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艰难的修身之路

 布鲁斯邓bdtcis 2020-03-25

在这一篇文章开始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澄清一个显然已经是常识的问题:个人的经验,不代表普遍性的结论;一次适用,不代表下次同样适用。有些品质,比如说诚实,在大部分场合下都适用。但根据我有限的职业经历,诚实这种品质,会在某些场合下,限制我们的职业发展。

这样的说法,或许有诋毁之嫌,但只要我们去翻翻历史书(我指的是正史),就会发现,在官场中,尔虞我诈是很常见的事。身在官场中的人,会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被贬官甚至遭遇不测,以至于连累了家人。这些当然是历史了。我在职业生涯中,也经常因为说话不合时宜,而不被人讨喜。

后来,我经常反思这些场景,一直琢磨着,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我会改变当时的态度。比如,我会想起一名戴着眼镜、头发全部掉光了的六零后,在某一次开会时,朝我拍桌子的事。他这种做法,显然是在向老板发出信号:你看,我不怕这个人,我不服他的管理。我当然很坦然,看了一眼老板,让他自己判断眼前这个“聪明绝顶”的合作伙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不着我多说什么。

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比如当时跟我一起的那位同事,肯定会当场翻脸,跟这个光头吵起来(很有可能还会打起来)。从骨子里来讲,我的性格不比他温和,差不多是同样暴躁。

我那时的想法是,我作为项目的头领,应当稳重。要团结所有人,不跟任何人有冲突。当时我很清楚,光头为什么要忽然发作,因为不久前的一次,我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因为某一件事没有做好,拍桌子骂了他,被他一直记在心里。这一次,他借这个机会,扳回面子。

我反复想着这件事,琢磨着我发难责骂的那一次,是否不合时宜。一个修养很好的人,是否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发火。有时候,我们发火,是因为真的生气了。因为在乎那样的事,不想把事情搞砸,所以生气了。有时候,我们发火,只是作戏,其实心底并不怎么在乎,却用发火来表明自己的权威。我那一次发火,是第一种情况。因为开了几次会讲好的事,却总是变卦,没有按照决议的事去做。作为统帅,根据古人兵法的原则,肯定是要问责的。虽然光头年长一辈,当面戳穿他,脸上无光。但对于他这种人,面子并不重要。

我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对于他这样的长辈,我应当予以尊敬,私底下讲讲我对他的不满。后来我吸取了教训,不再当面戳穿某个人,即使早就看出来他是在演戏。

我从跟光头的交往中,学到了一件重要的事:凡是没法好好相处的人,肯定是底层思维不合,无论怎么迎合,也没法相处和共事。对这样的人,只需要冷眼旁观。事情结束后,立即断绝关系,再也不联系。我就是这么做的。

像光头这样的人,即使他日后变成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跟我也没有关系。不管他以何种手段致富,又建立了什么样的公司,招聘了多少员工,都跟我没有关系。那些跟光头这样的人性格相近的人,他们创立的公司,我也同样不感兴趣。对于他们取得的财富,我一概予以鄙视。

我的性格,是我最大的弱点,却也是优点。我不是那种能被摆布的人。如果对方说的有道理,我会听。如果没有道理,我会毫不犹豫反击。跟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我会隐忍。如果是私底下两个人,我会严词驳斥。我的本能反应,会让给我语言威胁的人感觉到,他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敢于担当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为了钱,屈服于人的孬种。

对那些颐指气使习惯了的人,如果意外遇到我这样的人,肯定会很生气。因为世界不会对他奉承讨好,就算是拿他钱的人。我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是这样的人,只要他开口说话,我就能猜测到他的讲话,是真正的建议,还是只想操控人。

到历史中去找原因,或许过于牵强。但我遇到这样的人,总会想到历史上的那些故事。作为君主,总想操控大臣们的言行,迫使他们屈服。如果不服从,就打板子、革职查办、流放、坐牢和杀头。越专制,就越多这样的历史故事。

控制他人,这是权力欲。觉得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中,就会极力去控制接触到的一切人和事。在外面,表现为谦恭。我谦恭、服从,至少表面上认同他人的言辞和做法,以此来获得认同,能一起做事。对内,是全面的控制。这跟西方的契约精神、商业往来,是两种不同的形式。

在帝国时代的传统思维中,对外要使用阴谋诡计、阿谀奉承,以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对内,使用强权压制。

我经常回想起的那位六十岁的老人,给我就是这个感觉。听人讲,这位老头因为机遇,拥有众多房产,每年的租金都要收不少钱。他还搞了多种经营,不但在建筑承包上搞了很多年,还经营店铺,种植经济作物。

我必须承认,在跟他打交道的那一年,我没有安全感,害怕失业。一旦失业,就没了经济来源,就失去了在城市里立足的基础。这是我胆怯的根本原因。如果我有足够的底气,没有生存上的压力,我根本不会心惊胆战。尽管有这个紧箍咒在我头顶盘旋,但这位老人把我逼急了。我无暇顾及那种种后果,跟他吵了很多次。我并不后悔跟他吵了那么多次,却一直遗憾当时底气不足。

