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精益的角度看TOC(约束理论)

 益知益行 2020-03-25

TOC(约束理论)的核心是聚焦五步法:

一、找出:找到从原料供应到订单交付的瓶颈。瓶颈可能是内部(产能,制度,流程等),也可能是外部(供应商,市场订单等)

二、挖尽:彻底消除限制瓶颈的具有的所有因素,让瓶颈发挥出最高能力,用缓冲来保护瓶颈的最大能力。

三、迁就:让瓶颈以外的资源都来适应瓶颈,实现畅流生产。同时避免其他资源产生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等浪费

前面三步是短期措施,做到前三步,大多数企业已经可以取得明显的改善成果。

四、松绑:在保证畅流之后,考虑如何投入资源,提高瓶颈的能力。

五、回头:关注变化并再回到第一步骤。继续改进新的瓶颈。

后面两步是长期措施,需要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实施TOC有两个关键数据,一是生产周期的获得,其数据的真实性影响到缓冲的合理性。二是CCR的位置和负荷计算,这决定了交付期是否准确。

对没有掌握精益生产的朋友们来说,从零开始学习精益要比学习TOC艰难得多。学精益,没有亲身的实践和名师的指导很难真正掌握,但是TOC是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掌握的。因此,从传播的角度上讲,TOC比精益有明显的优势。可惜的是,精益生产背后有一个标杆企业—丰田,而TOC缺乏这样的实证性标杆,所以,不深入研究TOC就很难体会到他的优势所在。

企业可以从TOC开始生产管理的改善,以达到快速见效的目的。毕竟,精益的改善至少要从5S、全员改善、布局优化等开始,而TOC只是从改进计划编制的规则就可以见效,波及面和阻力要小得多。但是当应用到TOC的第四步时,没有精益的功力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可以从TOC开始入手,然后再用精益的方法持续改进。即先保证畅流生产,其次再改进不合理,降低成本。

在本人学习TOC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到一些杂音,令人感觉哭笑不得。

一、TOC观点是要确保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这个观念是极其宝贵的。但是精益生产也不是要保证生产能力的平衡,不然就不会提出“机停人不停”的概念了。精益中的平准化生产指的是计划的平准,基于计划的平准来安排产能,以保护生产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而不是追求产能的平准。在这一点上,推行TOC的专家们有意无意的把平准化歪曲了。

二、为了应对生产系统中波动,TOC用的是保护瓶颈,建立缓冲的方法。精益是建立非常在制,和相邻操作者相互支援的做法。最终是通过标准作业、标准物流、TPM、自工序完结来限制异常的波动范围。注意,丰田在推行准时化和自働化的时候,并不是今天看到的管理水平。恰恰是因为建立了准时化体系+自働化,才逐步改善到今天的样子。这一点似乎也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三、日产没有继续使用看板拉动,而是采用同步顺序计划方式,这是比看板方式更加刚性的系统。而不是TOC缓冲方式,以包容更多的异常。因此,日产的管理思路比丰田更苛刻,愿意学习的朋友可以看看日产的计划方式。

四、TOC的拉动其实是通过计算,设定投料点。投料点之后到瓶颈之间的物流方式其实是推动,所以TOC是两段式推动,TOC本身并没有拉动的具体实施方法。

五、想真正理解精益生产,建议多学习丰田的模式。不要把80年代丰田的方法当作精益生产的全部,也不要基于某个精益咨询项目的优劣来评价精益生产。毕竟,不同的咨询项目,有企业自身特性的影响,也有咨询顾问水平的影响。

改善是永不止境的,所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实践者在特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很难说有高下之分。以前我及其反对为了推崇精益,就特意歪曲福特生产方式的做法。作为咨询顾问,大家一起多学习,多掌握一些管理工具,多聚焦于顾客的需求帮助企业成功,才是咨询业的生存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