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纱下的不甘寂寞,是轻挑后的人间烟火

 浙东书风 2020-03-25

以往,沉醉于古城的静谧悠然

寻一处清净巷落,一待就是一下午

而今,在家静了月余的我

才发现,最爱还是那份喧嚣烟火

能让人感受到古城的鲜活

 

慈城,在江南的烟雨里历经千年,仿佛一直是旧时模样,又有千般变化于各个角落悄悄发生。稍不注意,也许明天你就认不出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

太阳殿路,就有一方百年不涸的池水,正将“妆扮”一新,重现往日风光。

此池名为应家池,为明代慈城应家所建,用石砌成,是慈城古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私家水池,2002年被列为江北区重要的文物保护点之一。

这一方池水,娴静端庄,碧绿如一块无暇的翡翠,安宁似一面透亮的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宅院老树,泅洇着氤氲水气、粼粼波光。

它拥有百年来不枯不臭的神奇,见证了古城府苑兴衰、人来人往。

应家池的隔壁,是“慈溪四才子”之一冯幵(冯君木)的故居。

冯幵(1873-1931),慈城人,原名鸿墀,字阶青,又字君木,号回风,又号木公,取其书室为回风堂。

他精通经史词章,文采极佳,早年为官,后无意仕路,辞官回乡以教书为业,在甬上讲学, 创办国学社,陈布雷、沙孟海、吴泽等为其弟子。著有《回风堂诗文集》等。

冯君木对梅调鼎书法极为推崇和珍惜。有诗写梅调鼎:“老梅一逝忽三年,墨妙流传更值钱。能使光尘照寥廓,直回苍老作清妍。弄丸手法凭谁解,脱佩心期感子贤。今日人间无此笔,相看狂喜复澘然。”他和钱罕是好友,常常写好文章,请钱罕执笔书丹,两人珠联璧合,成为浙东学界佳话。

冯君木宅坐北朝南,由前厅、后进组成,屋顶为重檐硬山顶,占地面积723平方米。前进为五开间,后进为三间一弄,是民国初期风貌。

木制的古建筑经过修缮,重新变得干净整洁,间间通透。窗前檐下,旧时的味道扑面而来,令人不禁遐想过去冯君木先生在此居住、授课的情状。

冯君木故居所在的太阳殿路是慈城人记忆里的童年乐园,既可出城仰山高,又有活水门前淌。

出家门往西,读书、轧米、买东西;出门向东,游玩、捉虫、看风景。

曾是桥头河埠的那处,半水半街在烟雾缭绕中若影若现,恍然间甚至分不清今夕何夕。

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让人不自觉沉浸在这场烟雨江南梦中。

一俯首一抬头,千年古城各个角落的变化不可悉数,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弄堂小路上,让我们一起见证古城新的篇章。


今日互动

说说你最近发现的慈城新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