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中药 | 葛根——强艮汲水山泽通,巧用肠胃湿解肌

 qsa789 2020-03-25

【性味】甘;辛;平

【归经】脾;胃;肺;膀胱经

Wherever You Go Imaginary Friend - Fire Escape

葛根的植株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名称——葛麻姆。这听起来好熟悉,唔,好像在漫威《奇异博士》中那个邪恶的长生黑暗维度的大反派就叫做“多玛姆”,哈哈。话说回来,葛根作为菜肴,被大多数人认识;在日本有成药“葛根汤”,很多人感冒发烧都找它。

图片来源网络,粉葛烧猪蹄

葛麻姆这植株,在中国和日本大陆都非常受欢迎,但是经日本引入后、在美国大地上多有种植,最后成为了泛滥成灾的植株——这藤蔓覆盖了地面、让很多植株失去了阳光的照射而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美国东部的葛麻姆以每年两三百万公顷速度蔓延着,曾有人发现生长力旺盛的葛麻姆,一天可以长30厘米,体现出葛麻姆惊人的生命力,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而美国政府每年用于除葛患的费用就高达了五亿美元。美国葛患真实阐述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

中药书记载葛根有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和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症。我们来通过格物、古籍分析讨论,来真正认识一下葛根吧。

还不明白小熊是如何分析中药的请看前篇:

妄想一弹:植物为什么可以做药

理论二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有趣三弹:植物的采摘时间、部位对药性的影响

结束四弹:中药炮制如锦上添花

 
葛根的生长环境和生理(产地与格物)

葛根植株葛麻姆,是豆科葛属藤本植物。葛根是源自中国本土的植物,主要分布于朝鲜、南韩、日本和中国;在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葛根具有耐寒、抗旱、耐贫瘠的特点(得益于根系的发达),从海拔100多米低谷到2000多米高山均有分布。可生长于向阳湿润的山坡、林地路旁,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亲湿热)。对土壤适应性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长势较好,荒山石砾、悬崖峭壁缝隙上,只要有30厘米深的土层即可扎根生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与其他藤本细幼的枝条不同,葛根是粗壮藤本(在震位之茎,能生阳明土性),茎基部木质,其长可达8米,全体都披黄色长硬毛(艮兑山泽通气,刚,疏水),有缠绕的木本则依托向上蔓延,无则全面沿地铺开。其生长速度惊人(生命力强),如没有专人打理,很快就会蔓延成长。在专门种植葛根的区域,人们会故意多点裁剪枝叶,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让营养集中于根部。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其顶生叶,初生叶小,逐渐成长增宽增长,最长叶片宽可达18厘米,两面有细绒毛。花期在每年的6-10月份(夏生为离,秋开则禀天之金性、属乾),总状花序腋生(走淋巴,降离火),花密色紫(乾性,可入血分)。

果期在11-12月份,荚果条形,长5-10厘米,扁平,密生黄色长硬毛。

图片来自网络

葛根本根,深植于土壤当中,形态是如下的,特别像人身上的各种分泌腺体,尤其是乳腺结构与其惊人的相似。现代研究中,葛根提取物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有免疫激活的效果、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有微量植物激素,对乳腺确有疏通、滋养和激活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示意乳腺结构

于秋、冬二季采挖其根部,块根肥厚,也是中药葛根的入药部位。强壮的根属于艮性,而全株黄毛则通兑,葛麻姆植株的特性可谓是“山泽通气”的典范。山泽通气,是沟通高山(艮、山)和河流与地下水(兑、泽)的意思,让任何强硬凸起之物有了柔和的润泽,刚柔并济,在人身上达到气通而形消的作用。葛根为全株植物吸收并传输土地的营养与水分,让其生命力强悍。

图片来自网络

葛根中的粉葛,切面为黄白色、肉质(强艮),带有环状纹路;野葛则纹路不明显,色质更白。环状纹理为异形维管束,其它肉质中间穿插丰富的晶鞘纤维环,食之能推动肠道蠕动;其他薄壁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其气微、味甜。日常人们将其干燥根磨成粉后,冲水可以成为糊状,日常服用有美白增肌的效果,也有人用葛根做主食。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葛根的特性,亲湿热之处,强居艮位,本就是汲坎位之水,供养左升之路。而整体植株符合“山泽通气”之用,象形人体的胃、外分泌系统,有增进分泌和疏通的作用;生长力旺盛全靠根部的支持,其根肉质、色白黄、味甜,故葛根又有强肌之功。

