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伤寒白虎汤·石膏辛寒有大用

 象行生 2020-03-24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中医发现草木金石,鸟兽虫鱼皆有药性。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够熟练运用金石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中国人将石膏入药治疗伤寒等疾病,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伤寒论》:“白虎汤”将“石膏”作为主药,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天然石膏是自然界中生成的石膏矿石,主要为二水石膏和硬石膏。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又称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白色 或灰、 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

我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其中储量超过10亿吨的有10个,依次是:山东、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和四川,石膏资源比较贫乏的是东北和华东地区。

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主要石膏矿区有山东枣庄底阁镇,内蒙古鄂托克旗、湖北应城市、吉林浑江、 江苏南京、山东大汶口、广西钦州、山西太原、宁夏中卫石膏矿等。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石有软硬二种,软石青,成很大的块而蕴藏在石中,作层如压扁的米糕,每层数寸厚。有红白二色,红色的不可服。白的洁净细纹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的白蜡,松软易碎烧后就烂如白粉,其中明洁,假带青色,纹长细如白丝的,叫理石,与软石青属一物二种,捣碎后则形色如一,不可分辨。硬石青,作块状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样坚白,敲击它就一段段横向分开,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后也容易散开,却坚硬不成粉。其中似硬石骨成块状,敲击时一块块分解,墙壁光明的,叫方解石,烧它就散开如花,仍不烂,与硬石青是同类二种,击碎它则形色如一,不可分辨。大抵以上四种性气都寒,都能去大热结气。但不同的是石膏能解肌发汗。如今人们又用石膏点豆腐,这是前人所不知的。

石膏味辛性微寒无毒。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喘促不宁腹中坚痛。能除邪鬼治产乳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咽热。

治伤寒头痛如裂,高烧皮燥。和葱煎茶,去头痛。

下乳齿益齿。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理石就是石膏中纹理长细直如丝而且明洁微带青色的。味辛,性寒,无毒。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肠虫。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以及中风痿痹。渍酒服,疗两胁间的积块,使人肥健悦泽。

长石形状似石膏而层块不扁,质地坚硬洁白,有粗纹理,起齿棱,敲击它就一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也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状,烧后也不粉烂而且容易散,方解石也一样,但烧时发出声,味辛、苦,性寒,无毒。治身热,胃中结气。

方解石与长石相似,都光洁如白石英,但以敲击时断截成片段的为长石,块块方棱的为方解石,因它们属一类二种,也可通用味苦、辛,性大寒,无毒,治胸中留热结气。

《长沙药解》记载,石膏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石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湿而亦化庚金之燥,胃热未发而肺燥先动是以发渴。石膏清金而除烦,知母泻火而润燥,甘草、粳米,补中化气,生津而解渴。

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服。

其诸主治,疗热狂,治火嗽,止烦喘,清燥渴,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除牙痛,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研细,绵裹,入药煎。虚热,煅用。

伤寒白虎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两。

治太阳伤寒,表解后,表有寒,里有热,渴欲饮水,脉浮滑而厥者。太阳表解之后,阴旺则汗去阳亡,而入太阴,阳旺则汗去阴亡,而入阳明,表解而见燥渴,是腑热内动,将入阳明也。阳明戊土,从庚金化气而为燥,太阴辛金,从己土化气而为湿,阳旺之家,则辛金不化已土之。

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二两石膏二两。

治心下有水,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肺胀脉浮者。以水饮内阻,皮毛外圈,肺气壅遏,而生咳喘。小青龙发汗以泻水饮,石膏清热而除烦躁也。

伤寒大青龙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中风不汗出而烦躁者

组成:麻黄(去节)18g,桂枝6g,甘草(炙)6g,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生姜(切)9g,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麻杏甘石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组成: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

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气逆欲吐者

组成:竹叶6g,石膏50g,人参6g,麦冬20g,半夏9g,甘草6g,粳米10g

金匮越婢汤方在麻黄。用之治风水恶风自汗出者

组成: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5g)、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五枚。古代用法:上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用1200ml水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ml,分3次温服。

木防己汤方在防己。用之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者

组成:生石膏1两,桂枝6钱,木防己4钱,杏仁4钱,生香附3钱,炙甘草3钱,苍术5钱。

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用之治咳而脉浮者

组成:厚朴15g、麻黄10g、半夏12g、五味子12g、细辛10g、干姜10g、杏仁15g、石膏50g、小麦20g。

文蛤汤方在文蛤。用之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

组成:文蛤五两,麻黄甘草生姜各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个,大枣十二枚。

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妇烦乱呕逆者皆以其泻热而除烦

组成:生竹茹15克 石膏15克 桂枝7.5克 甘草18克 白薇7.5克。

愿见者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