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绍甲:坚质浩气,称得上是番禺20世纪的名流

 泊木沐 2020-03-25

何绍甲(1904—1999),广东番禺人。是我国早期的心理学家和音乐家,同时,又对书、诗、印有很高的造诣。192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是中山大学首届毕业生。他先后在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任教授,历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担任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顾问。

虚怀若谷 博大精深

文/何绛

何绍甲先生,字一冰,又名乙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人,1904年生。192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1947年起历任广东省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1965年退休。是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1999年9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书杜诗《望岳》一首楷书中堂

勇于开拓的教育家

何绍甲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是番禺中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番禺中学、贲南中学和番禺师范的创办人之一。

番禺之有中等学校,远自清末民初。当时广州还未设市,番禺县政府设在今广州德政北路口,番禺中学设在中山四路农民运动讲习所后面,番禺师范设在中山四路的禺山书院。番禺县政府于1933年迁往新造。番禺中学改为私立八桂中学,番禺师范改为私立禺山中学,仍留在广州市内。番禺县就再没有一所中学了。

当时严博球任番禺县长。他颇重视教育,决定在番禺重新创办一所中学和一所师范,并选派黄庆、何绍甲、陈良烈等人筹建番禺县立中学。他们亲自到各处实地勘察,选定在南山乡(今南村镇南村)建校。校本部和初中设在原贲南书院,高中部设在南圃祖祠,附属小学设在佑昌堂花园。当时办学条件很差,资金不足,人手缺乏,他们就事事亲力亲为,打扫布置,装饰陈设,栽花种树,搬柜架床,无所不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初具规模,便开始招生。各人职务分工是:黄庆任校长,陈良烈任教务主任,何绍甲任高中部主任。学校开办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使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社会,受到各方的好评。可惜好景不长,1934年,番禺换了县长。新县长梁翰昭对番中的做法持否定态度。黄庆被迫辞去校长职务,何绍甲也跟着请辞。到1937年初,番禺中学终于停办。

袁枚续诗品一则

何绍甲离开番禺后在广州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任教,得知番中停办的消息,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与一班朋友商量,共谋复校大计。经过几番研究,他们了解到番禺县有一些田产的田租是用作公益事业的,于是联名上书县政府,要求把这些公尝作为办学经费,把停办的番禺中学重新开办。1937年秋,县政府批准了他们的计划,并任命何绍甲为校长。因校址设在原贲南书院,校名改为贲南中学。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对何绍甲办学的决心和胆识都十分赞赏。

何绍甲在办学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革新。他对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论”十分崇拜,对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的合理部份也表示赞同。他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这与当时封建主义、半殖民地的禁锢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给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具体表现在几方面:

(1)面向工农贫苦大众。为了鼓励贫苦青年入学,实行本县学生免收学费,外地学生少量收费;本县学生入学分数适当放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得到助学金。

(2)教学方法实行革新。改变当时一般学校的注入式教学法,在附属小学推行单元中心教学法,即各科在同一时期围绕一个中心教学,做到重点突出。又在高中部推行“道尔顿制”,即围绕一个单元布置提纲,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自学形式去完成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把劳动作为了一项教育内容。学校在附近租了一块田,每逢劳动课,何绍甲就亲自带领学生下田耕种,使学生掌握到实际的生产知识。每造收获后,全体师生集体聚餐,庆祝丰收。

书旧作印铭之一扇面

(4)重视艺术教育。学校除抓好主科学习外,对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都很重视。何绍甲亲自创作歌曲,教学生演唱。并给每个学生发一件乐器,上课时用来授教,下课后自己练习,深受学生欢迎。贲南中学还办了《贲南学讯》,经常报道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交流经验。

