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第二节

 轮扁堂 2020-03-25

第二节

故事正解

德行大于风水

一位风水大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口十分干渴,终于看见一家庄园,他急忙讨水喝。里面走出一位仆人,让他在门外等着,去拿水。

大师等了很久很久,不禁心生抱怨。

终于水拿来了,用大碗盛着,正想大口喝,却不料上面撒了很多米糠,而且十分烫!

这位风水大师不禁愤恨,想这家主人故意折磨,心肠真恶毒,但因口渴厉害,只能忍气吞声,边吹散米糠,吹冷开水,一点点的喝。

终于喝完后,大师就做了法,让这家心肠如此恶毒的人家,风水上调成了墓地般永无出头之日!

又过了若干年,这位风水大师因事又路过此庄园,没想到这里花红柳绿,比之前更加欣欣向荣,一片吉祥。

这位大师实在困惑,于是要求求见主人,并告知当年喝水并转风水之事。

主人是位老太太,她听后微笑着说,这一带方圆几公里没有人家,你来这里一定走了很多路,马上喝水,对身体有害,让你等会,是为了平息你的气息,稍作修整,冷水更是伤身,因此换上开水,加上米糠,是希望你慢慢喝,一下子喝大口水,对身体有害...

大师听了十分汗颜,也十分羞愧。从此,他放弃了再看任何风水,专注于自身的修行。因为,他终于明白,比风水更大的是一个人的善心,比法更大的是因果。一德行二命运三风水。

问题讨论:

(1)这个案例体现了《论语》中什么思想?

(2)谈谈你对女主人精神的看法?

孔子对德是怎么论述的?

1、孔子是对“德”与“言”关系是如何论述的?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注释:(1)言:言论,著作。

语译: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解读:一个人有德行素养,就一定有好的言论,著作传世。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的“文人无行“的现象。

2、中庸作为一种德是至高的,百姓之间流行吗?

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语译: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解读: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详解:但是中庸要求的是恰如其分,刚刚好,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吃食物或者水果,都要吃最好的,什么叫最好,就是既不生涩又不熟透败坏,这样的水果口感好营养也好;又像吃米饭,都愿意吃那种刚刚好的米饭,也不水多生涝也不水少烤糊。这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治理国家能够达到这种恰到好处,难道不好么?孔子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在与齐国的交锋过程中,也懂得陈兵作势,求得谈判的主动权。

3、孔子忧虑哪四件事呢?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1)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语译: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解读: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详解:修养自身德行,认真做学问,向仁义靠拢,做错了事要知道改正。这四个方面就是儒家弟子谨遵守的,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基本原则。所以孔子对弟子们担心的事情,就是以上四个方面做不到,这才是一个人在立世安命的过程中不能失去做人的支柱。

4、孔子对子张解答,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注释:(1) 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2)惑:迷惑,不分是非。

      (3)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扰。

 语译: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解读:孔子在这里提出的观点是,只要内心有忠信之事,那么就会很自然的向义和德行靠拢,同时也就会提高了自己的个人修养气度。孔子强调的还是内心,强调个人本质是好的,就不会离开仁德之道。

详解:所谓忠信,还是对人的本质提出的要求,就是一个人本性是忠诚信义,那么就不必担心崇德辨惑的事情了,因为你的本性就是忠信,就符合道德气质,所以崇德辨义对你来说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附赠多闻

1、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语译: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2、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①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语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