年...但是,有时会有点”意外“。

到了汉文帝第十六年,得到了一个“上天”送来的刻有吉祥文字的玉杯,因此文帝觉得是某种天意,要重新过日子。这种下令日子重新计算的现象叫改元。课文”注释为“汉文帝后元六年”,就是指文帝改元后的第六年。后来,遇到“天降祥瑞”或重大变故之类,皇帝就思忖着改个元,转转运气。

后来,景帝改了两次元,史书就记为中元和后元,看起来特别像后来的年号。再后来,武帝特别崇尚术数,每六年就要改一次元,而且在位时间特别长(54年)。这样,史书记录用的前元、中元、后元就不够用了。后来,汉武帝改用某种“祥瑞”来命名一个纪元,于是就有了年号。“太初”是第一个真正意思上的年号,之前六个是追记上去的,只用于记录。由太初开始,年号就直接在实际生活之中了。这就是“年号纪年法”。

武则天和她的小甜甜李治哥,一共改了三十一个年号,霸榜了中国年号史。女人,就是么么哒。

到了明朝,一个皇帝在位无论时间有多长,都只取一个年号(两次登基的朱祁镇例外)。这样,洪武、万历、康熙、乾隆...这些称呼年号就基本上就代表了皇帝本尊了。

一般而言,旧皇帝崩了,新皇帝的新年号要第二年正月才启用(也有极个别懒得改元的),但是,也有极典型的。典型的——短命!

明光宗朱常洛八月上台,九月就崩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红丸案”去了解一下),在位才一个月。他新年号“泰昌”还没来得及在明年使用,人们可怜可怜他,让出万历四十八年的八月以后日子为泰昌元年。

一年两个年号也不是什么特例,好比公元684甲申年就有三个年号。克罗齐笑着说,不早就告诉了你们吗?一切历史都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