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谈文化好像开始弥漫这块土地的空气,很多企业和机构用战略当饭吃,把战略当成就,而炒作和解说新概念,能赐给战略空谈以更高的知识含量。古代,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成本很高,有知识的人就很牛。互联网兴起后,知识广泛传播,有知识容易,有能力的人很牛。今天,信息泛滥,泥沙俱下,能识别知识,培育有效能力的人很牛。不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怎么会需要借鉴。不知道对方的长处,怎么知道借鉴什么?从“事理”出发,不要只讲“道理”。我有一个假设,你有一个事实。当彼此有矛盾时,是用假设来否定事实,还是用事实来改善假设。这是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从自己的假设出发去评估别人时,往往忽略了对方的现实。高端策划,少数精英即可完成,更需要个人能力。而基础管理,往往需要人人遵守。所以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就更需要领导能力。但是策划不等于落地,超强的个人能力不等于是成功的管理者。为什么迁就最难呢?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呢?都不是,管理是应用,是门技术。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如何运用这个公式解决现实问题是技术。科学精神离不开科学方法:为了解决新的问题,总需要开辟新的思路,从现有的理论上推陈出新,甚至是完全跳出原有的框架,去一个从未探索过的领域去寻找答案—科学精神。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让别人再现性假设---科学方法。所说之理,深远,说理之法,却浅,故而某个道理所在,像那视野远处,依稀可见之绝美风景,可后人脚下所行之路,并不崎岖,大道直去,平坦易行,故而让人不觉半点辛苦。”人之为人,理性逻辑与智慧创造同等重要。理性逻辑用于传承,智慧创造用于发展。一、以前就濒死的企业,不裁员也会死,裁员也许多出口气。二、可裁员可不裁的企业。他们会根据疫情持续时间来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他们需要得到权威的医学结论,并想方法拿到更多的资金。 这两类企业急需的是眼前的应急措施。三、只有现金流有保障的企业,才有资格考虑之后的长期战略。但是这些大企业,恰恰是不轻易裁员的,没准反而借机招人。一、疫情的情况,有各种正规渠道来报道,不必要担心我不知道。二、对疫情的管理分析和建议,请发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当然,也可能您的朋友圈,微信群中有国家领导。三、虽然疫情紧张,但是生活和工作并非只有这一个内容。四、过度关注,只会加剧群体性恐慌。 做事的人没时间说话写文章,不做事的在旁边写文章找毛病,以显示自己高明。做事必然有错,除非不做事。专家们,别变成砖家。大部分企业停产,禁止烟花爆竹,人们宅在家里,禁止烧荒,禁止农户烧煤取暖。怎么还有雾霾呢?264,重度污染。真因在哪里。如何将构想转化为现实?做好PDCA和SDCA的两个循环才可以。企业在实现战略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必要性“条件的建立,但不是必须建立“充分性”条件。因为“人”,是有“创造性能力“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条件不齐套,加缓冲。异常波动累加,加缓冲。不良多工,限制投料。工作混乱,信息繁杂,限制投料。理念的冲突,决策的冲突,行为的冲突,资源的冲突。冲突图只是一个基础的结构。冲突不一定都是二维的。只是可以最终合并为二维来表达。为什么聚焦,因为管理关注力不够。为什么关注力不够,因为没有全员参与。充分授权,创造条件,简化工具。虽然处处关注,但是管理者依然轻松自在。在推行管理变革时,不要肤浅的认为对方意识差,水平低。更重要的是寻找不能够落实的原因及缺失的条件。缺乏当事者意识,是管理改善最大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