由于何绍甲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在省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学校都来参观学习。但是,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形势十分紧张。1938年,广州沦陷,贲南中学校舍遭日寇炸毁。校具被抢掠一空,学校被迫停办。何绍甲也离开了番禺,到香港华侨中学任教。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番禺百废待兴。县长陈汝超聘请何绍甲回来复办番禺师范。何绍甲接受了任命,重返市桥担任了番禺师范校长。番师虽称复办,其实等于新办。因抗日时期番师校舍已被日军飞机炸毁,现在复校是要白手起家。当时决定校舍设在市桥大沙地李朗鸡军队搬出时留下的两排烂铺子,里面一空二白。何绍甲知难而上,仍然采取创办番中、贲南的做法,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劳动建校。

赠友旧作团扇

1946年秋,番师正式开课,计有初师和中师及附设初中6个班级共300学生。初时一切都比较顺利,但随着内战爆发,国民党当局以“防共”为名,加强对学校的控制,并在校内发展国民党党员和建立三青团组织。何绍甲思想比较进步,经常发表一些进步言论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进步活动,如1947年在市桥公演讽刺国民党官场腐败的话剧《裙带风》,并亲自担任角色。这些言行都引起县长陈汝超的不满,一些进步教师也受到国民党的监视。加上经费缺乏,困难重重。所有这些都迫使何绍甲辞职。何绍甲在番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47年以后,何绍甲离开了番禺,历任广东文理学院心理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直至退休。

拙句夏休忆鼎湖楷书立轴

独辟蹊径的书法家

何绍甲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就对书法产生兴趣。初时主要临习晋帖,中年以后,逐渐移情于汉魏碑刻,对传世的摩崖碑刻拓片大量搜求,并逐一研习,特别对张迁、礼器、乙瑛、石门颂、鲜于璜碑等汉隶用功最多石像。对于魏碑,主要临习石门铭、云峰石刻、龙门造象、泰山金刚经、映佛岩摩崖刻经以及部份墓志。年入古稀以后,撷取众长,融汇贯通,所书汉魏碑行各体,均以独特风格行世。同时,更致力于草书的研究,对二王、孙过庭、贺知章的今草与张旭、怀素的狂草均十分景仰,并认真研习。年逾八旬以后,仍每日站立案前,屏息静气,悬臂而书,坚持不辍。

199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何绍甲自书诗联》一书。这是何绍甲八旬以后的书法作品集。书中收入何绍甲自撰诗词50多首和“石门铭集联”近60对。书体有汉碑、魏碑、行书、草书、小楷等多种。形式有条幅、对联、中堂、四屏、长卷、扇面、横披、册页等,其中碑、行、草三幅,是各长20多尺的诗词手卷,是何老84岁高龄时所书。通篇布局严谨,精神贯注,一气呵成而无懈笔,堪称上乘之作。不少书法家对这本书评价甚高,认为他所书的碑体“坚质浩气,情深韵古”,“布局错落相宜,线条似苍藤铁骨,意趣酣足;通篇从容闲雅,轩昂磊落,骨气豁达,遒逸通神;堪称笔画坚而浑,体势奇而稳,章法变而贯,已入人书俱老之境。”又认为他的行草“拙而愈巧,刚而能柔,非碑非帖,亦碑亦帖,凝重而又灵活,可臻浑化高境。”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国内外、省内外不少名胜古迹,风景胜地都有他的笔迹。《番禺市文化志》亦收入了他的事迹及书法作品。

自撰楷书对联

何绍甲是书法家,又是诗人。《何绍甲自书诗联》中的110多首诗词对联,全部是他自撰。其中一些是40年代初避日寇于连县时所作。他课余常与友人寄情山水,感悟人生。如:“忽见长天共秋水,烟树云山湖一色,顿悟荣枯与死生,其间何有鸿沟隔。……放眼微宏观世界,心胸块垒成寥廓。”新中国成立后,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他又放怀讴歌:“云天极目联浮想,旭日明霞烂漫红。”