 
历代医家评述按

注:经文均为本草类权威古籍,可有查证。

对葛根的格物讨论

《雷公炮制药性解》:葛根疗热解表,故入手足阳明。

《本草经集注》: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

《新修本草》: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

《汤液本草》:阳明经引经药,足阳明经行经药……《心》云∶止渴升阳。

《本草备要》:轻,宣,解肌,升阳,散火,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阴阳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能升胃气、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解肌退热(脾主肌肉)。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本草蒙筌》:成藤蔓旋长。春初发叶,秋后采根。入土深者力洪,去皮用之效速。杀野葛巴豆百毒,入胃足阳明行经……葛粉甘冷,醉后宜食。

《医学入门》:葛,革也,藤也可为络也,无毒。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

《本草求真》:葛根一味,必其于头额颊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其药可用。

《本草新编》:葛根实解寒伤营之圣药也……盖葛根轻浮,少用则浮而外散,多用则沉而内降矣……葛根解胃中之热,热解而火息,火息而土之气生,土之气生而金之气亦生,金之气生而肺之燥自解。用一葛根,肺与胃已两治之矣,不必解胃中之热,又去解肺中之燥也。

《本经逢原》:葛根性升属阳,能鼓舞胃中清阳之气……使胃气敷布,诸(上)痹自开……胃气升发,诸邪毒自不能留而解散矣。

《本草从新》:为治清气下陷泄泻之圣药。

《得配本草》:入阳明,兼入足太阴经气分。少用,鼓胃生津止渴。多用,解肌发表退热。

《本草思辨录》:味甘平,为阳明之正药。内色洁白,则能由胃入肺……味甘兼辛,则擅发散之长,层递而升,复横溢而散……凡寒阻于经,欲化未化而有表热之证,葛根能外达而解之。

《本草崇原》:延引藤蔓,则主经脉,甘辛粉白,则入阳明,皮黑花红(紫),则合太阳,故葛根为宣达阳明中土之气,而外合于太阳经脉之药也。

按:《本草崇原》格物最为详细,《本草思辨录》对葛根入药后气津的走行有深入的阐述。

总结古人对葛根的基础认知——葛根入土深且形大者、带环状纹者为上,入阳明、兼入足太阴经气分,能宣达阳明中土之气、外至太阳经脉,少用能鼓舞胃中的清阳之气向上输布,治清气下陷的泄泻;多用则“横溢而散”、解伤寒于营,解肌发表退热,亦有多用则沉降之说。另,头额颊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此入阳明经之邪,可用葛根疏通。

关于用法

《神农本草经》: 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雷公炮制药性解》: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来之温疟,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药毒。

《千金翼方》: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葛谷∶主下痢,十岁以上;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

《本草衍义》: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

《证类本草》:葛洪治腰痛,取生根嚼之,咽其汁,多益佳。

《外台秘要》:治伤筋绝,捣葛根汁饮之。

《肘后备急方》: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捣干葛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汁饮之。

按:“起阴气、疗大热、解诸毒、止消渴、利二便”为古人对葛根的运用,具体也要参考古人的上述格物总结。其中《肘后备急方》中述“服药失度”所致的心中苦烦,对于长期服药的病患,可以酌情临床参考使用。其中,需要解释的是,葛谷为葛根的果实。而古人讲述的“解野葛毒”其实指的是断肠草中毒的“钩吻中毒“(词条“钩吻中毒”: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顿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并作用于迷走神经,刺激心肌引起心率及心律改变。本病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可因肺衰而死亡)。

其中,“主下痢,十岁以上”的说法,多部古籍都有提到,其含义,是指下痢十年之久,还是指患者需要在“十岁以上”?经反复推敲,前者可能性更大。

另,葛根葛花解酒毒,多为古人的低度酒和高度酒,不是当今的啤酒(寒、湿),大家兴奋滴拿葛根葛花去解酒的,得注意分寒热,不然有复伤胃阴阳的风险。

关于禁忌和现代研究

《雷公炮制药性解》: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以发之,恐引贼入家也,又表虚多汗者禁用。
《汤液本草》:益阳生津,勿多用,恐伤胃气。虚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备要》: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
《顾松园医镜》:上盛下虚之人,虽有脾胃病亦不宜用。
《本草求真》:太阳病……阳明主肌肉者也,而用干葛大开肌肉,则津液尽从外泄,恐胃愈燥而阴立亡。至于疹痘未发, 则可用此升提;酒醉则可用此解酲;火郁则可用此升散,但亦须审中病辄止。
《本草新编》:因人多用,反致伤营之正气,正气伤,而寒邪欺正气之弱,不肯外泄,反致无功。
《本草害利》:夏月表虚汗多尤忌……即非阴虚火炎之证,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当忌之。 

