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豆根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3-24
【中文名称】山豆根
【拉丁名称】Euchresta japonica Hook. f. ex Regel

【别  称】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三小叶山豆根、胡豆莲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科:豆科—族:山豆根族—属:山豆根属—种:山豆根

山豆根豆科山豆根属藤状灌木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秋季采收,以根茎入药。

【分布区域】中国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及日本。

【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性  苦,寒。

  经】入心、肺经。

【功  效】清热解毒,利咽喉。

【临床应用】

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山豆根功能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

山豆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广豆根

苦豆根

山大豆根

【用量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  语】

1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

2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3山豆根的来源尚有多种:

 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主销华北,东北各省;上海地区亦曾经用过。

4豆科木蓝属的多种植物如多花木蓝,和木蓝及宜昌木蓝等的根,在江苏、湖北、河南、山西等应用较多。

【方剂举例】

山豆根汤:山豆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赤芍、归尾、山栀。治咽喉肿痛。《验方》

文献论述】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2《本草图经》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 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疼不凋,八月采根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3《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

4《本草求真》:"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5《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 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

【炮制方法】

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本草纲目】-山豆根

【释  名】解毒(《纲目》)、黄结(《纲目》)、 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名。

【集  解】

颂曰: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 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 鼠,取肠胃曝干,解毒攻热效。

【气  味】甘,寒,无毒。

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  治】

1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开宝》)。

2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苏颂)。

3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4痔痛。研汁涂诸热 肿秃疮,蛇狗蜘蛛伤(时珍)。

【附  方】

1解中蛊毒:密取山豆根和水研,服少许,未定再服。已禁声者,亦愈。

2五般急黄:山豆根末,水服二钱。若带蛊气,以酒下。

3霍乱吐利:山豆根末,橘皮汤下三钱。

4赤白下痢:山豆根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白汤下,三服自止。(以上并《备急方》)

5卒患腹痛:山豆根,水研半盏服,入口即定。

6头风热痛:山豆根末,油调,涂两太阳。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几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

叶仅具小叶3叶柄长45.5cm,被短柔毛,近轴面有一明显的沟槽;小叶厚纸质,椭圆形,长89.5cm,宽35cm,先端短渐尖至钝圆,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干后呈现皱纹,下面苍绿色,被短柔毛;侧脉极不明显;顶生小叶柄长0.51.3cm,侧生小叶柄几无。

总状花序长610.5cm,总花梗长35.5cm,花梗长0.50.7cm,均被短柔毛;小苞片细小,钻形;花萼杯状,长35mm,宽46mm,内外均被短柔毛,裂片钝三角形;花冠白色,旗瓣瓣片长圆形,长1cm,宽2-3mm,先端钝圆,匙形,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瓣柄线形,略向后折,长约2毫米mm,翼瓣椭圆形,先端钝圆,瓣片长9mm,宽23mm,瓣柄卷曲,线形,长约2.5mm,宽不及1mm,龙骨瓣上半部粘合,极易分离,瓣片椭圆形,长约1cm,宽3.5mm,基部有小耳,瓣柄长约2mm子房扁长圆形或线形,长5毫米,子房柄长约4毫米,花柱长3mm

果序长约8厘米,荚果椭圆形,长1.21.7cm,宽1.1cm,先端钝圆,具细尖,黑色,光滑,果梗长1cm,果颈长4cm,无毛。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野生是生长生长生长于石山脚下或岩石缝中,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不耐寒,绝对温度低于5℃时生长停滞。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

产地主要位于中亚热带,星散生于沟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下,喜阴湿、腐殖质丰富的生境。分布区1月平均温5.58.0℃,绝对最低温可达-5℃,7月平均温26-28℃,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4.55.5。花期7月,果期910月。分布于中国与日本,在我国的西南、中部、南部和台湾地区都有分布。

【繁殖方法】

    山豆根用种子繁殖,因发芽力低,生长较慢,要注意遮荫及防寒。胡豆莲忌重茬和迎茬,重茬,连作,迎茬,隔季种植,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胡豆莲与玉米间作。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蓄水保墒,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胡豆莲根瘤发育。胡豆莲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0,酸性土壤对胡豆莲根瘤菌的发育不利。

【栽培技术】

1山豆根一 种子准备:

选用高质量种子,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0.25/)。药剂拌种以防根腐病。

2播期:

根据品种类型,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春胡豆莲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华北一般在4月下至5月上。其它胡豆莲温度不是主要因素,应当尽早播种。

3合理密植:

1合理密植原则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开张型品种宜稀,收敛型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夏播)宜密;高温区宜稀,低温区宜密。

2适宜种植密度华北地区,适宜稀植的11.5万株/;适宜密植的23万株/亩。

4、施肥:

1需肥规律

1、需肥量胡豆莲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胡豆莲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

三者比例大致为4:1:2,高于水稻,小麦,玉米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但供给胡豆莲的氮也仅占胡豆莲需氮总量的25%60%,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和钾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钼反应敏。

2、需肥时期胡豆莲自身有固氮作用,胡豆莲生长发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苗期需要氮素比较少,但容易脱肥,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较弱。开花至鼓粒期是胡豆莲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

2合理施肥

1、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氮肥57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钼肥(钼酸铵)20-30克。

2、施肥时期:

A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胡豆莲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麦茬直播夏胡豆莲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素5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810千克,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B种肥: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种肥用量要少,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铵3千克钼肥可拌种。

C追肥:胡豆莲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关键是分枝期到开花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肥地此肥可不施。

D根外追肥:进入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胡豆莲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铵1千克或尿素0.51千克,加硼砂100克,对水5060千克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开花期可用1012克钼酸铵兑水50-60斤喷施,从结荚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根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和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3、灌溉耗水规律胡豆莲需水较多,每形成1g干物质需水700g左右,蒸腾系数为3001000,苗期比较耐旱,早熟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根系较发达,受旱害较轻,小粒品种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播种-出苗耗水量占5%,出苗-分枝耗水量占13%,分枝-开花耗水量占17%,开花-鼓粒耗水量占45%,鼓粒-成熟耗水量占20%,从始花到盛花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逐渐增大,为水分敏感期。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第一片复片展开时进行,间苗,定苗一次完成。确保密度

2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 次。

3化学除草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特别注意除草剂的类型,有些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对下茬谷类作物有影响,防除阔叶杂草时应当注意对胡豆莲的危害。

4胡豆莲生长调节剂

1235-三碘苯甲酸(TIBA)抑制营养生长,矮化秸秆,增花增粒,促进早熟

(2)增产灵(4-三碘苯氧乙酸)促进生长发育

(3)矮壮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节间缩短,秸秆粗壮,防止倒伏。

【收获加工】

荚果成熟时间差异较常,收获过晚,一部分荚果开裂,造成产量损失,收获过早,未成熟荚果比例大,产量降低,一般在80%90%左右叶片落完时收获,可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胡豆莲黄熟末期为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以秋季采挖者质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