如果我当时头脑中没有那样的自我制约条件,我跟这位老人的相处,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对,我确实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来跟他交流。如果他是那样的人,掌控欲极强,左说、右说,都是他有理,我完全可以心平气和跟他讨论这个问题,直到两个人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我必须承认,当时的我不成熟。算起来,那一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很遗憾,不是么?但我的成长之路,确实要这么漫长。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要将这些想法写下来,因为不断地审视过去,确实能促进思维的发育和成熟。

我觉得遗憾的另一件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当时我与之交往的,是一位七零后。我后来觉得,我跟七零后一向处不来,虽然只相差十岁左右,但是隔了一代,有代沟。我认为七零后缺乏幽默感,太过严肃,没法跟他们谈论轻松的话题。我不想知道他们的严肃,是装出来的,还是因为学校教育灌输到脑子里去的,总之,我不欣赏没有幽默感的人。

那一次,我们之间的争吵,发生在只有两个人的办公室里。吵了这一次后,老板这边反而来安慰我。接着,老板派了另一个人去跟他打交道,让我避免跟他正面接触。

对比我刚毕业那年认识的一位同事,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确实差距太大。那一年,他二十八岁,在各个关系中游刃有余。但显然,我不是他那样的人。到了三十五岁,我还是火爆脾气,不会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当然是我的缺点。但何尝不是优点呢?我是个有棱角的人。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或许走入了误区,用各种观念来说服自己,要心平气和,要想古代的君子那样,自己没脾气,处变不惊。但这样做于我很难,我通常要压制住内心的愤怒,表现得心平气和。这对我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我经常因为情绪激烈波动,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变成了一个愤怒、偏激、充满偏见的人。

我读古典文献时,觉得那些话都很有道理。可一旦遇到具体的事,跟具体的人打交道,我又觉得那些道理根本不管用,我还是生气,而且我得说服自己不生气。这太难了。我是在为难自己、压抑自己。这可不是正确的方法。但我将那些书扔到一边,不再去管它们,我又轻松起来。我发现,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反而比书上讲的那些道理管用。后来,我注意到了这个事实:如果我愿意聆听对方在讲什么,他想要什么,如果我做不到,说出心中的困难,他一般都会理解。我因此不用承受压力,情绪爆发,口出脏言,甚至当场发作。

显然,活在当下,比活在书本上的道理中,更管用。要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而不要徒劳地去印证书本上的那些道理。

有时候,回想过去的事,让我觉得羞耻。可现在想起来,那就是我啊,当时我没有做得更好。如果现在的我穿越回去,也不会做得更好。不存在“你应该怎么做”,只有“你当时就是那么做的”。

回忆的意义是反省。反省的价值,是意识到“可以有别的做法”,“还有别的选择”。不被接受时,可以选择离开,而不是死赖着不走。

每次想到这里,我就萌发了独立的念头。如果找不到靠谱的老板,为什么不自己创立一个企业呢?有时候,不是因为条件都成熟了,所以选择了自主创业。而是因为,要吃饭,要养家,逼得没办法,不得不独立闯荡。如果可以苟且度日,谁又愿意冒风险,吃尽苦头,去做自己完全不知情,也没有把握能做成的事呢?

这么些年来,我一直在修身。但修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绝不是为了完全适应这个社会。我想,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更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本性,依着本性行事。

我想,人的本性,第一是安全需求;其次是追求快乐。这两点,不要忤逆自己,不然,修身很难。这个阶段性的结论,应该可以回答我一直以来追问的问题:人生是否就是一个跟自己对着干的过程?如果你想干什么,一定不要那么干,要跟自己逆着来。过去的经历告诉我,如果怀着这样的想法,很难修身成功。

我担心如果事事处处顺着性子来,人就没法进步,会堕落。我这样的焦虑,是对自我封闭的担忧。比如,如果看电视使我快乐,我就要反着来,不看电视?看电视当然会浪费时间。事实上,我每次看完电视后,都会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又比如,我喜欢写作,回忆过去的经历,得出某个结论,我要反着来,不要在写作上浪费时间?但其实不是,写作有很多好处,只管放手去写。

不失偏颇的做法,是经常回忆、反思,总结成败得失,这样就不会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尽情去做,这样能激发个人潜能,迈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尽情尽兴,是我下一个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我的性格中,有种隐忍克制的倾向,凡事不够尽兴,这给我的性格塑造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幸运的是,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可以就此作出针对性的努力。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我只能是塑造者,不会是跟随者和服从者(被塑造的人)。在我的性格中,有一种要塑造和形成某个东西的强烈愿望,这是我的生命源动力。比如,完成一幅画,写出一个故事。从一团迷雾中,提炼出一个具体的形象。相反的方面:服从某个规则,重复做某件程序化的事,都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

我要吸取的教训是:第一,让自己觉得安全;第二,让自己高兴。在这两个基本原则下,我更有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