现代研究:葛根重有黄碱酮,有扩张血管、调节血液运行作用。对从葛根中提取总黄酮成分,进行癌症的防治试验研究,发现这种总黄酮成分可以增强体内的NK细胞、SOD及P450酶的活性作用,这几种生化物质的作用可以扼制、杀伤癌细胞。

按:没想到看起来如此无害的“葛根”,古人论述当中有这么多的禁忌。总结来说,胃津不足(包括夏月表虚汗多——夺取胃津)、上盛下虚、初伤寒气仍在太阳表的需要忌用。而用葛根过多,则开肌、汗出,胃愈燥则亡阴。强调用药过程,中病辄止。

现代研究中葛根对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扩张血管作用,需要注意,血压高者如服葛根,血压可降低;但如素体血压较低者,遇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加上本身葛根降低了心肌耗氧量,增加了血液回流,就有更多低血压的风险。而其遏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和“山泽通气”的作用,异曲同工。

此前有见内脏筋膜津少挛缩、牵扯致眼眶色暗、消化系统紊乱,甚至是舌难伸出的患者,用少量葛根,其症状也会加重的情况。提示不仅仅是胃阴和胃津少,而是体内津液亏虚、坎不足者,都需要注意谨慎使用。

 
空间医学对葛根的论述

注:来自郭志辰老师《新本草》。

郭老认为,葛根可以滋阴补阳,这里的阴指的是下焦,而阳指的是上焦。葛根能化解下焦湿热,来补充会阴动力,使会阴的能量直达上焦肺部来化解肺部的寒湿,速度快。

以细胞来看,葛根可以打开人体的肌肉细胞,走人体的表层;打开肌肉层次的微循环,并能进入到肌肉肉丝当中,展开肌肉细胞,使肌肉内外能量得到相互地辐射调和,从而恢复肌肉细胞的活力。同时,能吸收、回收肠胃当中的水分,以输送全身。所以有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是治疗全身肌肉炎症病变的首选药物。如慢性咽喉炎、心肌炎、糖尿病等。

舌辨:苔薄黄、质软红者用之。

脉象:脉数、脉紧者宜用。

场象:肌肉空间场象浓度增高者宜用。

两便:便正常或稀者用之。

空间医学用量:10~20g。

熊按:空间医学小方用葛根后体内的走行,是郭老内证的总结,后人所不能及,惭愧。其基本原理是——将肠胃的湿热当中的“湿”,南水北调,去灌注肌肉(分肉)之间,以清肌肉筋膜之“火”;将肠胃当中的“热”,化解为补充会阴能量的动力,使会阴能量辐射肺部,光明至则阴寒散,寒湿除则肺中津液方能布散。需要注意的是,有湿热之人才能使用,不然能调动的湿气何来,能利用的热气何来?

舌质红,即肌肉中火盛,而脉紧则为上寒的表现。这舌脉不对应的证,直接用葛根即可解,可谓之妙。

总结葛根的特性


  • 总结葛根的特性,亲湿热之处,强居艮位,本就是汲坎位之水,供养左升之路。整体植株符合“山泽通气”之用,象形人体的外分泌系统,有增进分泌和疏通的作用;生长力旺盛全靠根部的支持,其根肉质、色白黄、味甜,故葛根又有强肌之功。

  • 总结古人对葛根的基础认知——葛根入土深且形大者、带环状纹者为上,入阳明、兼入足太阴经气分,能宣达阳明中土之气、外至太阳经脉,少用能鼓舞胃中的清阳之气向上输布,治清气下陷的泄泻;多用则“横溢而散”、解伤寒于营,解肌发表退热,亦有多用则沉降之说。另,头额颊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此入阳明经之邪,可用葛根疏通。

  • 没想到看起来如此无害的“葛根”,古人论述当中有这么多的禁忌。总结来说,胃津不足(包括夏月表虚汗多——夺取胃津)、上盛下虚、初伤寒气仍在太阳表的需要忌用。而用葛根过多,则开肌、汗出,胃愈燥则亡阴。强调用药过程,中病辄止。

  • 空间医学小方用葛根后体内的走行,是郭老内证的总结,其基本原理是——将肠胃的湿热当中的“湿”,南水北调,去灌注肌肉(分肉)之间,以清肌肉筋膜之“火”;将肠胃当中的“热”,化解为补充会阴能量的动力,使会阴能量辐射肺部,光明至则阴寒散,寒湿除则肺中津液方能布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