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阳民风礼俗│“鸡蛋”的特殊用场

 广东黄汉光 2020-03-26


过去,揭阳人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鸡蛋是最常用的礼物。

送红喜蛋。迎亲时,须送红喜蛋给女方,用生鸡蛋,染红壳,最少十二枚。对此,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三国时,“刘备招亲”是东吴都督周瑜用的计谋。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拿刘备当人质,要他交还荆州。不料,这计策早就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诸葛亮设下“锦囊妙计”,其中有一条就是“红喜蛋计”。原来,诸葛亮让刘备去东吴时,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一到东吴,不论宫廷内外,大小官吏和将士,逢人便分,无一遗漏。并说,这是皇室礼仪,十分隆重。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荣,没分到的,还纷纷到刘备住的宾馆去讨。刘备更是来者不拒,一般来客让手下人分,头面人物还亲自动手分,大造招亲舆论。东吴本来没这种风俗习惯,都觉得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家家户户都知道东吴公主孙尚香与皇叔刘备即将成亲了。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得了个好夫人。

自此,娶亲送红鸡蛋就成为中州的一种礼仪。后来,由于屡遭兵燹,一些中州先民,辗转迁到潮州,这一礼仪也就传承下来。


给孩子送鸡蛋,也是揭阳人的一种礼节。小孩第一次随大人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主人要送二枚红喜蛋,表示平安吉祥,往后就不拘了。

小孩七八岁,第一天入学读书时,父母要在书包里,放上二枚红喜蛋,叫“开书喜蛋”,有鸡蛋吃,小孩自然高高兴兴上学校。

节日祭拜“公婆母”,要用红喜蛋。有的小孩多,就要多枚蛋,拜毕让小孩分着吃。

孩子生日,父母要煮二枚鸡蛋,染成红喜蛋,让小孩吃,祝贺其生日快乐,希望孩子吉利、如意、健康成长。


喜事送生鸡蛋。每逢定亲、结婚、添丁、寿诞等喜事,亲邻戚友,都要送鲜鸡蛋,而且必须偶数,最少二枚,但通常是四枚、八枚、十二枚。要在每个蛋壳上黏棱形小红纸,也可将蛋摆好后,在上面叠个大红双喜字。如较亲密的,还要再加一大块新鲜猪肉。

办喜事的主人收礼物,蛋要收双数,不能全收。这样,客人来时圆满,回去也圆满。

吃甜丸鸡蛋汤。凡亲友第一次上门作客,不分男女老少,热情好客的揭阳人,必煮上甜丸鸡蛋汤款待客人。每人一碗,每碗二枚煎鸡蛋或煮蛋。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又象征平安、圆满、吉祥。

贺寿祝寿,要先由晚辈端上甜丸鸡蛋汤给长辈,并祝曰:“添福寿。”然后,亲戚朋友及儿孙才一齐吃甜汤丸。

男女结婚,灯烛之夜,上床前要吃鸡蛋甜丸汤,称为“合房丸”。旧俗,要由伴娘侍候,吃前还要做“四句”,祝愿早生贵子。

送催生蛋。女儿结婚后怀了孕,在临产前一个月,做母亲的必遣小舅子送去八枚鸡蛋,称“催生蛋”。意为催其平安顺利地产子,健康圆满。


送慰病蛋。亲戚或朋友病癒,要送鸡蛋表示慰问。必须单数,不能双数,最好是十一枚,对方应全收,不得剩留。为何十一枚呢?因为十一表示只此一次,以后再没有第二次病了。送慰病的鸡蛋,不可染红色或贴红纸。

慰跌蛋。旧俗小孩不慎跌地碰伤,或掉进水时被救上来,做母亲的马上要煮一枚熟鸡蛋给他吃,称“慰跌蛋”。意思是,给小孩吃过运,压惊。

剃头蛋。孩子出生十二日,要“剃头”。但额前应留一片桃形发,谓之“囟桃”。在下剃刀之先,要用一枚鸡蛋,在头发上转几下,然后再剃。这蛋因为小孩还不会吃,故由其父母代吃。

有些地方,孩子出生满月才剃头。除煮个剃头蛋外,还要另煮了好多蛋,染红蛋壳,切成一片一片的,拌些红糖,托盘去馈送、邻舍亲朋,一家一片。


按照过去的例俗,假如到人家里作客,主人捧上甜丸鸡蛋汤待客,不可全吃,最少要留一半。如主人给四枚蛋的则留下二枚,如二枚的则吃一枚,其余一枚用筷子削之为二块。偶数大吉。后来,亦有二枚全吃的,因吃一枚也被视为不吉利。

新女婿第一次上岳家作客,女方常请人帮做糯米粉丸。有的故意用一根纱线穿在一起,使女婿吃时露丑;有的在碗中将鸡蛋故意放到八枚,使女婿无法举箸;有的专给一双牙箸,圆滑滑的,挟不住鸡蛋。使新女婿在吃鸡蛋时十分狼狈,引来欢乐的笑闹。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地文化的影响和文明礼仪的导向,揭阳的风俗也在变化。好多送鸡蛋、吃鸡蛋的旧俗已为新一代人所遗忘,而代之以新鲜的糖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