正当何绍甲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1957年一场反右派运动,使他瞬间跌进了谷底,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身处逆境的他,仍处之泰然,自强不息。每天除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以外,便潜心于书法、诗词的研究,期间还写了不少歌颂英雄人物、吟咏祖国壮丽河山的诗词。1965年何老退休时,赋《退休书怀留赠二首》,“春风着意换人间,向晚逢晨得解鞍……”“幸有前车堪鉴后,焉知来者不如今。琴书尚识将花眼,风物能明未悟心……”数十年来风风雨雨,世事沧桑,但何老虚怀若谷,宠辱两忘,这种精神境界,正是他事业有成和得享高寿的重要原因。

何绍甲先生还精于金石。他自用的大小印章均亲自手刻,至八旬后因视力不足才封刀。早在1935年,先生与黄文宽、陈大年、李泽甫等十人在广州组成“天南金石社”,每星期一次例会,各人携习作互相交流印艺。

1947年,教育家徐锡龄教授赴欧洲考察,曾请何绍甲刻一方汉文名印以赠英国文豪肖伯纳。肖欣然接受并视为珍宝,一时传为佳话。据行家评述,“何绍甲操刀如运笔,所刻之印,无论朱文白文,皆能得古人苍茫厚朴之趣。”先生于金石篆刻虽积数十年之功,受到同道称誉,仍谦虚谨慎,未敢跻身于印人之列。他生前所治的印章,可惜身后几乎散失殆尽。

书黄山谷侯尉家听琵琶绝句一首隶书立轴

功深艺高的音乐家

何绍甲博学多才,爱好广泛,除热爱自己的专业外,对音乐也有很高的造诣。弹、唱、作曲样样皆精。他年青时是男高音歌手。在番中、贲中、番师任教时,曾创作了不少歌曲教学生演唱。还编写了一本《混合音乐教材》,作为当时三间学校的音乐教材。

何绍甲善于弹钢琴、拉小提琴、拉二胡,经常参加文艺表演。他还有一手绝活——拉钢锯。1948年在市桥一次文艺晚会上,他使用一把60厘米长的钢锯,成功地演奏了《小夜曲》《月光曲》《送别》《悲秋》等几首名曲,赢得满堂掌声。他的夫人冯静子女士也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在两位老人的薰陶下,他们的子女、孙子孙女从小就会弹钢琴,其中小孙女还多次参加表演并获奖。他们一家生活俭朴,唯一的“奢侈品”就是客厅的一台大钢琴。弹琴是何老每天的必修课,直到年事已高,耳朵不灵才作罢。

旧作咏热带鱼行书立轴

何绍甲退休后,还将自己数十年来对音乐研究的心得,编写了《汉语歌词规律初探》一书,共十余万字。经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谭林审阅,认为很有价值,并推荐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何绍甲为人谦和宽厚,虽然卓有成就,但从不居功骄傲。对慕名登门求教者,不论是诗文、书法、音乐,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而深得后辈敬重。

自撰楷书对联

热心公益的退休教授

何绍甲于1965年退休,但他并没有在家闲着。凡是对社会有益而他又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积极去干。例如:

参加街道退休人员学习班,负责组织退休人员学习,十多年如一日。由于这些退休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何老就主动承担了读报、读文件、出墙报、教唱歌等工作,甚而替不识字的老人写作,帮助公安机关抄写户口册,年终替学习班写工作总结等。这些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获得了众多退休人员的敬重,多次被街道评为积极分子并介绍经验。

替华师大培养了多批音乐教师。

担任华师大书法篆刻研究会顾问和香港书法研究会顾问,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并作指导。

帮助芳村市立精神病医院运用“催眠术”对精神病人作治疗。

现在,何绍甲先生已永远离开我们了。他的一生虽然是平凡的,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他的思想、人品、情操、学识,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称得上是番禺区20世纪的名流。

荀子《劝学篇》语楷书立轴

黄河澂南海神祠诗楷书立轴

旧作《索居东陂对月薄醉》行楷立轴

屈大均诗横幅

沈约诗草书立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